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名模谢亚男以迷人的身姿、高贵的气质展现在T型台上时,有谁想过她曾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当连扬以技压群芳的台步赢得阵阵的喝彩时,有谁想过她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当王燕获得“浙江省十佳名模”的光荣称号时,又有谁想过舞台背后的艰辛?成功的背后必定会付出辛勤的汗水。不要说职高生就没有能力,不要说职高生就没有出息,更不要说读职高就是虚度光阴,作为职高生的我们也同样能够获得  相似文献   

2.
那一瞬间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生活中“围城”效应无处不在。当我们孤独迷茫时,总希望有家人在身旁,陪伴自己,为自己指明方向;当我们享受着亲人的关怀照顾时,却总嫌身边的人唠叨琐碎,束缚自己.使自己失去自由。  相似文献   

3.
累、真累!这是我们回家后的第一个感觉。可是当我们想起当时孩子们夹带着一声声“爸爸”“妈妈”的笑声、一张张滚动着汗水的笑脸,我们又暂时忘却了疲劳……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高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面对探究性强、综合性强的科学课,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引领着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达到“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自行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当真正落到课堂实处时,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5.
<正>性格测试、各大平台的“年度报告”,以及学习、工作中的各项测试和考核,本质上都是一种评价机制。当我们完成一项测试并得到对应的结果时,就意味着获得了测试者对我们的评价,这是一种“外部评价”;而当我们将测试结果与自身情况比对,或据此展开反思时,就已经开始进行“自我评价”了。《社会心理学》中说:“当别人认为我们很好时,我们也会认为自己不错……当我们面对社会排斥时,会感到低自尊的痛苦。”我们经常会根据外部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自己喝彩     
生活中,掌声和鲜花并不恩宠于每个人。当我们在崎岖的路途上举步维艰时,当我们身处深不可测的低谷中时,当我们身无长物,顾影自怜,茕茕孑立时,我们要看到光明和希望,要审视自己,要为自己喝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必因为月亮的皎洁而抹杀了星星的美丽,无须面对行家里手,自叹弗如或是仅限于惊羡名家的光辉业绩,更毋庸为自己的“大海中之一滴”而悲叹,为自己无法“惊天地,泣鬼神”而哀怨。要知道,每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各人都有自己的一种活法。你就是你,或是悬崖峭壁的一棵劲松,…  相似文献   

7.
高中部分     
<正>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一一位哲人曾说:“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勇气”和“宽容”,同时不能忽视材料对核心概念的限定,即“当我们是少数时”和“当我们是多数时”,换言之,这其中有少数与多数、个体与群体的冲突,若忽略了这一点而变成单纯个体的勇气或者个体对个体的宽容,则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奉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冰心四年前,当班主任把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我手中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不是一张天堂的门票,而是一张吸水纸,专门吸汗水的纸。到了师大这所高校学风满意度网上调查居全国第三名的高校里,我才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玉 《班主任》2002,(1):21
当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接过那张“班风、学风最佳班级”奖状时,一阵热流在心底激荡。是的,这个“最佳”凝聚着多少位师生的汗水,蕴含着多少个“小步目标”的功效啊!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这两个词的,“你们”——称不止一个人的对方或包括对方在内的若干人。“我们”——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当我们用“你们”时,就把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自然形成了两个相对的范围,而用“我们”时,就只有一个大家同属的范围。“你们”与“我们”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最渴望被老师赞扬、被老师赏识。当我们逐渐长大并为人师时,却忘记了曾经的渴望。扎根于我们脑中的“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使我们迷失在分数的“名利场”中,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渴望,对于举手之劳的赏识,我们却十分“吝啬”。赏识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  相似文献   

12.
当学生听不进自己的谆谆教导而苦恼时,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你是否应当反思:我们的良苦用心学生明白吗?我们的“教育要求”能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吗?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精雕细琢”,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很多时候,当我们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时,当我们为自己课堂上规范的流程、缜密的操作而暗自得意时,当我们为学生的默契配合,亦步亦趋而深感欣慰时,课堂上那流淌不息的教学情景却从我们身边一次又一次地流逝.  相似文献   

14.
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正确的方法”,由此可见一个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对我们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应选择什么教学方法呢?答案只有一个,便是“异步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要学生学”,学生把时间全部用在听教师讲,所以无法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异步教学”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是“学生要学”,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己翻书,自己找答案,没有了溜号的时间,可以专心上课,大大提…  相似文献   

15.
耕耘希望     
当我满头大汗地跑进屋时。妈妈递来一杯凉水,拿来一条毛巾,帮我擦去脸上的汗水,撩了撩头发,笑着说:“该剪头发了。”  相似文献   

16.
一.中小学德育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重建研究 课程是人投入其中的“生命流”,人在课程中表现自己的生命,并在表现的同时体验自己的生命。当我们把课程的着眼点从知识转向生命时,课程的“德育性”就随之产生了。当我们关心自己的生命时,就会有对于人生方向之思量,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课程,当它成为真正的生命历程和生命资源时,也就是广义的德育课程了。  相似文献   

17.
小崔 《中学理科》2008,(12):31-37
当我们为了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在各种媒体上轮番大开口水战,争论谁是最后的冠军时,当我们被众说纷纭的意见声忽悠得晕头转向,一筹莫展地寻思着怎样选择一个好归宿时,有一批专业正以旁观者的身份静悄悄地穿上别人的“钱鞋”,走自己的路去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穿上别人的“钱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到处找“鞋”的专业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18.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当家长相信班主任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子女,真诚地付出心血、汗水去培育他们的孩子时,才有可能实现双方的合作。这就要求班主任热爱自己的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做到“足勤”;勤于观察学生,做到“目勤”;勤于捕捉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做到“口勤”。  相似文献   

19.
在明媚的阳光下,当我们站在平静的池塘边时,地面上会出现自己的“影子”,在水中会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两个“影”相同吗?它们哪个是影?哪个是像?  相似文献   

20.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一些教材经常引用爱迪生的这句话。但这些教材在引用此话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