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交会对接,完成了一系列太空实验任务。航天员们于6月29日顺利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12,(7):F0004-F0004
从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至6月29日神舟九号返回舱顺利返回、航天员安全出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密切关注每一个关键时刻。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共进行与场并机现场直播,总时长达5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2,(7):100
从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至6月29日神舟九号返回舱顺利返回、航天员安全出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密切关注每一个关键时刻,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共进行5场并机现场直播,总时长达5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4.
第十次升空     
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顺利着陆,结束了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神舟飞船的第十次升空,距离航天员杨利伟首飞太空正好十年。"十"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神舟十号自然被赋予了"十全十美"的美好期待,此次  相似文献   

5.
关注     
<正>宇航员变身特约记者全程直播"太空日记"10月17日7时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按照计划,搭乘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2天内也就是19日前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交会对接,构成组成体。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景海鹏与陈东两位航天员将首次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身份,对他们的太空工作、生活情况,通过文字、音频或视频等方式持续发回报道,形成全媒体形态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送入太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其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家乡在山西运城。此次任务是继景海鹏执行2008年“神舟七号”、2012年“神舟九号”、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后,时隔7年,第4次飞上太空。景海鹏也因此成为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山西运城日报社作为景海鹏家乡的主流媒体,早在2008年9月26日,景海鹏首次“飞天”时,在《运城日报》就刊发了消息《大“鹏”展翅飞天运城为之骄傲》和特写《家乡人的祝福》《正是大鹏展翅时》等,  相似文献   

7.
张晓祺  孙阳  张雷 《军事记者》2013,(7):F0002-F0002,I000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顺利送上太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经过15天的太空出征,神舟十号圆满完成各项空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11月28日上午9时,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宣布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定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首批航天员、神舟六号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将再次“问天”,并担任乘组指令长,在太空“出差”6个月,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并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它是中国航天科技中的一个突破,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并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它是中国航天科技中的一个突破,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2.
获奖理由仰望星空,感受荣光。这一年,中国科技成就的高度是在太空中标定的。6月24日,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本已炫目的中国航天史再添华彩篇章,刘洋等三名航天员更是令亿万人情绪激昂。我们不该忘记,书写中国载人航天史诗的,必然是几代航天科技人薪火相传的团队。今天,我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25日,我国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上太空,航天员瞿志刚首次进行舱外活动,在太空中行走并工作。这次舱外活动实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神六的纪录     
《中国新闻周刊》2005,(39):14-15
10月12日上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往太空。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其后,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交接。6天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随着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报道也呈现出高密度、常态化特点,不再是以往几年一见的重大新闻报道。接下来,我国还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等,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再向太空行     
《中国新闻周刊》2012,(22):22-23
太空又迎来中国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温柔拥抱,使得以实现载人飞行、空间交会对接为目标的这次行动离最终的成功,又近了一步,也让中国向最终实现建立独立自主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从1999年起,每隔一两年,中国便按计划发射一艘神舟并取得预定成功,从无人、模拟人、单人、多人,直至男女搭配、飞行器与太空实验舱的自动和人工对接,以及长达十余日的太空航  相似文献   

17.
神六撼天     
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型火箭综合体驶出技术厂房。在模拟训练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训练。秦宪安工作人员在认真保养用于跟踪、捕获飞船返回舱的大型光学跟踪记录仪。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10月17日,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这是技术人员在开舱取出舱内物品。太空图像。张领/摄查春明/摄10月12日,搜索人员正在为磁记录仪定位。当日上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火箭残骸中最重要的磁记录仪在内蒙古鄂托克旗找到。陆军航空兵某部多架直升飞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担负…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成功进行我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到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凯旋,历时9年.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舱内,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飞天之旅。载人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许成功返回地面,圆了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飞天梦。  相似文献   

20.
科技前沿     
载人航天获成功 下步建设空间站2 0 0 3年 1 0月 1 5日 9时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1 6日 6时 ,返回舱顺利降落。至此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的下一个里程碑 ,将是在“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 2F运载火箭的基础上 ,建造中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在空间站上可以进行材料科学、生物学、天文学、资源、环境的研究 ,而且可以为将来登陆月球积累经验。到那时 ,我国在宇宙空间就拥有了一个长期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而“神舟”号飞船就真正成为地球与太空之间的摆渡神舟。标准化意义重大 可创造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