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青铜器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高超的冶炼替造技术,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较高的艺术水平。古代青铜器的纹饰有着鲜明的艺术色彩,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铸遣工匠的高超艺术。纹饰一直以来是考古学家断代的基本依据,研究青铜器纹饰构造具有宗教,美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文中,首先介绍了青铜器纹饰定名.分期.类别等基本知识,然后以几何对称为切入点,对青铜器纹饰的构成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许多器物上还有铭文,是古代文物中的一大门类,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自宋代金石学产生以来,成为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今天,对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青铜器学。中国古代青铜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科学考古发掘的出土品,另一部分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世品。传世品数量甚大,其中有许多精品,例如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和司母戊鼎等。对于传世品的研究工作,习惯上称之为古代青铜器鉴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最早使用青铜焊接技术的国家之一。大量外观精美工艺复杂的青铜器的出土印证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焊接技术的进步。几千年前的古人所创造出来的焊接技术即使对焊接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的焊接技术与同时期中原地区进行初步的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最早使用青铜焊接技术的国家之一。大量外观精美工艺复杂的青铜器的出土印证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焊接技术的进步。几千年前的古人所创造出来的焊接技术即使对焊接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的焊接技术与同时期中原地区进行初步的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相似文献   

6.
断代指断定考古学上的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远的指地球年龄有多长,近的指诸如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过去,考古工作者断代采用的都是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需要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如宫殿、住宅、寺庙、作坊、矿井、都市、城堡等建筑设施和遗物如工具、武器、日用器皿和装饰品等实物资料,依靠文献资料来判断,其中有墓志、简牍、碑碣以及器物上的经年铭文。这导致在断代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疏忽,例如碑碣有时可能是从别处移来的,有时建筑物经过多次重修,而旧的碑碣却长期遗留,这样,碑上所刻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曹公盘、邢姜太宰簋、仲爯父簋的断代错误及断代模糊的情况,认为西周晚期与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在文字结体、铭文套语、图案纹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只有把握住这些特点,才能正确解决青铜器的断代问题。  相似文献   

8.
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中国古代舞蹈史视域下的舞蹈史料是等同于乐舞史料的。本文以《宋史·乐志》为例,通过对其乐志中关于纯粹舞蹈之记述的详细考察,以期窥探舞蹈史料在二十五史中的存在方式,为纯粹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打开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法律是伦理化的法律,研究家族犯罪对揭示中国古代法的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年代为序,从通论性与断代性著述两个层面上对秦汉时期家族犯罪的研究情况作了梳理,在充分肯定前人成就的同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平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在湖北随州市境内,出土了数百件青铜器,其中包括豫南古国如陈、黄、息、鄂,盛等国的铭文铜器,为研究随与豫南古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笔者选择随州境内出土的豫南古国的铭文铜器进行考述,对于考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随  相似文献   

11.
《江南铜研究———中国古代青铜铜源探索》,是裘士京教授新近出版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以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田野考古发掘和科技考古成果相结合,对江南铜的四个发展阶段详加论述,并从“江南铜”这一点切入,牵扯出一系列有关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多有独到的见解,改变了我们许多传统看法,破解了古代青铜铜源之谜。中国最初大量出土青铜器的是夏、商、周王朝政治经济中心的中原地区,但中原及其周边地区作为青铜器主要原料铜和锡的资源是十分匮乏的。郭沫若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中原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或青铜冶…  相似文献   

12.
李波 《职业技术》2006,(5):149-150
一、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 科学技术在古代艺术设计中的日益融合,不断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器物造型.就青铜器来说,没有先进的铸造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青铜器的产生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与古代艺术设计的紧密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青铜器,才创造了伟大的"青铜时代".下面就从艺术性与技术性两方面对青铜器加以分析,来论证科学技术与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中,共和行政时期的标准器尚付阙如。本文首次考释了两具共和行政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进而揭开了长期遮盖这段历史面目的层层面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提供的实物资料,经过历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的多年研究,目前大多认为中国古代是从夏代开始进入文明、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同时开始制作与使用青铜器,进入青铜时代。此后,历经商代、西周及春秋时期,青铜器有了高度发展,形成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青铜时代。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器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的灵魂,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它教导人们重视发掘充分而可靠的史料,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郭沫若和范文澜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致力于先秦史研究的两位学者。其中,郭沫若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与周代青铜器分期的理论、范文澜关于封建社会始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逐步融合的理论,因研究重点和治学路数的不同而各具鲜明的特色,但同样都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博物馆     
<正>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并称为中国四大博物馆。作为中国目前最著名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馆藏有中国古代艺术精品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多件,被称为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西周大克鼎西周大克鼎重达201.5千克,造型庄严,腹内铸铭文290字,被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作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7.
《诗经》雅、颂中一些涉及到“辟雍”的篇章可以证明,作为西周重要礼乐建制的“辟雍”,是西周中期、具体说是周穆王时期才建造的,其直接的缘起是大祭文王。以此为标准,也有助于厘清几件青铜器的断代误差。  相似文献   

18.
西周青铜器因其独特的载体,保留了许多原始珍贵的文字材料,结合青铜器分期断代知识,通过对其中关于"德"内容的铭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德"观念发展演变的足迹,为研究西周思想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铜器漫谈     
在我国考古学上,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以优美的造型,绮丽的纹饰和古朴的书法使艺术家赞叹不已,而且许多青铜器还有铭文,为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从宋代开始,学术界就兴起了以青锕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长期以来人们从艺术、语言文字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对青铜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绩斐然。下面,我们就以漫谈的形式,简单介绍一些青铜器方面的知识。一、青铜器的制作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解放后,在河南省的郑州、安阳和洛阳等地都发现了商周肘代的铸铜遗址,其中安阳晚商的铸铜遗址竟达一万多平方米。在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用陶土制成的“将军盔”(炼铜用的坩锅,因形状象倒置的头盔而得名)、铸范和铜渣。考古工作者对这些  相似文献   

20.
青铜盘是古代的一种水器,与青铜匜配置使用。《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周人有进食前净手的礼制,即以匜盛水浇洗,下以盘承接水,盘遂成为青铜礼器之一。盘体有圆或椭圆形,或有耳,或无耳。1976年于地处周原遗址范围内的陕西扶风庄白公社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内有西周微氏家族青铜器100多件,史墙盘(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7)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史墙盘内有铭文284字,是建国以来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铭文分前后两段。前段颂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