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吴倩 《报林求索》2012,(6):114-123
<正>有位好莱坞人士死后来到天堂,他看到有人在高高的吊车上正操作着一台巨大摄影机,他疑惑地问:"詹姆斯·卡梅隆应该没有去世吧?"天堂里的掌门圣彼得回答:"是,卡梅隆还没有去世。那是上帝,他正把自己想象成卡梅。"在中国,他的拥趸们称他为"卡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  相似文献   

3.
正极富时代气息的"野路子"艺术评论家陈鹏举这样评价谢之光:谢之光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难以忘怀的画家。可惜,因为他的广告画名声和成就太大,他那安放了他的不羁的艺术灵魂的可以称之为"谢之光的画"的画,却被看轻了。以致今天,谢之光的画还没有被这个时代和画坛清晰记忆。其实,谢之光没被时代忘记,我特别注意到中华艺术宫"海上升明月"常设展里就陈列着他的三幅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在古代很多朝代里,都有"以孝治天下"的帝王.宗圣曾子有"忠孝合一"的观点,他说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孝顺父母,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他对国家、对君王、对朋友也会这样做,这就是忠孝合一.从这个基点出发,曾子认为国家选求忠臣良将,必须以孝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5.
资讯     
《出版广角》2012,(7):94-96
[声音]1997年:长远价值;1998年:后台能力;1999年:互联网;2000年:苦练内功;2003年:用户体验;2011年:创新;今年的主题则是:发明的力量。——贝佐斯2011财年致股东信。尽管每年的关键词各不相同,却能看出亚马逊的成长轨迹。汪曾祺走了十五年了,人称他是"中国最后的士大夫"。是啊,那神态跟庄子似的,没人学得来;那文字跟小溪里洗出来的,也没人学得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市文化局开戏曲座谈会私下聊天,我问:"现在作家的特点是什么?"他答:"应该是思考!"现在我填履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最后一次见到老友贺友直,是在今年春天,在他一居室能当客厅、饭厅、卧室、画室的"一室四厅"里。他一直住在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很近的巨鹿路,那是我们退休前一起工作的地方。那天,我和他隔桌而坐,素来达观风趣的他,情绪低落些许。他说:"观清,我最近不大想吃老(黄)酒。"我听了'心里一惊,连忙劝慰:"酒还是要吃,是你的生命口服液,哪怕少吃一点。勿要停下来。"在这个越来越摩登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们就和他拼到底!"  相似文献   

8.
在期刊研究方面,张伯海先生是我的坚实引导者,影响至深的当属第一课.那是1991年深秋,他在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司长任上,我在河南郑州谋饭.有一次,我陪同有关领导到署里办事,他留我在他办公室单独谈了一会儿.所谈其他内容都忘了,但那句"期刊是要死的"是永远记得的.他语调轻缓、舒徐,于我则无异于晴天响雷.  相似文献   

9.
慈禧观戏     
一凡 《湖北档案》2009,(8):37-37
慈禧太后虽然头上顶着"老佛爷"的光环,其实骨子里也无非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普通人相同的爱好--看戏. 慈禧看戏有许多癖好.首先是避讳.慈禧属羊,所以带"羊"字的<变羊记>、<苏武牧羊>、<龙女牧羊>等剧目一律不能唱,唱词中更不准出现"羊"字.<玉堂春>里有一句:"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为了避开"羊"字,伶人陈德霖只得改唱:"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有一个著名的武生王福寿跟人合伙开了间羊肉铺,本来和唱戏毫无瓜葛,可也照样犯了忌讳,慈禧从此不再赏赐他,吩咐说:"不许给王四(王福寿)赏钱,他天天剐我,我还赏他?"  相似文献   

10.
正他出身贫寒,苦大仇深;他曾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为保卫领袖的安全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出生入死,历尽艰辛。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和中央警卫团主管领导的高度评价。他就是当年号称毛主席"马前卒"的八路军战士王振海。1922年初冬,王振海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大兴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苦难的童年,磨练了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亲人的教诲,造就了他嫉恶如仇的侠义精  相似文献   

