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国民党于1938年成立的一个重要政团.在“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思想指导下,三青团成为国民党试图和平统一其他党派,改造、整合自身势力以及组训青年、与中共争夺青年的工具.对于其成立原因,其中得到普遍公认的是改造国民党、消除派系斗争,而其他如组训青年、“溶共”等因素则颇受争议.  相似文献   

2.
从1939年底河南三青团组织成立,到1943年4月三青团一大召开这段时间里,河南三青团与河南共产党的力量都较弱,矛盾的焦点主要是对青年的争夺.通过宣传、争夺青年机构、开办训练班和精神讲话等方式,在青年的思想引导、理论灌输、领导权等方面展开了竞争.国共两党处理彼此间关系的态度也影响了河南三青团和共产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937年,国内局势紧张,抗战一触即发,蒋介石下令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随后,三青团组织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建立发展。在抗战期间作为沦陷区的江苏地区,也建立了各级三青团组织。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的三青团组织具备了完整的组织结构。本文简要论述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以后,江苏省三青团组织的建立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青团江西青干班是江西支团部训练干部的机构,省训团是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的干训机构。青干班在蒋经国的主导下训练了一批干部,奠定了其政治生涯的班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青干班名义上附属于省训团,但实质是蒋经国的独立王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民党统一训练机构的政策使得青干班从制度上来说隶属于省训团,但又因为党团双轨发展且存在的竞争关系,以及蒋经国的特殊身份和搭建班底的愿望,使得青干班自成一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探求国民党和三青团关系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5.
试论三青团的成立与撤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介石成立三青团的初衷是为了合并国内各个党派,在其企图落空后转而用三青团来作为消弭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之间的争斗,吸收广大青年,复兴和改进国民党的措施.但是三青团和国民党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矛盾一直存在并影响着三青团的发展,最终由于党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蒋介石痛下决心实行党团合并.  相似文献   

6.
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青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一手扶植起来的,在中国政坛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说,都堪当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的现代政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各观点都持之有据,但各自仅强调了某一时期、场合下的原因和动机。笔者认为三青团的成立是蒋介石寻求多党为一党,整合党内拥蒋派,争夺青年、发动青年抗战等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有效组织国内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最终实现三民主义。中共对其也寄予厚望,对三青团采取赞助的态度。但成都"市中事件"表明,蒋介石成立三青团的实质是与中共争夺青年,与其提倡的"维护青年学生前途"的宗旨完全矛盾,中共对三青团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1931年,日本策划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期间,日本幻 想其在占领区的“合法化”,在歧视和强迫之上建立了形形色 色的伪政府机构:1932年3月在东北成立“满洲国”,1937年 11月在张家口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1937年12月在华北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3月在南京成立“维新政  相似文献   

9.
二战前后,中国的西藏远离战区,躲过了战火与硝烟,但并没有躲过纳粹德国的视线。1938年和1943年,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捡队,他们深入西藏,寻找“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亚特兰蒂斯神族存在的证据,寻找能改变时间、打造“不死军区”的“地球轴心”。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后,内务人民委员会(“克格勃”前身)军官在德国帝国大厦的地下室里,  相似文献   

10.
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省政十年计划”的实施“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编定后,自1933年开始“遵照实施”,从此,山西进入十年省政建设时期。为了“扶助社会办理之实业事项和发展公营事业”,阎锡山设立山西省公营事业董事会用以领导发展公营事业。此后,山西的官办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的设置、同蒲铁路的修筑、西北实业公司的成立等诸方面。(一)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 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之后,在经济建设上首先着手的就是整理晋钞。主要措施有二:其一,实行“二五存款,折收股本”。…  相似文献   

11.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F0004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是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设置的为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普通高校、国家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及其他教育机构在山西的校外学习中心提供支持服务的专门机构。该学院原名为“山西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2009年9月,正式更名为“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2.
1947年汉中出版的《昆仑日报》副刊《集纳》第十七号(6月24日)和十八号(6月27日)分上下篇连载了三青团骨干史青楫署名的冰心演讲记录稿《关于日本:记冰心女士的演讲》。同年,成都出版的《中兴日报》副刊《中兴副刊》第一六五七号(7月17日)和一六五八号(7月18日)也分两期连载了“速记上将”伍天峙和速记精英张力行合作完成的冰心演讲记录稿《关于日本》。两篇演讲记录稿未被《冰心全集》《冰心年谱长编》等研究资料提及,是丰富冰心演讲活动的重要新史料,从人物互动、演讲批次、演讲细节、战后心理等方面补充了1947年5月29日冰心在青年团中央团部演讲的实况,体现出冰心对国际新格局、女性地位、中日关系和战后民族心理的关注与思考,为冰心的文化形象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西安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校本部与驰名中外的大雁塔毗邻,临潼校区与闻名遐迩的华清池相伴,是陕西省“文明校园”和西安市“园林化单位”,占地117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9万余平方米。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后更名为采矿系)。1957年7月, 西北工学院采矿系调整到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9月,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地质系及基础课部部分师资与设备为基础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教师800余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00余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450余人,享受政  相似文献   

14.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华北。八路军一二九师先头部队七六九团开赴山西代县以南滹沱河一带待命。看到敌机从这里轮番飞去对我轰炸,引起了这个部队的严重注意。于是团的领导于10月18日亲自实地侦察,得知在日军香月师团驻守的阳明堡附近有一个日军飞机场,有二十四架飞机昼出夜伏。团部派出第三营进行夜袭,消灭敌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夜袭阳明堡战役。阳明堡战役取得胜利后,1937年10月20日《新中华报》以显著的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我军一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0,(10):F0004-F0004
重庆市九龙坡区歇台子小学位于花团锦簇的渝州路国宾大道旁,占地13.8亩,是一所设施先进、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显著的窗口学校。学校创办于1938年.72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积淀了厚实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有一支“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的管理团队,有一支“师德良好。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历史沿革 贵阳医学院成立于1938年3月1日,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我国最早的九所国立高等医学院校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守,沦陷区学生纷纷失学。其中,相当一部分流亡至战略后方西南地区。当时,教育部一方面为给流亡医学生提供继续就学机会,另一方面为奠定西南地区医学教育基础,决定在贵州省贵阳市建立国立贵阳医学院。  相似文献   

17.
马本斋生于1902年2月10日,卒于1944年2月7日,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回民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河北献县东辛庄成立了“回民义勇队”,抗击日寇。1938年“回民义勇队”与“回民干部教导队”汇合,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这支回民抗日武装骁勇善战,在敌后截军车、袭据点、毁公路,屡建奇功。马本斋在这一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夏天,他率领的这支回民武装改称为“回民支队”,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回民支队”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背景介绍]:马本斋及“回民支队”七七事变后,…  相似文献   

18.
膝崇德,男,61岁,1952年至1956年在原山西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讲授过“植物分类学”、“普遍植物学”、“有花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态学”及“中草药”等课程。1983年调回运城高专生化系(原运城师专生物系)任教,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后担任系主任。历任山西植物学会及山西生态学会理事、运城地区环保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贵州教育》2009,(17):F0002-F0002,F0003
毕节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原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升格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系1938年成立的贵州省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地处1988年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相似文献   

20.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口市成立,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与文艺》,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这是在抗日救亡民族解放战争中,对文艺和文艺工作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1930年以来文艺“大众化”讨论的深入和发展。它促使作家、艺术家走向群众,纠正新文学民族化不够的缺点,创造出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