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旷世奇才张爱玲以她"传奇"的身世和传奇式的作品共同演绎了华美而苍凉的婚恋戏剧。她的小说世界犹如一面面活生生的浮华世事饮食男女的明镜,其中折射的婚恋思想在现代生活中都能找到一些影子,其小说思想价值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仍有较大启示。对其小说的观照审视可以提高现代人的婚恋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世情。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婚恋为主题,本文试从为了生存、满足欲望的无爱婚姻、成就不了婚姻的爱情几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式,对她所阐述的“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一极具个人情感色彩的观点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如同一颗璀璨之星在现代文坛上熠熠发光。张爱玲的作品以"苍凉"为感情基调,笼罩着她笔下的每一个悲剧故事,尽心书写人物悲欢离合,以此衍生出悲凉的美感。本文将结合张爱玲的童年经历、婚恋生活、时代影响及《红楼梦》熏陶等各方面的因素来探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枝独秀卓然大家──张爱玲《传奇》题材、方法、人物三题曹建玲,白遂君张爱玲是中国40年代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星,是现代文苑里一枝傲然独放的奇葩。她的小说既不同于“五四”启蒙文学作品,也有别于左翼革命文学和抗日题材作品;既比30—40年代那些新感觉派、后期...  相似文献   

5.
婚恋题材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基本题材。小说中女性人物因为大多生活在上海,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汇聚交流的地方。女性婚恋一方面得因于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生活方式与封建文化,使得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具有浓郁的洋场气息、上海色彩。  相似文献   

6.
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中,“婚恋现象”是引人瞩目的景观。本文将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进行整体观照和宏现审视,并在总结其“婚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张爱玲形成人生悲剧意识的原因以及其婚恋模式写作的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苍凉的悲剧意味,"苍凉"是张爱玲描绘人生的基调,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其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四十年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从她成名开始就已备受关注,在海内外掀起了一场"张爱玲热",她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在以后令整个华语文学界震惊。其作品主要以家庭婚恋为主线,叙述了一个个牵牵绊绊的爱情悲剧,但在这些爱情悲剧里无法找到健康正常的爱,情爱在传统的束缚下扭曲,在物欲的枷锁中迷失。本文将以家庭婚恋关系为视角,审视其作品中的各种婚恋现象,对婚恋模式进行整体的观照并探究其根源,从而关注作者笔下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从这一角度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张爱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和鸳鸯蝴蝶派历来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在市民题材取向、商品化特征、女性主题和传统笔法等方面,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对鸳鸯蝴蝶派小说有所传承,但她对之又有全面的超越.张爱玲用娴熟的民族形式和多样的现代技巧,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现代意识,这些都大大超越了鸳鸯蝴蝶派.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讲述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张爱玲王安忆描绘出新旧上海不同的情韵风貌,以及上海市民真切细密的生活质地。张爱玲作品中具像化的人物和经验性的情节都表明她的创作一直受着传统小说的影响。王安忆刻意为读者展示出性格模糊的人物群像,追求小说的逻辑性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反叛着传统小说的成规和构成要素。张爱玲王安忆从不同维度为读者构建了一道丰富多彩、意蕴深厚的上海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