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虽然在出版界混了三十多年,并非谦虚,其实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回想起来,开明书店的《开明活页文选》似乎有点创造性,可以提出来做大家茶余酒后的谈资。 开始在一九二七年,上海有几位在大学教语文的朋友,嫌讲授的油印讲义太坏,抄写又多错误,希望开明书店替他们排印,认为各学校都有此需要,不妨多印点可以出卖。我们接受  相似文献   

2.
停刊了30年的《中华活页文选》 ,已在两年前由中华书局恢复出版了。《中华活叶文选》创刊于1960年 ,是中华书局的名牌产品 ,以学者专家精心编选文史哲精品名篇 ,尤以唐诗宋词及古典文学名篇为读者所喜爱 ,曾风行一时。“活页文选”诞生于20年代(1928年) ,为章锡琛所创办。章锡琛乃开明书店之创办人。提起开明书店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家文人办的书店 ,成员多为学者、教师、编辑诸如胡愈之、郑振铎、孙伏园、沈雁冰、叶圣陶、赵景深、王伯祥、徐调孚、顾均正、夏尊、丰子恺、朱自清、刘重宇、朱光潜等。书店颇有特色 ,重在出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民国时期教科书出版发行的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简要指出开明书店教科书出版过程;然后统计并分析了开明书店教科书出版数量、类别和特点,着重分析《开明活页文选》、《开明英文读本》和《开明算学教本》等教科书;最后分析开明书店编辑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的出版物,不必务求衣、帽整齐,全身披挂,封面、扉页、出版者说明、版权,样样具备,为了减轻读者负担和节约使用纸张,建议出版经过精选的活页文选,如语文,英文……等。以前开明书店编印过不少(国文、英文二种),很受读者欢迎,畅销全国。不但青年学生需要,渴望自修的中年人也需要,可以不必买整本的书,自由选择喜爱的文章。各机关、矿厂的业余学校差不多都存在编印教材的困难,这样做也可以供他们选择教材。现在广播里有“阅读与欣赏”的语文节目,我很爱听,增加了不少语文  相似文献   

5.
《开明活页文选》 《开明活页文选》是开明书店一个极富特色的出版物,由章锡琛(1889~1969)亲自创办,1928年开始分批出版,前后累计出版大概有七八百篇。它选录古今名篇,每篇分别由宋云彬、张同光、曹聚仁、王伯祥等名家详细注释,加以分段标点,折叠成帖,编上号码,单篇出售,由读者自由选购。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从1923年初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算起,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曾先后创办或编辑过《诗》月刊、《公理日报》、《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数十种报刊;编纂过《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开明国文讲义》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持了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7.
去年,开明书店六十周年纪念,遵开明老友王知伊同志之嘱,写了一篇纪念短文,以《开明风格》为题,借题发挥,说了一句多年来想说而未说的话。我说:“解放前的出版社,有几家书店是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的。生活书店有生活风格,开明书店有开明风格,它贯穿了它的书、人和事。”“生活风格,开明风格,是我们出版界前辈一代人所培育的我国文化史上极可珍贵的传统,应该让它发扬光大,它是真正中国文化和文明史的产物,是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科书的滥筋、发展与竞争》一文,看到:“书店之间教科书竞争激烈的程度,有时甚至闹得宣诸报章,对簿公堂。例如开明书店林语堂编著的《开明英文读本》一纸风行,世界书局推出《标准英语读本》,而其中材料,颇有与开明雷同之处。开明书店因此在报上指责世界书局,世界书局认为是中伤它,就向法院起诉,控告开明书店损害名誉,闹得满城风雨。但两家书店因此增添了知名度。法院判世界书局胜诉,但社会上多同情开明,可算是两胜俱利。”社会上人们知道这场官司世界书局胜诉的多,知道世界书局从此以后就不再发行《标准英语读本》的人却很少。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9.
范军 《出版科学》2000,(1):15-1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1923年,他应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当编辑,1931年转至开明书店当编辑。在从事编辑工作之前和之后,他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也曾在教育科研机构供职,但始终与编辑工作紧密联系。1942年,叶圣陶在重庆主持开明书店编辑所的工作,直到解放。  相似文献   

