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先生曾说:"教音乐不是我的教育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说:"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些都道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也启示着我们在音乐教学的始终应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课堂为阵地,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国  相似文献   

2.
庄云英 《考试周刊》2012,(81):172-173
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  相似文献   

3.
你对音乐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会说:我喜欢音乐,它很悦耳。也有人会说:我不喜欢古典音乐,它不好听。还有人会说:我喜欢听摇滚音乐……总之,每个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人们对音乐的喜好如此千差万别呢?首先,要弄懂音乐是什么。《词海》是这样解释的: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美学概论》上又说:音乐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表现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这两种解释都说到了"音乐形象",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音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新课程标准也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对于德育,人们普遍认为是班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无关。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根据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驱动力。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实施情感教育,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意识,从小培养和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本真教育,是一种充分尊重教育对象,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智开导的教育,是对处于现代社会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期的学生的心灵呵护和人格塑造的教育。这里的"本",是回归教育的本源,这里的"真"是真实客观的"真"。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我认为其中的"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正是音乐本真教育的基本理念所在。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人们都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供学生娱乐放松,消遣时间,简单的学习间娱乐,事实其实不然。我国国歌的曲作者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缕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说过:"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德国音乐家威尔第提出:"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了。本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展开论述,旨在使音乐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贡献与感悟。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道:"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那么,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也是广大初中音乐教师所不断实践与探讨的话题。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现浅谈如下几点体会。一、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古老中华的历史长河中,音乐的教育功能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孔子有句名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对音乐的教育功能的认识是比较深的,因而在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中,把音乐列为第二位。荀子也曾说过:"乐者,治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课堂也在呼唤着自然和谐与生态。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也提到:"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自然和谐即生态,生态课堂即是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课程价值的体现,也是音乐课程  相似文献   

13.
卜晓静 《成才之路》2012,(26):75-75
正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带给孩子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带给孩子快乐,让孩子们乐(le)在乐(yue)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音乐,古书上有记载:"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可以说,人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倾注在音乐当中,音乐被赋予了血肉、灵魂,具有了生命力,它更能代表人的心灵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感情思想。由此可知,音乐的产生先于语言,同时音乐也反映了现实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音乐作为一项纯粹的艺术,它的美是遮掩不住的,它流溢出来,点缀我们的生活,润泽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生命更富有张力和活力。因此英国学者海伦·辛普森倡导"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则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正柏拉图曾说过:"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以听觉艺术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虽然,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也需要会听音乐的耳朵,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尽情地畅游在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指导学生更完美地鉴赏作品呢?笔者进行了如下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以供同行参考。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通过音  相似文献   

16.
何春芬 《儿童音乐》2012,(8):70-72,75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中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与其丈夫丹尼的一段对话记忆深刻:"如果我从此不会拉琴,你还会爱我吗?""不会拉琴,那就不会是你了。"丹尼说。于是,那些无以复加的悲愁、那不似在人间的神情,叠映出我对音乐最初最真的渴望。很多时候,我总是在问自己,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到底有着怎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的方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离音乐很远,离学生很近。刚踏讲台时,我发现教音乐是一件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17.
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有对某个事物有兴趣,才能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和探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表现。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认为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现在"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下面就本人在上《小猫钓鱼》一课中的点滴体会,来谈谈音乐教学中的"以乐牵动心,让美融于情"。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如果我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的教育,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乳心情的乳汁,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音乐教育应该与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音乐学科的素质教育,发展音乐科学素质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口风琴作为近年来引进音乐课的乐器之一,它既有键盘乐器的特性,又有吹奏乐器的特点,是一种可吹奏的键盘乐器,而且使用方法也相对简单方便。对于学生来说,口风琴的演奏更容易接受,把口风琴带入课堂,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艺 《教书育人》2012,(21):50-51
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与人们相伴。自古以来,音乐都伴随着人们并渐渐地从贵人专属走向民间,追根究底音乐就是由民间起源发展而来的。因此可以说传统民间音乐是现在各种音乐的起源与基础。一我国声乐教育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人民开始觉醒,洋务派推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西学东渐"的思想由此得到壮大,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也得以开始萌芽。维新派代表梁启超认识到音乐对于思想的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倡导学校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