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译写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针对我国目前中专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在词汇、语法和篇章段落的教学中如何注意和克服上述差异,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误译以及语用失误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互译实践中,看似正确实为误译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忠实”为基础,从词汇和句法结构两层面探讨了此类误译现象.分析表明此类误译客观上源于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主观上源于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语义把握不准以及句法结构的理解偏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英汉互译中误译这个话题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个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英汉互译尤其是英汉文化互译之间并不存在完全对等的翻译,因而误译就成为频繁出现的现象。论文通过英汉互译过程中误译的举例,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如何减少误译现象的对策,最终达到提高翻译的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导致英汉误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那些趋同性误译的发端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字语境与汉语思维。文章作者试图从汉字源头探讨英汉误译的发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法、句式、文化差异等因素,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误译现象.本文就英汉互译中的若干误译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比较恰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面对英汉智能机器翻译中存在的“褒贬误译”现象,通过分析和找寻其文化根源,提出解决英汉智能机器翻译弊端之褒贬误译建议。旨在为考量英汉智能机器翻译的正确性提出一些反思,为英汉智能机器翻译的未来路径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7.
误译的真正原因是由译者的思维模式僵化造成,解决此症有种种方法,它可以减少学生理解英语的随意性和误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随之涌现出大量英汉互译的翻译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不乏误译现象的出现,因此有必要从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两方面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生英汉/汉英误读(译)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那些趋同性误译的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汉语母语的暗示性诱导.本文深入剖析了母语暗示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与翻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误译在翻译过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但却被众多翻译工作者排斥并全盘否定。本文本着对误译重新阐释和唤起翻译工作者重新认识误译的目的,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用例证的方法阐述了误译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含义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从对英语介词、汉语介词和仫佬语介词的用法的研究比较,表明不同语言的思维和表达的差异,指出这种不同思维是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错误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课程资源的视野下,学生的英语语言错误是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本文提出: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英语语言错误,可以分析汉语对英语的迁移作用,确定英语学习难点及研究英语语言习得顺序,从而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材内容,最终达到对教学策略有效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译英时,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用中文的语法结构、思维方式等对应着去翻译,从而出现了中式英语。因此,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例句的剖析,探讨汉译英时如何尽量避免出现中式英语,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语言流畅、准确、地道,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4.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是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因此中国译者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难免会受母语的影响,翻译出的英文往往是“具有汉语特征”的中式英语。本文结合大量中式英语的短语和句子,简要分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思维误区的表现形式及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旅游景区标识语英文翻译是将汉语的标识、说明翻译成英语,为中外游客提供旅游的信息服务。目前,梅州旅游景区英语标识的翻译单词拼写错误、语法运用错误、语用失误、印刷排版不符合英语规范、译法不符合英语使用习惯、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以及同一事物或概念在不同场合下的译法不一致等。这不仅会给国外游客带来理解上的麻烦,更会影响城市的国际形象。[1]因此,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进这种现象:加强对标识语的专题调研;规范对标识语的管理;提高译者的翻译素养;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英语成语是英语发展过程形成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由于英语在文化习俗、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在使用和理解英语成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种种"误区",造成跨文化交际上的失误。本文分析了英汉成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成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蕴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习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而形成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汉英习语指称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分析了汉英习语互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几种翻译错误,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偶和对仗(一种比较严格的对应),经常使用,以反映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双方.把对偶、对仗,"形""神"兼顾地译成英语,是相当困难的.汉语靠"意合"理解,较少词语可含蓄颇多意蕴.英语讲究"形合",要求词语间形态的关联.往往因诗词的委曲宛转、引起误解以致误译.  相似文献   

19.
赵蕊 《海外英语》2012,(4):170-171,178
冗赘英语是怎么产生的?中国学生的英语错误为什么都带有趋同性?它们跟学习者的汉字背景有没有关系?如果说德国哲学家茅特纳的"假如亚里斯多德说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的论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汉字汉语背景对中国人英语认知的影响又有多大呢?作者谨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学生英汉互译练习中在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常见错误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归类分析母语 (汉语 )在英汉互译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