10.
都说开明书店是一家踏踏实实从事文化建设,引导青年打好知识基础,引导青年积极向上的卓有声誉的书店。最近出版家王仿子还著文提到开明书店,说“开明书店有夏丐尊、叶圣陶等致力于出版好书,培养人才,在读者中获得良好的信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开明书店不被人们注意的读者工作,我觉得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一方面的工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明书店的办店宗旨和传统作风。开明书店读者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刊物,在刊物上给读者开辟习作园地,比较直接地在读者中培养人才。比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11.
“本版”和“外版”或“本版书”和“外版书”,是出版发行行业习用的两个专用术语(“行话”)。《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这两个词。《出版词典》等出版发行专业词书也未收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和含义是什么,现在有点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在出版发行业中出现这两个术语,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界,这两个术语是常用的,而且含义是清楚的。出版社对本社所出版的书称为本版书,对非本出版社出版的书称为外版书。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当时既销售本馆出版的书,也销售非本馆出版的书;对本馆出版和非本馆出版的书,有加以区别的必要,因此使用了“本版书”、“外版书”两个术语。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也是如此,都有区  相似文献   

12.
阅《出版工作》1989年第10期《新中国出版人事记(一)》中1950年12月9日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联营书店和三联书店等5家私营和公私合营书店的发行机构联合成立公私合营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条的记载后,不禁使我联想起一点旧闻小事来。据说这5家机构在合营筹备时,排名先后问  相似文献   

13.
翻印旧版书和影印古籍一九四九年全国大陆解放以后,台湾与大陆的交通断绝,原有图书和印版无法输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儿家大书店在台湾的分支机构开始由专业发行业务转向兼营出版。国民党办的正中书局和一些民营书店也开始出版图书。最初只是从台湾“中央图书馆”、“中山博物院”、“中央  相似文献   

14.
开明书店是几个知识分子自己凑股创办的一家出版社,郑振铎是最早的支持创始人和股东之一,这个我早就知道。但我从没看到过开明书店股票单的样子。最近,有朋友从拍卖网上花二百多元拍到一张郑振铎的开明书店“合立转股单”送给我。我觉得也是一件珍贵的出版史料,值得研究和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5.
传新 《出版史料》2004,(4):72-72
《开明英文读本》一至三册由开明书店1928年初版,林语堂编著,丰子恺绘图。这套书在当时风靡各校,被称为开明的“吃饭书”, 与《开明活叶文选》、《开明算学教本》并称“开明三大教本”。  相似文献   

16.
解放初期在经营上遇到的困难 1949年5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之后,日夜盼望解放的上海市民一片欢腾,热烈欢呼上海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不久,新中国成立。当时作为旧中国出版基地的上海,有十来家大书店,开明书店也算得其中一家。它虽不及“商务”和“中华”规模大,实力雄厚,但也称得上是几强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久安 《出版史料》2011,(3):107-111
王幼于是1951年在北京进开明书店的。此前他曾在家乡浙江慈溪一带当过十多年的教师。开明书店的编辑,当过教师的很多,如夏丏尊、叶圣陶、章锡琛、王伯祥、傅彬然、丰子恺、刘薰宇等等。他们进书店当编辑以后,  相似文献   

18.
8月1日,江苏省吴江市档案馆特约征集员征集到邵力子先生的民国三十七年(1948)"开明书店股份有限公司合立转股单"1件。这一珍贵实物,有着重要史料价值,也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名人档案资源。开明书店是20世纪上半叶国内一家著名出版机构。开明书店有夏丏尊、叶圣陶、顾均正等多名学者、作家担任编辑工作,形成一支知名的编辑队伍。出版物包括茅盾《子夜》,巴金《家》、《春》、《秋》,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等。这件编号为"四九一"  相似文献   

19.
一 1926年8月,中国出版界一株新苗破土而出,它就是后来成为参天大树的开明书店。开明书店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历经二十几年风风雨雨,有一位倾其心力惨淡经营的掌门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章老板”,他就是浙江绍兴人章锡琛。  相似文献   

20.
一 从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以前,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神州国光社、世界书局等都喜欢创办几份杂志。这几家大出版社中以商务资格最老,创办杂志的时间最早,创办的杂志也最多,曾以拥有“十大杂志”自豪。其次是中华书局,民国初年也以拥有“八大杂志”标榜。出版社为什么热衷于办杂志呢?因为办杂志本来就是出版社的经营手段之一——杂志办得好,可以带来颇为丰厚的收入。期刊史上不乏这种实例,如开明书店,生活书店都是以办杂志起家,发展成为出版社的。期刊史上也不乏这种实例,某一杂志在某一期上因为刊登某一“叫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