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媒体迅遵反应,积极应对,一场全国范围的抗震救灾报道战役迅速打响。作为地震灾区当地媒体之一的成都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中断正常节目,进行6个频道并机直播,连续直播达288个小时。如此大容量、高密度、全方位的突发性灾难事件直播报道在全国地方城市媒体中尚属首次,创下了成都电视台直播的纪录。  相似文献   

2.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灾难报道具有别的新闻题材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接近性、人情性等等。中国灾难报道近年来发展迅速,地位显著提升。有学者指出,在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灾难报道已经发生变化,进入“后灾难报道时期”。事实果真如此吗?从媒体呈现的报道文本来看,中国灾难报道仍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本研究拟以框架理论为基础,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个案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国特色”灾难报道的特色及框架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4.
灾难报道具有别的新闻题材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接近性、人情性等等。中国灾难报道近年来发展迅速,地位显著提升。有学者指出,在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灾难报道已经发生变化,进入“后灾难报道时期”。事实果真如此吗?从媒体呈现的报道文本来看,中国灾难报道仍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本研究拟以框架理论为基础,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个案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国特色”灾难报道的特色及框架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台风“菲特”袭击浙江,宁波电视台直播车开进余姚主城区报道灾情,直播连线报道没有明显失实,记者却被群众围堵数小时.这说明,无误的报道不等于最佳的表达.本文对这起“走基层”引发的意外进行梳理,认为媒体在灾难类报道中要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平衡”,应急处置要尝试变通,破局之道是以积极心态回应群众“关切”.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新闻以追求时效性,强化独家性为重要手段的今天,电视新闻直播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已经成为了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种重大事件的重要渠道.灾难性事件往往能导致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常常因其突发性、反常性、负面性而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同时,人们的“自危心理、追求刺激的心理以及同情心理”的存在,①也使得灾难易受公众关注,电视新闻直播在此时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对“汶川地震”的电视直播报道为蓝本,深入剖析了这次直播在灾难新闻电视直播方面取得的突破,并探讨了这些突破对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灾难报道可以这样做虽然经历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报道的历练,但因为此次日本地震报道涉及到跨国、跨文化、跨语言以及多重灾难、核辐射不可控等难点,对媒体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也为讨论提供了更多着力点.1.灾难新闻是否需要痛苦的表情.表现灾难可以有多种途径,但在报道吸引力和避免伤害之间如何把握平衡?此次日本地震报道,媒体人和学者都表示出警惕.  相似文献   

9.
4月20日8点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数分钟,地震消息已经在微博上流传,随后全国各地新闻网站迅速发布关于灾情的新闻报道。与青海玉树地震、汶川大地震时相比,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当前的网络新闻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论在速度上还是报道角度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变。但是速度的追求、激烈的竞争和信息的碎片化,让网络新闻媒体在进行重大灾难新闻报道时忽略了一些新闻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第一时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灾难性报道,其中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惨案。如何在准确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又强化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呢?这就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台风灾难舆情信息具有随机性、动态性、自发性、盲目性特点,新闻媒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舆情引导任务。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剖析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难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原则,并对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手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中央电视台以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启动24小时新闻直播。迅速的反应、翔实充分的新闻报道,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全面的灾情资讯。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为案例,分析此次灾难事件报道央视出现的新变化:一是反应更加迅速;二是报道更加客观、全面;三是投入更加强大;四是报道感人,凸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灾难事件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灾难报道中找准新闻视角是媒体协调各方关系,优化传播效果,增强报道吸引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找准灾难报道的最佳新闻视角、报道策划在灾难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灾害报道,因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有"不是好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说法,记者甚至将灾难发生视为重大节日,灾难报道是各家新闻报纸的重点。在我国,受传统新闻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灾难报道被视为"禁区",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度都不尽如人意。当下,社会的发展和资讯的丰富对传统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挑战,各类新闻报道纷纷在报道模式、报道理念等方面进行变革,这种变化体现了一种报道思维的革新,值得思考。本文以灾难报道为切入点,分析这种新思维在具体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媒体要做好灾难报道关键在于主角的正确选择.在"以人为本"新闻理念的指导下,灾区群众是整个灾难报道的灵魂角色毋庸置疑.但灾难新闻的完整性体现在从灾难发生--灾难救援--灾后重建--灾后反思的全程报道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报道主题.因而,媒体不仅要找准每个主题下的主角,同时要根据灾难事件的进展适时转换主角.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报道中各个主角之间的关系转换,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做好突发灾难的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国媒体的迅速反应程度是不可以忽略的,我国以不同的方式,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推出了专题报道或者直播.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是我国反应速度最快的一次报道,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迅速的一次报道,最全面的一次报道.这表明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已经开始有了质的飞跃.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仍然要进行完善和改革,更好的为我国新闻报道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一、坚持报道真相,不违职业道德意志与职业良心报道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其职业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之一。坚持报道真相,需要记者有职业道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今的信息社会,灾难事件成为电视新闻选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发生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灾难事件都会迅速登上我国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使得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成为电视记者和编辑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面对天灾或人祸,电视新闻记者在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应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自有人类就有灾难。我们不得不正视灾难,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伤痛和宝贵的经验。因此,它一旦发生,便会成为媒体争相播报的焦点和观众口口相传的热点。但不合时宜的报道,会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和韩亚空难等相关报道,归纳总结灾难事故报道中,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这些灾难事件主要可分为“天灾”和“人祸”两大类,比如洪涝灾害、坠机事件等。西方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把灾难性事件称为记者的节日。因为它们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所以,社会上一出现重大的灾难事件,各路媒体都趋之若鹜,大肆炒作。而在我国,政府部门出于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考虑,对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向来严格关,媒体对这些事件也表现得十分“调”。如今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增加,这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堵塞信息将会带来舆论失控随着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