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一个特别的台湾戏剧人。他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找自己”。他将人生的经历感受通过作品投射给舞台下的观众,并让他们去发现被忽略的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当中,有一“快”一“慢”,“快”的是倪萍,“慢”的是赵忠祥。有时把他们两人作一比较,笔者就想,他们两人的语速如果能“中和”一下,那该有多好啊!倪萍“快”是因为她主持“综艺大观”,节奏本来就“快”。可是,看多了“人与自然”这个节目,总让人觉得赵忠祥的主持节奏太慢了,让观众们等得有些心急。赵忠祥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的解说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那亲切的语气和圆润的腔调,使观众们感到好像有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给自己讲故事迄今为止,有许多解说员竭力模仿他的腔调,仍然无人可及。赵忠祥…  相似文献   

3.
周必勇 《新闻界》2004,(3):60-61
在近期《中国经济周刊》所登出的“感言2003:中国2003十大经济失意人物”评论中,杨澜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位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与她身后的“阳光文化”终于从当年万人仰视的神坛回到了人间。连续三个财年的亏损,已经让“阳光文化”的理想主义旗帜渐渐褪去了颜色,而寄托着杨澜“感情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到,有一个叫马特·里德利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呵斥某些媒体和记者:“记者实在太笨”,“绝对不要低估媒体的愚蠢”。(见《海外文摘》2002年12期)作为在媒体工作过30多年、名字曾被误认为是“阻假”(即“祖甲”的谐音)的笔者,初看这个批评,觉得有一点别扭、刺耳。令人惊讶的是,里德利竟是一种被称为“麦田怪圈”(也称“庄稼圈”)假象的制造者。里德利自称是“一个在银幕下制造‘天兆’的淘气鬼”。他的文章坦陈了这个英国人和他的妹婿一起造假的经历。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他们用一根长钉扌契在麦田里,钉子上栓着绳…  相似文献   

5.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期间曾发生过一宗所谓的“英国间谍案”。日军占领香港后,在赤往设立了一所大集中营,专门关押驻港英国、加拿大军人,约有三四千人,他们在日军进攻香港时,英勇抵抗达十八天,结果寡不敌众,陷于敌手。集中营内,除战俘外,亦有港府前辅政司、按察使、警察总监等高级官员,港督杨慕价爵士则被押往台湾监禁。每天,有一个身材瘦长、略显佝楼,但目光锐利的英国人,被日本宪兵押着来集中营为战俘看病。他的中文名字叫司徒众觉,战前任香港政府医务总监,医术精湛,蜚声港岛,这时被日本人相中,让他兼任…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歌星×××。”“没错。”“他曾被授予‘百名中国艺术家称号。”“没错。”“然后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受欢迎的歌手’,然后他推出新专辑《珍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国经济周刊》所登出的“感言2003:中国2003十大经济失意人物”评论中,杨澜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位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与她身后的“阳光文化”终于从当年万人仰视的神坛回到了人间。连续三个财年的亏损,已经让“阳光文化”的理想旗帜渐渐褪去了颜色,而寄托着杨澜“感  相似文献   

8.
半路老外     
2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老外”这个称呼时,指的是那些出没在中国大地上的洋人。近些年来,人们发现,自己身边这样的一些“老外”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有国外身份,包括绿卡和国籍,但却生活工作在中国;他们不像早年的“海归”一样满嘴蹦洋文,外貌和行为举止看起来与普通中国人无异,如果不说,谁也看不出来他与某个遥远国度的联系。作为“老外”里的新品种,他们原先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现在的身份是:半路老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从那个被命名为“犀利哥”的乞丐。被网络和媒体关注,“哥”现象就层出不穷。“哥”的出现往往既搔到了社会的“痒处”,让人忍俊不禁;又触到了社会的“痛处”让人感慨万千。他们其实都在投射着今天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在复杂转型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新闻学是“事学”。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用“事实”说话会水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事实也能说谎吗?“……用说真话来骗人。”这是卢梭在《忏悔录》的序言里说的。他举例说,描绘一个人,即使描绘得很像,但如果仅仅是一个侧面,准知道他挡起来的那一边的脸上会不会有条刀伤或者有只瞎眼,把他的容貌完全改变了呢。记得穆青同志曾直言不讳地对一位美国新闻界人士说过,中国人民干了多少伟大的业绩,你们就是不报道,却总是抓住某些个别问题大肆渲染。言下之意,就是在批评他们用事实说谎——美国人…  相似文献   

