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的动态科学观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动态的科学观启发我们,把教学教育仅仅看成是传授科学知识是狭隘的。我们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学会怎样思考,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巴尔扎克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的态度,不为已成的学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为我们在新的实践中探索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探索真理的根本思想路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是发现真理的重要条件;“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4.
真理标准大讨论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真理标准讨论”告诉我们,“继续解放思想”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继续解放思想”必须态度鲜明,以莫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强有力的领导;“继续解放思想”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展开;“继续解放思想”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宋平似乎是以最“公正”的态度,来评论讨论的情况,他在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一下吴文礼的取消阶级斗争教育的论点之后,紧接着严厉地指责大家“应该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以便分清是非,找出真理。”好象参加讨论的同志,目的都不是为了分清是非,找出真理,而只有他才是。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7.
“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从第斯多惠的这句话中可见,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让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很多,在我们的教学中,科学探究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3,(11)
少先队员小朋友们: 在举国上下奋力抗击“非典”的重要时刻,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也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牵挂着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身体健康,你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全省少先队员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非典”,宣传“非典”,预防“非典”,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做新世纪文明小主人,做到“八个一”。  相似文献   

9.
闻道而践行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是闻道之重要。闻道而践行,是我们对待真理、对待理想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真理是具体的。因为:真理是全面的,真理具有系统性,真理是过程,真理具有矛盾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要求我们对真理必须采取具体的、历史的态度,充分发挥真理的作用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选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邓小平同志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是多方面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善于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本文打算从这一方面,谈一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精神     
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活动。探索真理需要科学精神。教育要传播真理,也要发现真理。教育研究是要探索教育活动中的真理。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研究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什么是科学精神?几十年来,我国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种模式。评论西方的东西时,先冠以“唯心主义”、“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等等定语,然后指出其这里“极端”“片面”,那里“企图”“妄想”。于是要“批倒批臭”,批得“体无完肤”,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评价自己的东西时,先冠以“唯物主义”、“马列主义”等桂冠,然后指出其“继承了”,“发扬了…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为“真理是有用的”这一命题是科学的,而“真理并非都是有用的”结论却难以成立。真理之所以是有用的,是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这种“正确反映”决定了真理能够使人识破谬误,摆脱错误的束缚,排除不正确认识的干扰,指导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盲目蛮干,少走或者不走弯路,少碰或者不碰钉子。人们的活动,从总体上来说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这两件事的顺利进行无一能够离开真理性的认识。我们说“真理是有用的”,说到底就是指真理具有帮助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的功能,舍此,人们就无法完成这一“飞跃”。  相似文献   

14.
“真理标准讨论”是中国本世纪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们开创新时代的序幕和思想先导,也是我们取得更大胜利的思想保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人们对“真理标准”的表述不确切,理解不深刻,把“真理标准讨论”仅局限于认识论范畴.“真理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有极限的,真理是永存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真理,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理。科学就是科学,真理就是真理。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是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科学是需要修正的,不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真理的定义大体有三种意见:一是传统的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二是现行高等院校哲学教学大纲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在人的意识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三是还有的同志认为真理一词“是有两种含义的:一种是客观真理,那是指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种是主观真理,那是指人的正确认识,即科学真理”。(以下简称两种含义说)我们赞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有极限的,真理是永存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真理,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理。科学就是科学,真理就是真理。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是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科学是需要修正的,不是完美的。科学是可以进行实验验证的,不是瞎猜的。科学是可以使人们更理性的,但不是万能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对我们的进修和教学帮助很大。但在“真理”一章中,我们对“客观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等概念有一点看法,提出来和同志们一起讨论。一、不必用“客观真理”这个概念。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产物,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如果没有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就没有认识,也就没有真理。  相似文献   

19.
《斜塔上的实验》一文,生动地再现了“近代科学之父”、“实验科学奠基人”伽利略卓越的科学思想和伟大的科学精神。在那个文艺复兴初显端倪,科学之光仅如晨曦的时代,他就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的科学思想,这在当时是多么的前卫而又难能可贵。那时,一些古希腊的思想家思辨式的所谓真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与同时期的维新人士相比,他不仅受过西学的训练,而且亲身体认过西方的物质明与制度明。经过一番比较后,严复认定,西方的发达、强盛,出于“格致之胜”(严复笔下,“格致”与“科学”同义),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大讲西学科学”,进而不遗余力地宣传、推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首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