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讨论当前的语教学,我觉得必须认真关注一下学风问题。在我看来,中学生的语学风,已经变得越来越浮躁了。  相似文献   

2.
朱琳 《继续教育》2013,(1):24-26
领导干部学风建设十分重要,学风改善有利于干部工作作风的好转,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一部分领导干部出现浮躁学风的成因,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过程的控制和引导,建立良好的学风。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浮躁之风是近年来学术界同仁普遍关心的问题。对这股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人人扼腕,纷纷谴责。学术期刊必须认清学风浮躁是学术创新的大敌,必须进一步端正办刊思想。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报参考》2006,(6):10-10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4月27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科技工作的有关情况时表示,目前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仍比较突出,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危害不容低估。加强学术界自律、进一步端正学风、弘扬科学道德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文学遗产》杂志主编徐公持最近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关于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些问题》一文指出 :当前 ,不良学风的基本表现就是浮躁二字 ,相当一部分人虽然也在做学问 ,但不肯下苦功夫 ,急于求成。浮躁学风有两大危害 ,一是过于追求数量的扩大 ,而不顾质地的提高 ,致使研究的整体水准下降 ;二是在研究工作中忽视学术规范和学术准则 ,过多掺杂非学术因素 ,甚至使用不正当手段 ,使学术研究变质。浮躁学风的形成 ,首先可能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 ,生活节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风气等都在快速变化。一些…  相似文献   

6.
指导文科学生写论文应力戒浮躁,做到严格要求,循序渐进;宜从端正学风着手,抓住选题和搜集资料两个环节,明确写以致用,统筹安排,改进教学,及早培训,掌握科研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浮躁心理是当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由于认知水平较低,心理成熟滞后,一些高年级聋生的浮躁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不及时纠正,将会给聋生成长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此外,聋生个体的浮躁还会波及班级其他学生,最终危及班风、学风,其负面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必须对高年级聋生的浮躁心理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疏导。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对知识分子价值评价的某些环节上,采用简单数字量化的管理模式和形式主义的操作方法,评职称、提工资等涉及个人名利的精神压力过重,助长了一些人们急功近利、浮躁轻薄之风.以致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丑闻屡见不鲜。少数人学风文风的败坏,也损害了学术界整体的声誉和形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素质有关,也与社会的学术氛围、当前的人文心态和管理体制有关。从主观角度来说,缺乏对学术本身的科学认识,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谈学风问题     
近来学风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学术界以致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我认为,我们不仅应该充分揭露学风不正、学风败坏的各种现象,认识其危害性,而且还应冷静深刻地剖析和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源,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纠正措施。当前学风不正和学风败坏有很多表现,略举几种。 1.急功近利浮躁之风。功利化地追求发表文章、编书、出成果的数量,追逐学位、职称、经费、奖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障文科研究生教育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保证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分析文科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克服浮躁心理,打好文学基础,提高科研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日前召开的“学习型组织中国化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当前国内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出现一种十分不良的学风,乱炒概念,乱下标准,甚至以学习型组织之名,行沽名钓誉之实。一些企业为争牌而创建,为少数人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如此下去,本在中国先天不足的创建大有砸了牌子,臭了行市之虞。同时,有些单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急于见到实效。应当看到,这股浮躁之风有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今日中国,举凡政治、经济乃至学术领域,取巧之人众多,浮躁之风盛行,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且已蔓延至学习型组织领域。凡真信学习型组织之人要提高挚埸,反对这股浮躁之风,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认为当前在教育和学术领域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不利于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尤其不利于培养严谨刻苦、求真务实的学风。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家和先生的治学精神、治学经验与治学方法,以为广大学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让恶劣学风没有容身之地 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侵蚀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有的人甚至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的手段换取一时的名利。这简直就是学术自杀的行为! 北大是一座神圣的学术殿堂,我们必须凭着学术的良心郑重宣告:在这里,恶劣的学风没有容身之地;我们必须郑重地承诺:在这里,不出赝品! 当然,宣告和承诺只是开始,学术建设是长期艰苦的任务,良好的学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它体现在每一堂课上、每一篇论文之中。我希望学校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5日,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科技泡沫”。几位科学家表示,科技界必须改革以“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浮躁学风和“科技泡沫”将阻碍中国科技事业进步。(《新京报》2006年9月7日)  相似文献   

16.
学位论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选题大而空、行文不规范、抄袭严重、缺乏史料考证环节等问题,其成因既有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不完善、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客观因素,也有学风和师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等主观因素。解决此问题的对策要从师生共同重视学风建设和强化毕业论文的撰写等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武大日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选出了大学生最关心的十大问题,其中"导师整日忙科研,与学生接触太少""、高校校园文化虚假繁荣,学风日趋浮躁"等问题成为学子们关注的焦点。武大校长刘经南院士应邀与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交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有关,也与社会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有关,还与当前的人文心态和管理体制有关.要采取切实措施避免学风浮躁,遏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倡行学术诚信.学者要以德修身、为人师表,诚实撰文、守信处事;要建章立制、严明法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体制、学术评审制度及科研成果甄别、评价、公示与奖励机制;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方法,严把学术论文发表关和学术专著出版关;加大新闻舆论媒体的监督、导向与揭露力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使研究生遵循科学研究规律,自觉抵制学术不端、不良行为,坚决摒弃浮躁作风,维护科学精神,净化科研、学术环境,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学术科研氛围,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相对更大的就业压力下,二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学风浮躁,两极分化严重,对就业压力认识有偏差,心理问题高发与行为失范较多等。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些原因的分析和管理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