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古村落及村落文化的消失、衰败。为了保护正在消失和衰败的古村落及其文化,首先必须弄清楚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消失、衰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朝的盛世景象至今仍让很多人怀念不已,但它终究还是衰败了。最近,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气候异常是唐朝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格尔兹的"地方性知识"为我们看待箐口村田棚的流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过去的田棚形成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圈,而如今却衰败了,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现代化使然,具体来说,旅游开发是造成这一衰败的直接原因和加速器,利益主体的缺失则是根本原因。这一地方性知识即将消失的无可挽回值得我们在地方性知识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描述了贾府由盛入衰的历史悲剧。贾府走向衰败是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才缺乏是贾府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表现在奴仆们逐渐摆脱了主子们的控制,不仅不再继续为贾家家业的兴旺壮大服务,反而极尽破坏之能事。贾府的奴仆数量庞大,地位高低不同,心态各异,行为也不尽相同。维护者力量弱小,也没有引起贾府主子的注意;破坏者力量强大,极尽破坏之能事。在主仆破坏合力作用和抄家横祸的打击下,贾府最终走向衰败。对奴仆行为的描摹意义更是加深了《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5.
宗喀巴是藏传佛教集大成者,被尊称为“第二佛陀”,14世纪末15世纪初,针对西藏佛教出现的种种弊端,戒律废弛、佛法衰败,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出现衰败萎靡的势头。宗喀巴尊者为重振佛教,恢复僧人与佛法的名誉地位进行宗教改革,要求僧众以“戒”为师,无论显密修行之人都应戒律先行。宗喀巴戒律思想是宗喀巴佛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藏传佛教及藏族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盛世危言”是《红楼梦》忧患意识的重要表现和特征。它明写的是一个家族的衰落,实际反映的却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即被人们称之为“康乾盛世”的矛盾和危机。贾府的衰败过程和衰败原因是“康乾盛世”衰败的缩影。历史证明了作者思想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7.
郭贵儒同志的新作《从繁盛到衰败——大陆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已由华文出版社于1999年7月出版。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以凝练流畅的笔触,较为全面客观地评述了国民党自成立至败退台湾的历史过程,清晰地勾勒出其由革命到反动,由繁盛到衰败的演变轨迹,剖析了其迅速衰败的主客观原因。郭贵儒的这部著述,是国民党史研究领域的又一新成果。读过之后,感到该书在立意、选材、结构布局、史事评述等方面均颇有新意。概而论之,约有以下数端:第一,突出了政党史的特点,摆脱了以往某些同类著述受近代革命史影响较多的窠臼。作为政…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黄河北徙、漕河盐三政中心枢纽地位丧失、区域政治地位改变三大因素的共同影响,加之苏北社会内部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最终导致苏北地方社会在20世纪初期全面衰败。这种衰败是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急剧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结构性衰败。  相似文献   

9.
刘斌 《考试周刊》2015,(2):22-23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疆域辽阔,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但是自"天宝危机"以来,唐朝的政治经济开始从向衰落,天下没有不亡之国,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唐朝最终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在唐朝的衰败过程中有多个因素的作用。本文就唐王朝衰败的原因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17、18世纪英国古典大学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衰败,对其衰败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从表面上看科技教育发展的滞后是由于古典大学对科学发展的忽视造成的,而从分析科技教育发展的滞后现象入手就会发现,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应是由当时的绅士文化传统以及由绅士文化传统所决定的绅士教育造成的,因此得出绅士文化传统以及绅士教育是导致英国古典大学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婴宁》与《青凤》是《聊斋志异》中爱情描写的两篇优秀作品,蒲松龄为读者塑造了婴宁与青凤这两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形象。青凤是一个世家出身,阁训严谨,温柔典雅,情礼兼备的传统少女形象;婴宁则是一个充满山野之气的、活泼灵秀、纯真烂漫、独具光彩的少女形象。通过对蒲松龄笔下这两种类型的少女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这两篇小说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表现方法及作者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浴女》是铁凝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女性在自我反省与救赎中走向了“内心深处的花园”的故事。文章试图在文本的缝隙之中探究尹小跳“精神洗浴”的可能性,并由此透视铁凝创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性微观的生命世界中,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在这种“不完全”家庭的阴影之下女性个体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生成的过程中细微的生命感觉,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出家庭对于女性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公地的悲剧"等经典模型的影响下,基于产权明晰基础上的市场化和强权基础上的集体所有成为了解决公共事务悲剧的唯一方案,但奥斯特罗姆等人的研究则突破了这一研究范式。文章通过对宁夏某村庄农业用水中的合作现象的分析,发现现实中的合作现象是复杂多样的,无法用单一的理论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讲诉了我"对5段爱情的逃离,认清了包裹爱情的种种欲望外衣,其中尤以性欲为重点叙述对象。"我"对"对面"的偷窥由单纯的欣赏转化为欲望的占有,对"对面"犯下的错误加速了自我反思的力度,意识到潜意识的罪恶感。自我的反省与走向自然的结局,既是主人公对纯真人性的追求,也是作者对人性寄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的女主人公,被赞为“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性”。众多研究者认为婴宁浑沌未开、憨痴喜笑、天真烂漫、清纯可人,然若细察之,却发现婴宁城府极深、善用心计、钩心摄魄、笑里藏针。婴宁大智若愚的本性主要表现在“非为婴儿”“笑乃工具”“以静制动”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被XX"同语素词语族的考察,发现了"被XX"同语素词语族所表达的现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其组合成分局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范畴,"被XX"同语素词语族表达的是各种各样的现象,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在语义属性上具有已然性、致使性、否定性和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18.
文明戏时期的家庭戏与五四时期家庭戏,在家庭戏反映社会、人生、政治,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家庭戏的人物刻画和悲剧意蕴四个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较为多方面的反映出从文明戏时期到五四时期家庭戏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父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崇高完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却是负面的形象。本文从《红楼梦》中三类具有不同性格缺陷和恶德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家族的影响。在曹雪芹笔下这些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否定性描写,表明曹雪芹对父亲权威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杨家将”父子祖孙、部曲僚属乃至巾帼女眷,满门历世以守土抗战为己任,同仇敌忾,百折不挠,视死如归,成为中国人民反对异族外来侵略、压迫的爱国主义经典。在诸家考证基础上,试图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着重就当年杨家将史地及人物生平事迹进行考略,以期为地方相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之研究与开发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