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码分多址和防碰撞功能 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码分多址技术的保密性、抗干扰性和多址通信能力,结合认证密钥和Hash函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RFID系统且具有防碰撞功能的安全认证协议. 理论和分析表明:与常用的安全认证协议相比,新协议在保证一定复杂度基础上,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标签的碰撞问题,而且可抵抗包括重传、跟踪、阻断和篡改在内的多种攻击手段,尤其针对来自系统内安全威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低成本射频标签的资源非常有限,难以在低成本RFID系统中实现成熟的密码机制。针对RFID系统的安全缺陷和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增强型低成本RFID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采用双向认证机制,解决了标签ID动态刷新引起的数据同步问题,同时降低了拒绝服务等攻击的可能性,适用于标签数目较多的系统。  相似文献   

3.
李恺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287-288
本文深入分析了RFID在EPC标签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包括隐私保护、RFID有效认证等技术,简述了射频识别两大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由此产生的解决办法,对实现的算法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当个体(原始所有者)将其敏感信息披露给他人(共同所有者)时,原始所有者的隐私保护不仅取决于本人,还取决于共同所有者,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求共同所有者保护原始所有者隐私的动机。[方法/过程] 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对信息敏感度的范畴进行扩展,同时包括原始所有者的敏感度和共同所有者的敏感度,并基于该视角分析共同所有者保护原始所有者隐私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共同所有者保护原始所有者隐私的动机取决于共同所有者自身关注的问题和与原始所有者有关的问题,前者包括共同所有者的信息敏感度和感知愉悦,后者包括原始所有者的信息敏感度和遵守意愿。此外,共同所有者的信息敏感度和感知愉悦对结果变量的影响程度与原始所有者的信息敏感水平有关,后者的敏感水平越高,对前者的影响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将RFID算法进行改善,建立新型RFID射频识别技术模块,提高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通过识别数据进行系统扫描核实,结合碰撞数据模块进行对应搜索,该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大面积范围内的防碰撞问题,完成在全网络系统建立数据集的核查提取信息的过程。仿真实验表明,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实现了RFID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优化利用了RFID资源,提高了射频识别技术,为RFID标签防碰撞技术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系统大量应用,未经认证的阅读器非法读取或更改RFID电子标签内的数据,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问题及隐私泄露。通过对射频识别(R F ID )重要性及安全隐患的讨论,提出了一种称为认证处理框架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framework (APF)的方法,将RFID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在APF中进行ID及解密密钥注册,并通过标签及阅读器的双向认证,以避免非法阅读器访问电子标签造成的隐私泄露及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针对RFID隐私问题,IBM公司开发了一种“夹子标签”(dipped tag)技术,消费者能够将RFID天线扯掉或者刮除,使标签不能被随意读取。  相似文献   

8.
最简单的密钥分配协议就是所有传感器节点共享一个密钥,但是如果一个节点被捕获并取出密码,安全将不复存在。最安全的密钥分配协议是预先给每两个节点生成一个对偶密钥,把这些密钥保存在节点中,但是由于网络规模巨大,节点存储器非常受限,每个节点需保存n-1个密钥,可扩展性非常差,只能用于小规模网络。  相似文献   

9.
张烨  王东 《电子软科学》2007,(12):37-40
伴随着RFID技术的流行,RFID中间件在完成数据的遴选、时间过滤和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间件只提供业务接口,很难自行提升安全性能。该文作者设计了一款灵活的RFID中间件,除了实现和完善基本的RFID中间件功能外,还针对当前RFID安全威胁,提供了灵活的安全架构。安全架构整体和每一模块都是集中管理的,为安全性能的提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隐藏了复杂性,保证了系统和标签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一些协议在发生密码泄露后,即使用新的安全密钥取代,但仍有可能遭受再次攻击。介绍了一种可修补的密钥分配协议新方法,一旦所有泄露的密钥被安全密钥取代,该协议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