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如何让课堂在文本对话中取得实效、在情感体验中生机盎然和在动态生成中灵性闪动三方面入手,论述如何开展文本对话、关注互动互促及动态生成,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使语文教学更有生活情境和人情味,实现阅读教学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
詹丹丹 《考试周刊》2013,(12):27-28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巧用音乐指导写作教学,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层次地体验文本的生成及情感,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既能与时俱进,又能促进学生的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3.
张英 《文教资料》2014,(3):21-22
语文教学不总是平铺直叙的.学生在对话和解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总会与教师产生认知差异。依据课堂的实时学情,设计新的教学内容,消除师生间的认知差异是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可从学情与文本的落差、文本情境、学生的质疑与争论三方面着力生成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周逸 《四川教育》2020,(6):42-43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学语文,实现与“文本情感”的有效衔接。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情感。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体验文本蕴含的情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堂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于走进文本;利用学生现有经验展开想象,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感悟品读文本;通过设疑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主动深入文本。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文教学可以将文本作为情境来对待,在深厚独到的文本解读前提下,深入浅出地巧妙设计学生生命在场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学习即时情景联通文本情境、细节品读生成情境、想象联想还原情境、问题统整建构情境的方式,促进知识建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体验与经验不同。体验式阅读教学重在感悟和创造以及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具有独立自主性、多元开放性、平等对话性、内在生成性等基本特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步骤包括:感知文本、生发情感、确立形象、升华意义。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有:创设情境,激活体验;诵读文本,强化体验;设计问题、深化体验;联读诗文,整合体验;鼓励写作,升华体验。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来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亲近文本,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一种理解,学生只有参与文本的情感体验,课堂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通过以读带情、创设情境、言传身教、挖掘文本魅力、结合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语文课堂,才能更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要想领会一篇文章的内涵,就必须领会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感悟、理解,与文本对话和心灵的沟通,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让躺着的文本站立起来。一、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气氛"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教师有意识地预设相应的情境导入,从情感上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自身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长期进行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乃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需要情感体验的积极参与。何琛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设置个人体验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问题或任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教学具有情感感染性、亲身体验性、主体参与性、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体验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论和现代学习观.它有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情感、提升文本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这一教学方式要坚持激发情感原则、主体参与原则、链接生活原则、重视过程原则,还要注意适用性问题、情境创设问题、体验到位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技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成,是指以学生的思维参与和情感体验为中心,师生和生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互动交流,从而引发思维碰撞,激活灵感,发现新知,产生顿悟,分享感动,以达成新的理解,生成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正>一、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提升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感的常用方法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初中生生活阅历、情感经历有限,有时无法完全理解阅读文本中的情境,因此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产生"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情景模拟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利用贴切语言表达创建情境、运用课堂表演创设情境、运用与文本情感基调相符的音乐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一文,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做到情境相生,能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特点,通过"换位阅读,以情激情""互动阅读,以意激情"和"延伸阅读,以境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共生的境界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7.
李占鹏 《成才之路》2020,(11):78-79
情境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游戏化、生活化、表演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丰富情感体验,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1.创设多种情境,唤醒内心体验。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利用贴切生动的语言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感觉、知觉、表象,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创设情境主要表现为课文导语的设计,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题材特征和情感内涵,设计导语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营造符合课文情感基调的教学情境。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主要是作为文本诵读的背景,为学生体验文本营造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必须与整体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才能真正使教学情境具有持续性的功能,借助多媒体,营造氛围。多媒体通过形状、声音、颜色、运动等元素的综合表现,有效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活动,尤其是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进而对文本有所理解、感悟、体验及阐释。  相似文献   

19.
刘铭 《中国德育》2012,(11):68-69
一、情感体验策略 情感体验策略是通过情境熏染,解放学生的情感、热情、激情并将其带入“高峰体验”,促使他们反观生命本质的洞察方式。主题班会只有摒弃以道德认知为主的传授方式,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反思——感悟——觉醒,“生成”自己的道德体验,才能使主题班会焕发生命的灵动。实施情感体验策略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群忠 《广西教育》2013,(33):72-72
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关系融洽和谐。对此,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有效的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激发情感创设情境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情境,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的欲望,为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作准备。例如《第一次抱母亲》第二小节主要写了母亲为了整个家,操劳一生,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