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京市新闻战线在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业务研究方面,近一年来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一月二十九日召开的北京市新闻学会第二届年会,收到新闻学术论文三十一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一年前召开的首届年会有所提高。这届年会的论文作者中,既有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老编辑,老记者,又有  相似文献   

2.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涉老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进程中,涉老新闻起着传递信息、意见沟通、舆论监督、社会引导等重要作用,而研究和把握涉老新闻的规律,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水平,则是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基础。笔者通过10余年的采访实践,对涉老新闻报道规律有一些认识,归纳如下。一、涉老新闻的主线是——养老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采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老产品,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农业生产中的“四季歌”等等。这些老主题,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报刊所必须报道的,也是读者所需要的。但是,“闻”新则喜.旧则厌,新闻是否有新意决定着新闻的传播范围和深入人心的的程度,如果老主题写成老面孔,则常会令读者感觉索然无味。那么,老主题怎样才能出新意呢?一、深入细致,挖掘新思想。老主题写不出新意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写出新的思想,而是旧曲重弹,陈言连篇。挖掘新闻事件中所具有的精神“火花”,是老主题出…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老记者、老编辑专为青年同行写的如何写好新闻的书。书中引述数百条新闻和特稿,分析其成败优劣.并探讨改进方法。如果年轻记者、编辑希望迅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本书提供了许多诤语良言。  相似文献   

5.
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会问:我选择学习新闻传播学,是想知道怎样写新闻,以后好去做新闻工作,为什么要学习新闻传播的历史呢?回答这个问题,先从老新闻工作者做的新闻为什么比我们好说起。谁都不会否认,老记者、编辑比我们有经验,写出的新闻、设计的选题比我们高明得多。因为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丰富的新闻工作阅历。这种阅历我们看不见,但能够感觉到,就在他们的头脑中。面对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等,认真写好这些老主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那么,怎样把老主题的新闻写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6月14日上午,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湖北日报社召开了以“再学习、忆传统、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题的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座谈会。 怀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的代表们畅所欲言,回顾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新闻工作的历程,交流了他们对如何开展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病榻上的老新闻工作者王允渊托人送来了书面发言;老新闻工作者雷行、徐士杰、陆平煌、罗重璋等在会上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发挥老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传带作用,推进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等问题。 老新闻工作者们提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院邝亦农同志,就新闻改革问题访问了人民日报社的一位老编辑。这位老编辑说:我们常把新闻改革局限在一个较狭小的天地,譬如把报纸上的标题改得生动一  相似文献   

9.
王骅  张荔 《青年记者》2002,(8):29-30
老的新闻题材还有没有挖掘的价值?十几年的采编经历告诉笔者,答案是肯定的,题材老并不意味着就成为“废料”,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老题材照样能挖掘出好的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10.
“老典型”一般都名声响,他们身上的新闻资源早已经被人开发过了,即使去采访,也不容易再有突破。加之有些“老典型”是时代的产物,时过境迁,已经不再具有典型作用了。因此,记者往往将“老典型”视为新闻资源的“贫矿”而忽略。其实,只要选好独特的视角,“老典型”身上仍然是新闻的富矿,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问题、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12.
湖北日报老新闻工作者程平同志继出版《方田拾绿》、《方田拾葭》之后,第三本文集《方田拾苞》又于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新闻研讨、新闻随笔、新闻阅评、新闻评  相似文献   

13.
李琳 《声屏世界》2016,(1):43-43
“假日印记”、会议报道、成就新闻、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以及涉及民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老话题,是许多记者感到纠结的选题,一不小心就会“似曾相识”或“早已相知”,受众失去新鲜感,新闻即成旧闻。如何才能把老话题说新,使之成为新闻精品,报道角度须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4.
现在,我国新闻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前辈相继谢世,一些健在的老新闻工作者有的离退休,有的退居二线;大批年青人加入新闻队伍。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老交替是历史的必然。如何加强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培养与提高,保证新闻事业后继有人,乃是当前新闻队伍建设中的头等大事。一批老报人、老广播,为党的新闻事业战斗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继承了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练就了过硬的采写功底,这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宝贵财富,要把这些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一万五千名老新闻工作者新年前夕荣获中国记协颁发的荣誉证书和证章。这些老新闻工作者都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以上。他们中间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开创新闻事业的“老报人”、“老电台”,也有建国后  相似文献   

16.
李晓丽 《今传媒》2011,19(2):82-83
北京宣武门外的老北京报馆,是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发源地。一代报人的创刊办报,吹响了推动中国前进的号角,也产生并培育了一代文化伟人。北京宣南胡同里的老北京报馆,在中国新闻乃至世界新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有份叫做《新闻老战士》的印刷品,只有16开4页,但在新闻圈内却颇受注意。北京的一位老记者特地寄钱来,要求订阅这份刊物。浙江几位老编辑偶然会面,看着读着就说起了这个“老战士”上写着的人和事。这是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会刊。我拿到这份会刊,上海新闻界的老同志们现在在做什么,了如指掌。且让我们打开这个会刊,看看新闻老战士们在这5个春秋里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采访对新闻写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细致的采访,写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老新闻人提出新闻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灼见,可见下功夫采访对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社新闻智力开发中心函授招生简章在本刊第十期刊出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来信询问有关情况,现摘要解答如下。问:你们的教学工作有何特点? 答: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我部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人民日报和首都新闻界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老编辑、老记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又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专职教师。由这三部分组成的教师队伍在新闻实践、专题研究和新闻教学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老典型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再生新闻资源.对于这一点.经验丰富的新闻从业人员十分认同。如果一个重大典型宣传完了就置于一边.任其自生自灭.是对媒体曾经付出的智力、财力和精力的极大浪费,也是对典型的一种不负责任。可以说。老典型身上的新闻富矿是时时处于“再生”之中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矿石”积淀的“纯度”越来越高,值得进一步挖掘。这对延长老典型的生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