11.
对于那些做事特别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严谨、执着的人湘潭称之为"古人"."陈古人"名叫陈德胜,在他家那翰墨飘香、充满艺术气息的书房里观赏其珍贵家藏的人无不认定他的确是一个尘世少有的积累和收藏家庭档案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2.
肖复兴 《档案天地》2012,(10):59-62
在我的眼睛里,瓦格纳(1813-1883年)有点像是一个现在所说的"愤青",或者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翻着跟头的小资产阶级".在所有的音乐家中,大概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他更富有激情的了,只是那激情来也如风,去也如风. 1849年"五月革命"时期,他和柏辽兹、李斯特一样激情澎湃,爬上克罗伊茨塔楼散发传单,遭通缉而不得不投奔...  相似文献   

13.
陆潜 《编辑学刊》2001,(2):61-63
冬去春来,满目鲜花.三年前在那春雨潇潇的日子里,一代文学大师姚雪垠先生仙逝于首都复兴医院.那是一个与他寓所极近的医院,怎么也想不到这位鹤发翩翩,双目炯炯体健神清的先生会突然离开人世,好长时间教我悲怅,一直想为他写一点纪念文字,却一直未启笔.因为,他留给我要想的、要写的太多,他那"老来有愿多悲壮,似火豪情暗自燃"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念,他为了那长篇巨著<李自成>奋斗了近半个世纪,遗憾的是在他仙逝四个月后,才终于全部五卷问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入秋,气温直转而下,一呼一吸都 是冰凉的。下午四五点钟就天色昏沉,看什 么都有一点儿吃力。正准备文艺腔地感伤 一把,拐进一条小胡同,一炉新炒好的板栗 正哗一声倒进箩里,正是老舍当年笔下, "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 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 的。"《四世同堂》是他在重庆写的,战乱里, 栗子那泼得一街的香是他的乡愁吧?  相似文献   

15.
廖明胜找来一辆板车,将自家那台新买的电视机和洗衣机搬到了更高的山坡上,他在那搭了一个简易棚子.作为应急之用。他是个个子不高、肤色很深的中年人,住在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边的一处半山坡的自然村里。  相似文献   

16.
正"最痛苦的时候并不是看到在棺材里的妈妈的那一刻,而是在没有妈妈的房间里,看到那套针织衫和裙子的瞬间。"吉本芭芭娜在她的一部短篇小说里这样描述女儿面对母亲死亡时的感受。那是一种睹物思人的痛,是除非你能让与母亲有关的所有事物都消失才能遗忘的痛。而你与母亲的联系是永远切不断的,你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这种痛,你必须一生携带,不离不弃。《孤独的梦中人》与吉本芭芭娜写的是相似的痛,却又不尽相同。主人公马西莫在一个9岁的清晨失去了妈妈。与其说他不知道妈妈去哪儿了,倒不如说他不愿意面对在人生路上遗失了妈妈的真相。9岁的孩子,特别爱说谎的年纪。从此,他  相似文献   

17.
孝道,中华文化的特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的观念则具体得多。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循的义务,那是他应该做的。但是这些义务的本质应该是‘爱人’,即‘仁’。为父之道就是由爱子之心出发去对待儿子,儿子之道就是由爱父之心出发去对待父亲"。孝是培养"仁德"的根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  相似文献   

18.
1.小平热 乍看上去不是什么热,但假若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还有政治崇拜热的话,那也只有邓小平了。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改变了中国甚至世界历史。“小平,您好!”可不是官方安排,那是民间热潮的体现。在30午的框架里,也只有他一个人有资格以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9.
半疯教诲     
<正>甲:"老头儿,你为何把别人的小麦倒入你自己的麻袋里?"乙:"因为我是个半疯的人啊!"甲:"既然是半疯的人,那为何不把自己的小麦倒入别人的麻袋里?"乙:"那我就成了完全的疯子啦!"  相似文献   

20.
大半天地在校园里转悠,报社里常常不见他的身影;黄昏时分,那胖乎乎总是带着笑意的面孔照例在办公室里出现了。没看他怎么忙乎,第二天的文汇报上总有他的报道见报;有时一、二版同时刊发他的新闻稿。这就是文汇报教卫部记者张自强。一些青年记者惊异于他的发稿量,称他是“高产记者”。他从事新闻工作34年,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创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