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一个涉及审美活动本质的极其重要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对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做"美"的发现者,引导学生欣赏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淘金者,引导学生感受美;我们要善做"美"的守望者,引导学生理解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拓荒者,引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2013,(10):10-11
语文教学中是包含着"美育"的,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蕴,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的内涵美,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诵读的音律美,激发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首先应当重视在教学中展示"时代美"与"传统美",其次,如何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情况下,有效地展示"时代美"与"传统美",值得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思考。  相似文献   

4.
英语作为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兼有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的首要原则应是"文道美"的高度统一.美是无处不在的,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充分发掘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通过感受教师教学之美和教材内容之美,培养他们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上,老师要紧扣"美的对象——美的特征——写美的方式——写美的目的——我们的借鉴"方向,在审美导向中让学生主动地读美、审美,从而学会创美。  相似文献   

6.
郭华 《中国教师》2010,(17):5-6
<正>人们常说:世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把这句话的"美"替换为"教育家",意思是一样的。在中国,我们并不缺乏教育家,而是缺乏对教育家的发现、肯定和赞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教育大国,一定有成千上万的教育家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而已。  相似文献   

7.
罗湘  吴冬 《四川教育》2007,(11):16-16
"对于我们的眼睛,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意大利雕塑家罗丹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拥有一颗发现美、感知美的心灵。教育者只有自己拥有较高的审美修养,才能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审美修养呢?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别具特色,精彩纷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具"形象美"……在平时练习写作时,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使我们文章的语言变得"靓"起来,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道麟 《焦作大学学报》2012,(4):98-101,105
文章美同世界上其他美的事物一样,大致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因素。因此,研究文章美,应当着力研究它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熔铸。文章美是文章作者的审美理念和审美实践的结晶,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在文章中的统一体,也就是文章的内容美即"正确、深刻、鲜明、内化"的意旨美、"真实、典型、新颖、系统"的事料美、"健康、尚质、适量、出新"的情感美与文章的形式美即"完整、匀称、间隔、侧重"的结构美、"简练、流畅、错综、韵律"的语言美、"语体、技法、文面"的体式美等的熔铸,它们在具体的文章中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音乐所特有的美呢?"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丰富丰盈的,它的"身体"里有许多宝藏: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激发我们的兴趣,提升我们做人的品位和境界,使我们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变得美丽。可现在有的课堂,文本被老师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美感可言。名师的课堂值得我们借鉴,如窦桂梅老师的没有"围场"的课堂,和孩子们围坐一圈,柏拉图式的谈话,闲闲地叙,淡淡地笑——漫谈、朗读、解句、拓展——于恬淡从容  相似文献   

12.
向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106-108
声乐演唱是赋予歌曲以新生命的创造性行为。演唱者自身首先要能审美,才能造美,继而享美,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声乐艺术对美的要求。美是"求真"与"创新"、"历史"与"时代"的结合;是"技巧"与"表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但除了这四点之外,我们更要重视"自身享美"与"听众享美"的有机结合。声乐演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演唱者自身的美学修为有着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如果演唱者能更主动的享受演唱的过程、享受演唱过程中的美,美学原则才能得以实现其真正的意义,艺术也将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共赏之美"是舞蹈艺术的需要,是人民给我们定下的值得求索的"目标".而"今未共赏"又是舞蹈更大跨度的美,是舞蹈艺术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正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选编了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浪淘沙》的其中一首。人称"诗豪"的刘禹锡以其特有的感受与笔墨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黄河雄伟壮美的形象。教学中,笔者通过多次研读发现这首诗不仅读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而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内在艺术价值。笔者认为就是此诗所流露出来的形美、壮美、想象美、以及诗人的心境美。笔者就这"四美"做一赏析。形美刘禹锡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黄河母亲那优美、婀娜的身姿。黄河的这种身姿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从审美的角度看,和谐的曲线也是一种美,称之为视角的曲线美,在诗人笔下,短短一个词"九曲"就高度凝练地再现出伟大黄河的形体之美,让人叹为观止。且浮想联  相似文献   

16.
美是教育实践的一种深度,没有这种深度,实践将是贫乏和肤浅的.追求实践美的取向使教师始终怀有寻找精神家园的永恒冲动.了解教育实践美的标准和外显特征,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实践的美是"真",是"善",是思维方式,是精神追求,是一种"诗性智慧",同时也是一种遗憾的美.目前教育实践美的探讨仅停留在"思想的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美是什么?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得意".美学界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说法,美的本质是不变的,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愉悦感受.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同时也在欣赏美.  相似文献   

18.
童话意境是童话作家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一种境界.童话的意境美是一种动态美、空间美、也是一种含蓄美,之所以产生如此美妙的童话意境是因为审美经验中的"移情"现象.而童话创作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开掘和创造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美"自古以来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更成为情境教育追求的一种境界。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的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数学的美是深邃奇艺的,数学的美是灵动突变的,数学的美是简洁和谐的,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把数学的美带进课堂,充分地展示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美,欣赏数学的美,进而从心底里喜欢数学,亲近数学,研究数学。在此,将情境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论证了"读"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读"品味文本中的韵律美、音乐美、节奏美、气势美、意境美、景色美和情感美,让读在语文教学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