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建亚 《考试》2009,(2):44-45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就是作文时的“主题”。没有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作文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了可读性。进行立意教学,可视作作文教学中解决作文“意”即“主题”的一种很价值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进行立意呢?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坚持“以文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之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系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使作文这种既可“自娱”,又可“娱人”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戴上了僵化的教条主义镣铐。作文教学无异于作茧自缚,缘木求鱼。学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  相似文献   

3.
(一)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钟爱小学语文教育的仁人志士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解决学生作文无“米”问题、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及书面表达技能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改革,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实践与经验是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仍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无米下锅、言之无物”的现状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题。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5.
冉云娥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作文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后”作文教学的弊端 多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无可否认。目前学生的作文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学生作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处于“失真状态”:无个性——内容“假”(虚伪做作)、。大”(不着边际)、“空”(无病呻吟);形式不是循规蹈矩,就是为创新而。创新”。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我们往往从学生这一层面去寻找,鲜有从教师层面加以分析。其实不然,教师作文教学态度,将直接决定学生的作文面貌。  相似文献   

8.
王艳华 《考试》2009,(3):50-50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虽无捷径,却有“法”可依。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对作文教学的独到理解。提出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这是吕淑湘先生在“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讨论会上所发的感慨。面对作文教学的困难,不少同仁不辍努力,寻求变革,但有些改革多囿于作文本身,就作文,谈作文,没有从作文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学生阅读所获甚少,生活积累贫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几年来,我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实施了读、背、记、访的课外积累计划,找米开源,丰富积累,引来了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现就具体做法略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刘国芬 《现代语文》2007,(3):117-1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版七九年级段在关于作文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第三点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事实上,七~九年级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由于初始阶段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中学后多数同学还没有作文兴趣,作文时无事可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内容没有生活的反映和鲜活个性。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意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朱萍 《云南教育》2002,(13):18-19
一、“作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创造性。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极具开放性。在作文教学中,可让学生以研究者身份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写出研究报告和其它类别的文章。这样做,尊重了作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意识,可发展其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避免长期以来传承式的、接受型的、模仿式的作文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作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来源有二:一是可选材于我们现有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李纲 《师道》2002,(10):41-41
当前,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微的数语文教学;而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微的又数作文教学。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为作文的教学煞费苦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和办法,但作文教学依然没有走出高耗微效的低迷状态,不少老师困惑其中而不能自拔。究其根源,是作文教学始终没有走出“奉命作文”、“应试作文”和“文学性作文”等不良倾向的怪圈。如今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牵而弗导”;固定的观察顺序,固定的布局谋篇,固定的写作套路,甚至提供一黑板词语让学生备用,连词成文……于是,千人一面,生搬硬套,了无…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版的“九年义务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特点。笔者理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理”和“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所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更不可忽视。注重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潜能,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让每个学生写有所得,写有所长。同时,也可促使教师突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时“无话可写”的感受使学生苦恼不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作文教学辛苦的历程和糟糕的效果看,学生绝对不能算是“巧妇”,不能做“无米之炊”更是不足为怪。那么,难道学生作文的素材真的少到了“无米”的状态了吗?其  相似文献   

15.
虽然关于作文教学的讨论不断,但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少有针对性,更无系统性;更多的教师则是跟着“指挥棒”走,七年级开始就瞄准中考作文,求快捷,往往又欲速不达。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需要走出两大误区,进行“三层梯级”指导,并做好四项常规训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二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中表现出一个严重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贫乏,尤其是考场作文显得呆板、无新意、无生气。无论题材、构恩、抑或立意,都存在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病根的原因之一是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少教师屈从于升学考试这一指挥棒,“应试”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特别是在考试作文评分标准的左右下,平时的作文训练,时常以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否定标新立异。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了,学生也习惯于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以为首要的是教师应从应试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可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提高实效的内在动力。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哪些途径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成才之路》2011,(35):85-85
单调的训练手段,狭窄的训练空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不知不觉陷入了一种“贫困”的深渊,虽说个性作文、绿色作文、生活作文、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新兴作文教学的出现,给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作文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