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大学生对拒绝行为的态度及倾向后发现,虽然大学生们并不认为拒绝一定是不礼貌的,但多数大学生仍然存在拒绝他人的困扰.而分析模拟具体的拒绝场景所得的结果后发现,相较于直接拒绝,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间接拒绝;在面对异性或关系不那么亲密的请求者时,有更多大学生会使用直接拒绝策略.大学生群体进行间接拒绝时,较少使用指责策略和暗示策略,而对同情策略和回避策略的选用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述了影响日语拒绝策略的文化特征,得出日本人"甘え"的心理因素、单一民族的自然因素、等级制严格的社会结构因素这三个方面的文化特征对日语拒绝策略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探讨制约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的因素,即实施者的年龄、起始语、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进而得出结论:在对他人进行拒绝时,美国人使用直接拒绝与间接拒绝策略的情况具有相似性,但是比较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策略,同时美国人的拒绝言语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权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拒绝"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在社会中使用非常普遍,因为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合作性"经常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注意这一言语行为的策略性使用。考虑到拒绝言语策略的特定功能,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拒绝求婚"和《水浒传》里"拒绝美差"的话白,探讨不同的人际社会的拒绝言语行为的拒绝策略;同时注意到,如果交际双方关系紧密,则可以忽略考虑听者的面子。无论交际双方的面子是否受到威胁,都很有必要自觉地使用拒绝策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自我防卫策略属于拒绝言语行为,是以保全双方面子为目的的一种策略,与"面子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极为注重面子、看重面子。在社会交际中,既希望保全自己的面子,也希望不要威胁到对方的面子,能给对方留足面子。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为了不威胁对方的面子,在采取各种间接拒绝策略的同时,寻求保护自我面子的方法,因此,会采取自我防卫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与他人的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到拒绝言语行为,但是为了达到礼貌的效果,人们都会通过委婉、含蓄、间接的方式去拒绝对方。论文基于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理论,深入分析了《武林外传》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和拒绝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礼貌理论与面子观,以"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形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辅助语调控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性别、英语水平等维度对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语辅助策略的选择都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就其原因做了实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潘凡 《培训与研究》2009,26(1):24-26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
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是一种有可能伤害说话者或听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拒绝行为便是其中一种,如果表达不当,很可能损害交际双方的面子。公共场合的面子威胁行为,因其特殊情境而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搜集了真人秀节目《这!就是街舞》中四位名人队长拒绝选手的64条话语,分析了他们在公共场合中使用的拒绝策略及各策略所占比例,对那些最为常用的拒绝策略进行实例佐证,并分析了影响各队队长拒绝策略选择的可能原因。该研究将为人们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如何采用拒绝策略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目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雪  余芳 《考试周刊》2012,(63):88-89
根据Beebe等的语义公式,本文分析了该校99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的语用测试中关于拒绝语策略手段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学生基本使用了有效的策略手段,但是拒绝语冗长,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拒绝是日常交际中有损对方面子的一种言语行为。调查证明母语为英语的英美人士的策略模式为"积极性观点(I'd like to...) 原因 道歉",而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则是"道歉 积极性观点 原因"。不同的拒绝模式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文化心理。研究发现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存在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即他们在用英语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受到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且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3.
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考察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能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使用近乎相同的策略,且他们的语用能力并无显著差异;被拒绝者与拒绝者之间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影响拒绝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在较大的社会距离下,两性的拒绝行为及其差异性。我们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搜集民众拒访的回应。调查发现两性在拒绝策略、话轮转换和拒绝模式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一名被拒绝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分别从家庭、幼儿园和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其被拒绝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委婉拒绝是指言语施为者在表达拒绝意愿时采用一系列语用策略避免或减弱言语受众消极的情感体验。汉语中委婉拒绝可以采用找借口、推诿、拖延、转移话题等语用策略;它需要遵循言语交际的一般约定,还需特别注意拒绝要符合交际双方的社会权力、社会距离、感情亲密度,还要考虑拒绝行为的难易程度。汉语中的委婉拒绝对汉语教学及汉语教材编写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廖迪冠 《海外英语》2012,(9):253-254,259
通过检索近十年国内英汉拒绝语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模式、策略、教学和应用五个主题对纳入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受试身份单一、研究类型比例失调和纵向研究缺失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拒绝     
如果第一次没有拒绝一件事情,第二次则更不容易拒绝。如果第二次还是想拒绝的事情,最好在第一次就坚持拒绝。不能拒绝诱惑,则很难拒绝灾难。如果心是门槛,诱惑是前脚,灾难便是后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美职场剧中抽样出来的语料进行描写和解释,以及对中美商务组织沟通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所采用的语用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文章概括出符合职业交往原则的20个"内容策略"和26个"形式策略"。依据"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对两类策略在中英文两组样本中使用情况的分析,并以社会权力为变量,对比职场中职位高低对中美人士使用拒绝策略的影响,总结其区别和探究区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书面语篇补全测试,对韩国来华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关于"拒绝"立场表达策略发展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拒绝"立场的表达策略方面,初级阶段韩国学生的组合策略与高级学生有明显差距,与中国学生也有很大差距。到了中级阶段,组合策略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渐接近中国学生水平。到高级阶段,直接策略进一步减少。这说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韩国学生的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组合策略分布越来越接近汉语母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