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但课堂上常有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忙着做自己的事;同学在回答问题,他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发言,不注意听同学的回答;做作业时,老师反复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已成为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事。那良好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哪?  相似文献   

2.
学会倾听是数学新课标赋予数学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案例一: 上个星期三,笔者在听了一节"三角形的分类"课,要开始操作活动了,老师刚说下面我们准备……,只见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操作了;课堂上学习讨论时,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讨论结束,你的意见还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意见不统一;当同学发言时,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或不听,或着急地插嘴、抢着答;在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作业也不按老师的要求做.看似热闹的课堂,却好像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了、讨论多了,可仔细"听"却少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1,(8):8-8
《教师》2011年第6期发表吴迪美的文章指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就必须向学生讲清听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会倾听要有“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有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仔细听清每一句话,思想要专一,心无杂念。二要有耐心,听别人讲话时,你要有耐性,他人未说完不要去急于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课堂上经常能见到以下现象:很多学生积极要求发言,但是却容不得别人发言,或对别人的发言毫不关心;只要听到老师要求要动手做实验,其他的内容就完全不听了;实验结束了,进行汇报交流时,许多同学还乐此不疲,把玩着手中的实验材料。学生不会倾听,就吸收不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课堂效率就会降低。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汤姆·彼得斯说过:"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认真倾听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倾听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课堂倾听应该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思维火花的碰撞,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并且做到活跃但有序,而乡村的孩子缺失的恰恰是这方面的教育和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但是,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课下唧唧喳喳,但在课堂上发言时却害羞、胆怯,甚至沉默无语。尤其是农村的孩子,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不敢发言,即使回答了也是小小的声音。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乐于发言、善于发言,使发言常态化、有效化呢?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我承担了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没想到一直在高年级教学中应对自如的我却常常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每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努力地坐得端端正正,表现出认真听课的样子,可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许多同学都会惊慌失措,不知从何谈起或答非所问。特别是当同学发言时,他们往往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对他人的话充耳不闻,教室里一片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假装听老师讲课,为什么从不喜欢听别的同学发言。其实就是一个不会倾听和不喜欢倾听的问题,当老师讲课时,他们想听,假装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当同学发言时,他们则表出大多数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严重影响口语交际课的质量,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口语交际的三大任务之一,又是放在最前面的,它是后两者的前提和基础。而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倾听则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重要因素,我决定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并总结出以下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8.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学生倾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听,可有时却忽略了自身也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课堂上的"听"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互动,一方不认真倾听,都会影响到互动的效果,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明态度,语言素养的平台。口语交际题的主要方式是听与说,具有不定性、灵活性、多元性。所有的口语交际题均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相切近,无论什么样的口语交际题,均要依据"对象、场合,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针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求学生会说话。说话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每个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交往,学校课堂上与老师的交流,课余与同学的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交际能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展开讨论。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把课堂交际能力训练内容具体化为三个"学会"1.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做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倾听可以说是表达与交流的前提,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居首位,这也说明了"听"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倾听落到实处呢?一、排除干扰,奠倾听之基培养低段学生的听课习惯,首先要"净化环境",消除影响学生听课的不良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大,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多种功能的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听"是用耳朵接受声音;而"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更要用心。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倾听"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也是我目前课堂实践探索的重中之重,现已初见成效。教会学生倾听: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  相似文献   

14.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考,多回答,多提问,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15.
仲琴 《考试周刊》2011,(71):87-88
课堂"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教育的变革应该让每一位普通教师学会做"家常菜"——倾听,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到"亮点"。所谓倾听,不仅仅是听,还要学生等待和吸收。要让学生学会在给别人表达观点的机会时,  相似文献   

16.
<正>纵观如今的数学课堂,发现一些老师走进了模式化的窠臼:凡上公开课都有"导学单""检测单",一节课多次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时必暗示学生生硬地问:"大家听懂我的意思了吗?""还有谁来补充?"显然这是一种"拿来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缺少自己的思考,更没有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合,从而出现了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校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要"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要引导学生真倾听、真思考、真探究、真交流。一、重视引导,促进学生真倾听倾听是交流的前提,生活、学习都需要与人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别人  相似文献   

17.
<正>倾听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总会有学生抢着回答:"我、我、我,老师我,我要回答……"但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他抢着回答的学生就会做小动作,不肯认真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在需分小组进行讨论时,老师还没有说完或说  相似文献   

18.
林枫 《福建教育》2006,(9A):21-23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细心地听取”,即要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个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教师让别的学生发言时,他们或悄悄地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但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不多。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不能说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变得"会学"。在阅读交流过程中,学生还有一些拘谨,表达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都是比较认真的,而且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在做笔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中,让学生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即"口语"加"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中的"听""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老师应摆脱目前重"口语"轻"交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片面认识,更多地关注"交际"目标,创设一个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学习"氛围,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