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公文格式中指“送印机关”的“印发机关”项目,笔者认为应指公文起草承办部门,标注此可便于收文者有疑问时咨询.但有的公文主体部分已显示联系线索,其他一般公文收文者根据所知来文机关内部机构分工可判定其起草承办部门,因之不需设该项.现公文起草人一般用打印稿请领导签发,文印室基本不需再打字,校对、复核用时很少,不会造成公文付印与领导签发日期不同,因此公文上也不需标印发日期.  相似文献   

2.
郑彦离先生《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一文针对新规定中的公文格式项目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有无必要设置进行探讨,郑先生认为不需设"印发机关"项目,也不需标"印发日期"。笔者与郑彦离先生持不同观点,认为公文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具有实际作用,不可取消。  相似文献   

3.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4.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末尾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所在区域称作版记。在今天正式发出的公文上标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无实用价值,而需要时标注的抄送机关项目实用价值超过这两个版记项目,按事物名称以其重要部分决定的惯例衡量,该区域用版记称谓不合适,改用按所处方位命名的方法称谓该区域为"文尾"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下级机关或其负责人,可以向上级机关或其负责人报送公文.此规定文本本身表述矛盾、不合法理,导致衍生的党政机关法定公文处理规定解释随意、实践多元.取消此规定,可以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的组织属性,有利于清晰区分法定公文与非法定公文,并形成不同的处理通道,促进公权监督,使禁止以机关负责人名义发收法定公文上升为组织纪律.  相似文献   

6.
1党政公文管理有哪些不同在公文管理的实践中,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分别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主管。党的机关公文处理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依据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十款易导致歧义。其表述为“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似乎批复既可以针对下级请示公文,又可以针对内容含有请示事项的下级机关非请示公文。这是法规条文表述中不应有的疏漏,十分不妥。 一、“事项”功用、类型辨析 在我国公文处理法规用语中,“事项”一词使用频率较高,通常对形形色色的公文内容所述的备具体工作、活动、问题等,用“事项”作中心词来抽象概括、笼统指代。同时,为限定其确切涵义以适应不同角度的表述需要,除偶作虚饰外,一般在…  相似文献   

8.
范铮 《档案管理》2015,(1):69-70
文章针对公文格式中设置版记项目有无必要进行讨论,兼对郑彦离同志的“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和“公文文尾部分不宜称版记”提出质疑,认为应把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抄送机关”列入“主体”部分,并明确版记是通用公文格式的必备格式要素.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校学员。2005年10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倒》(简称“新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军施行。1992年3月30日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简称“原条例”)同时废止。“新条例”和“原条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在执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请专家给以讲解.谢谢!  相似文献   

10.
许宏伟 《兰台世界》2015,(8):100-10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在内容上有诸多要求不明确之处,导致执行过程中各行其是现象的存在。因而,厘清内容,找出问题,消除歧义,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央办公厅于1996年5月下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中明确规定:“主题词按上级机关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位于抄送机关上方”。《条例》实施两年来,除中央、省、部级制发的文件身体力行外,一些市级及下属部门制作的文件中却难以看到主题词这一类项,不但破坏了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在某种程度上给档案分类也带来负面影响。一、影响公文与档案分类的系统性一份规范完整的机关公文应由版头、密级、标题、正文、主题词等17个类项组成,每一类项都有它的信息功能。尤其“主题词”项是文件所论述事物或…  相似文献   

12.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条例》第一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范标准,具有首创性特点;《条例》减少了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简化了"会议纪要"的文种名称、精简了公文处理程序,体现出鲜明的简约性特点;《条例》对公文的格式要素进行了调整、规范公文格式要素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行文规则、强调和重视公文拟制三个环节的程序规范,体现出鲜明的规范性特点;《条例》取消了公文主题词标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是中央军委针对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发布的行为规则,对我军机关公文处理的原则和要求、公文的种类和格式、行文规则、公文办理、公文立卷归档和管理等方面做了规范,深化了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丰富了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时代内涵,对于加强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在省委机关印刷厂做校对工作30年了,由于单位隶属于省委办公厅,为领导和机关服务是我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校对中接触到的省委文件和省委各部委的文件都是党的机关公文,这就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对工作是在公文起草后,审批印发前所进行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的工序,是公文处理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公文印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报告是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却经常将“报告”写成“请示报告”。这是对“报告”这种公文写作知识了解不够。因而,有必要研究报告写作的有关问题,才能按照报告写作规律,写出符合要求的报告。 一、报告的性质、作用、分类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及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陈述性公文,有时又称“情况报告”或“总结报告”。报告,在其性质上主要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下情,供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指导工作、正确决策之用。它一般不要求批复。 我国党政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8.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文本表述、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和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等多个角度,分析无发文机关署名公文、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不加盖印章情形的不切性,并从历次规定中申明会议纪要不属党政机关公文的主张。借鉴我国台湾的公文程式规定,着眼党政机关公文的多重属性,提出党政机关加盖印章应该成为铁律上升为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19.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丁具,它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公文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的机关公文处理相关规定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相关规定由原来的分别设立,到走向统一要求、统一规范、统一实施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