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民族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界发展趋势,依据文化的平等与繁荣这一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目标要求,促进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的整合是民族院校的基本功能,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院校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中国民族声乐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成熟起来的,中国文化固有的诗性气质深深影响了民族声乐的发展,使民族声乐具有不同一般的独特韵味,而这种韵味正是民族声乐始终能够不断进步的因素之一,本文以中国文化为基石,对中国民族声乐的韵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著名作家帕穆克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和广阔的民族文化视野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在东方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西方现代文化的多种冲突中,隐秘着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反思。他的作品《寂静的房子》通过对人们的精神状态的描述、以独特的时空结构来表现他对于土耳其这个国家的想象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与植物有着不可分割的独特情缘.在稻作文化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纤细的性格特点、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在花道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那种特有的执着信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在日本的茶道中,可以领悟到日本民族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爱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试论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演张艺谋坚持用电影表达他的民族文化观,注重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关心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 状态,平实地反映人们的真实生活,着意人性的批判,保证电影既讲述通俗故事,又有思想内涵。他以独特的电影 语言、电影场景和精心的包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氛围,特有的叙事方式颇具民族韵味。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体现了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并打上了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烙印,具有独特和神秘的魅力,对其他的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以甘肃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如何得以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赖于民族群体自发的教育活动,例如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活动等。这种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少数民族儿童适应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只依靠少数民族自发地传承活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来完成。当前,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民族学校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区位具有过渡性,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与本土文化圆融,古代三大原努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瓷多彩,独具特色的五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局,独特的生产活动方式和独特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西南六个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14岁儿童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间对民族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较为显著。(2)总体趋势表明,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随之增加。(3)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民族文化的识别能力,而且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民族文化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诸多问题,有的正濒临失传;学校教育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任重道远;民族地区学校具有独特的环境生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和普及传播优势,完全有条件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州18所民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民族文化教育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且不同学校的发展极不平衡。文章分析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必须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同社会变革、时代变迁同步前行,并折射出新的时代、新的民族生活的矛盾和走向。文章从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这四个方面勾勒了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的现状:通过作品分析,指出民族儿童小说的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和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民族儿童小说是最有光彩最为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跨境民族阿昌族是全国各省区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阿昌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保持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阿昌族与其他民族世代友好相处,在分布上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经济文化方面形成鲜明的共生现象;阿昌族作为跨境民族,和缅甸边境人民友好往来,保持着民间边境自由贸易,形成共同的宗教区域,对边疆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新的世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云南跨境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其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颗明珠,170万年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丰富,从古至今,人类南来北往,东来西进,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之处,是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阿拉伯文化交汇之处。如此丰富、独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灿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活的灵魂。这活的灵魂正是通过民族艺术教育来浇灌的。本文试图从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着手,探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艺术教育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游客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差异带来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对民族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游客求异的旅游需求与地方性知识保留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明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于民族旅游中的民族文化作出一定的调适,通过传统文化的再造来达到一种象征性的真实,将民族旅游中的矛盾与冲突转化为互赢互利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特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它给儿童带来文化启蒙、人格奠基、道德启迪、生命体验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挖掘和应用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众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而每一个民族的音乐舞蹈都有其独特之处,正是由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具生活情趣和丰富的娱乐性。它以其自身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功效特点,对培养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城市社区开展体育的重要素材。因此,加强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背景、现状和对策分析与研究,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满足城市社区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需要,探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作为我国民族教育方针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阵地,不仅肩负着高等教育的基本工作,还需坚持、凸显其具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结合贵州民族学院办学经验,论述了民族院校的独特地位: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的摇篮,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是多方面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的 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民族间的交流与吸收。民族关系的友好与冲突会影响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