11.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12.
谭燕 《新闻天地》2005,(8):48-50
偏、远、穷地区青年的婚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便让那些一心想谋取不义之财的人以可乘之机,骗婚团伙应运而生。他们四处寻找猎物,一位叫黎望春的年轻小伙不幸“中彩”,他在想到借助于政府、法律、公安时,他更想到了媒体的力量。媒体的力量是什么?当黎望春从本刊曾登载的文章中找到答案时,这便是社会赋予的媒体人在完成着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他的视力仅有0.01.几近失明。写字不得不整张脸“趴”在稿纸上,可他却一笔一笔写出了长达28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终结一个时代的人——溥仪正传》,而且即将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40岁那年,他曾遭遇下岗,但他笔耕不辍,44岁时被《民政之声报》聘为记者……身高不足1.5米的他.绝对是个“小人物”,但他却做出了不少让人们刮目的大事。他的名字叫张骥良——  相似文献   

14.
洪仁文 《军事记者》2001,(10):41-41
本刊讯洪仁文报道:“转业只两年,板凳还没坐热,就当上了管几十号甚至几百人的‘头头’,真有两把刷子。”这是二○九医院工作人员对本院两位转业干部的赞叹。这两位干部就是1998年从该院转业的景长军和彭景林,他们转业分别被分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电视台和牡丹江日报社工作。他们刚到新单位上班时,曾被戏称又来了一个“站大岗的”,意为部队来的人都是为他们打杂当保卫的,不是干新闻的料。两人听后,没有和他们计较,而是主动要求到新闻一线当记者,抓“活鱼”,写“大块头”。当他们工作了一年后,就以写稿质量高,新闻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15.
曹立朝 《档案天地》2010,(10):17-18
提起民族抗日英雄马本斋与他的冀中回民支队.实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母亲白文冠,更是令人敬仰的巾帼英雄。朱德总司令曾为他们母子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回民支队》曾轰动大江南北.其中“马母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誓死不劝降.绝食殉国”的情节着实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在中国电信市场上获得数以亿计订单的国外电信巨头们让人羡慕不已。然而朗讯公司的自报家丑行为让人震撼。“现在很难让我相信,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获得成功,并同时能够保持手脚干净。”一位外国官员这样评价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操守。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行贿者”所面临的不仅是公司利益与职业道德的冲突,更是他们身在其中的中国商业环境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波漾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出钱创办的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曾聚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他们学成归国之后,陆续成了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曾任国共两党的领袖人物王明、博古、张闻天、邓小平以及蒋经国就是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的。多少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莫斯科中山大学一直被视为“禁区”而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8.
李昕 《兰台世界》2005,(7):56-57
2002年哈佛博士陈琳被山东外事翻译学院以百万元薪聘请为该学院副院长后又流产的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其中特别让人难忘的是,他被解聘的原因是因为有媒体质疑他“哈佛”博士的真伪,而他又没能或者是不屑于做出证明。这场风波使得陈琳在新的求职中屡试不爽,原因多少与此相关。曾有记者采访过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外事处人员,确实有人用假“洋文凭”蒙事。其实,“洋文凭”作假的实例与国内某些行业假货泛滥相比,可谓寥寥。但它的影响却波及到所有持“洋文凭”们的信誉,对用人单位也是个警醒,无论是持“洋文凭”本人还是用人单位,都对学历学位的…  相似文献   

19.
卡耐基在为成年人上的一堂人生课上曾给全班出过一道家庭作业:“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所爱的人,告诉他们你爱他,而那些人必须是你从没对其说过这句话的人,或者是很久没听到你说这句话的人。”  相似文献   

20.
曾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近年来从“格子内”中爬出了一位位有志的青年。他们凭着执著的追求,默默地在“格子田”里播种着自己的希望。而今,有的已步入社会,仍耕耘在“格子田”中。当他们谈起成才的体会时,无不感谢部队这个大熔炉。姜振华:历经坎坷走大道4月中旬,原政治处业余报道员姜振华接连两次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部队,他被报社评为优秀编辑。这是继去年他被山东《临沂画报》社聘为编辑后传回的第二件喜事。说起他,这个团领导的案头,至今还放着他的事迹材料7年前,他抱着到部队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