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旧志《列女传》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文章着重考察乾隆《汀州府志.列女传》,以此来观照古代客家妇女的悲剧命运,剖析了造成女性整体悲剧命运的根源,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正史中为女子列传始于范晔的《后汉书》,其本意是罗列才行出众女子的事迹以资借鉴,而到宋朝《列女传》几乎成了“贞烈”女子的代名词。汉唐至宋,官方对列女的认知经历了从“以贻闺壸”到“以正纲纪”的转变,这自然导致了《列女传》中女子的入传标准从“列女”到“烈女”的转变。再加上宋朝对守节女子旌表程度的加深以及女德教育的深入,出现了盛行贞节观阶层的下移和标准渐趋严苛的趋势。但宋朝还是存在比较多的妇女改嫁现象,这也说明了宋代理学对妇女贞节观的影响在宋代是有限的,宋代官方对“烈女”形象塑造想要发挥的政治功效也并未完全达至,民众对官方意旨的接受和现实的情况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夫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表现上,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但雷同中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所纂《桐城耆旧传》中附有《列女》1卷,收录了21位桐城女子的贞孝节烈事迹,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列女》主要文献来源于正史、地方志、文集和族谱,间或采摭其他史料;文本特征鲜明,传主生活年代集中在明末清初时期,并根据传主身份背景进行区别刻画。从史学方面来说,马其昶的编纂动机在于发挥《列女》的垂训功能;从社会方面来说,则在于凸显贤妇的示范作用。此外,作者个人志向因素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刘向作《列女》诸传,其实是对司马迁所创立的纪传体作了创造性的运用。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做法,不仅使杂传体得以形成,也使刘向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刘向所作《列士传》、《列女传》、《孝子传》三传,不仅是杂传之“始作”,而且其中鲜明的小说品格,又开启了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之路,汉魏六朝杂传由此成为唐人传奇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6.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展现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共包含90多部独立而有联系的小说。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不同的上层妇女形象,本文对贤良型、弃妇型和反抗型的上层妇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揭示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另一类则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本文拟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唐代传奇《莺莺传》到金代《西厢记诸官调》.又到元杂剧《西厢记》.崔莺莺的形象由妖孽变成佳人,又由佳人变为抗争的女性,这一历史演变.体现了妇女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逐渐上升.也是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而取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福建客家女作家何英的《抚摸岁月》是一部反映客家社会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以“双性同体”理论为主线, 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抚摸岁月》中的母女形象双性同体人格形成的过程,透视母女两人内心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描述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作用下双性人格从母亲到女儿身上的发展变化及两性人格特征在女儿身上的和谐统一,为深入剖析《抚摸岁月》中的女性形象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诗经》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而其主人公的构成往往与妇女形象有关。为此,《诗经》中塑造了千姿百态又富于个性化的妇女形象。从妇女的出嫁、被弃、拒暴、盼夫、私通,到爱国等内容无所不包容。用当时妇女不同形象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层矛盾,反映各个角落的现实生活。这其中以妇女婚姻问题为题材的诗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1.
晚唐裴钅刑《传奇》中的《崔炜》是一篇最早关于客家先民的小说。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方面的价值,为我们了解客家先民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2.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西汉刘向编纂的《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女性人物传记集.该书的撰录主题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类.后世正史自《晋书》以后均设列女内容,绝大部分地方志也效仿.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妇女地位的变化,女性传记撰录的主题也随社会潮流而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女性社会地位越来越低,被约束得越来越紧,女性传记的主题则日趋逼仄.庄日荣等纂修的《沧州志·列女》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简爱》中伯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名著,但多数读者在理解《简爱》的同时对作品中的伯莎形象往往忽视和扭曲。其实,伯莎是世界文学形象画廊里妇女悲剧人物中的佼佼者。她的存在,对于《简爱》具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她为简爱形象的成功塑造提供了契机并充当了陪衬;她的独特行为,极大浓厚了作品的浪漫主义气息;她对于丰富和突出作品的主题,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谷风》和《氓》堪称是《诗经》中描写妇女不幸遭遇和反抗的名篇,人们称为弃妇诗。我们先听听《谷风》中女主人哀婉的控诉。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中,我们就可断言这将是一出悲壮的剧幕,也从侧面给我们展现了这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极易善变的满脑子封建伦理道德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16.
钟肇政是台湾乡土文学"承前启后"的小说大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客家生活经验的展示和乡土情怀的抒发著称。其中《台湾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沉沦》,通过客家观念的融入、客家民俗场景的展现和客家词汇的使用,展示了客家人爱土爱乡、生生不息的精神。《沉沦》对于台湾客家人客家意识的提升和客家文学在台湾文坛的彰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8.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分析,深刻揭示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序》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主要分为君主、人臣、普通百姓及少量妇女四类.其中,君主和人臣是最主要的两类人物,而且他们又各由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组成.绝大多数的“闪现型”人物和少量的“累积性”人物,共同构成了《新序》的人物画廊,传达了刘向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诗经·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妇女问题的名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温柔、清醒和刚烈的古代妇女形象。它和稍晚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叙事诗在创作技巧上有着明显不同,无论是叙述方式,情节设置还是描写手法等,都与流行于20世纪20至70年代的西方现代派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