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是日本“说话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收录了诸多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含有叙事性、传奇性、教训性、寓言性、庶民性等特点。其中,关于孝养,从教训性来说,揭示了应该孝养父母的真谛,主要表现为在世孝养、死后追慕、佛教报恩·供养这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紧密结合,受到了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的影响,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也相互融合,体现在该作品之中,从而构建了《今昔物语集》的孝养观。同时,也说明了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已然渗透到当时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2.
沈长寿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F0003-F0003
《怀风藻》体现日本文学萌芽期,在本土的固有信仰原始神道的“明净直”为核心的“真实”中,加入了佛教的净土思想,儒教的仁智思想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3.
李方媛 《林区教学》2010,(11):40-4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者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者川端康成是一个一生追求"美"的作家,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一生发表了许多作品,成为日本作家的代表。川端康成一生追求"美"的同时,深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佛禅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及禅宗的国度,佛禅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此外,川端康成一生坎坷,两岁开始便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在现实的孤苦无依下,佛教的诸多思想深深走入了川端康成的内心。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在继承日本传统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部小说中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很早就随着中日两国间的人员往来传播到日本,在日本也变得广为人知,影响到诸多日本作家的创作。日本近代文豪芥川龙之介的部分作品,就深深受到我国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影响,小说《河童》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将通过分析《河童》与《桃花源记》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之处,结合作者的身平经历,探究《桃花源记》对《河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歌谣《越后石臼歌》、歌舞伎《积恋雪关扉》和谣曲《周南》等为中心,考察日本江户文艺中的《诗经·国风》影响。研究证明,《国风》对江户作者的精神影响,在于对民众艺术的尊重与肯定,召唤文化人为将其提高到新的艺术层次和普及到更广泛的范围而积极进行创作活动。三部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江户幕府对儒教的倡导、神佛融合的传统和多样町人文化并行发展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刘九令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75-78, 95
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中引用了许多有别于佛教题材的中国儒学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表现力,使其更具文学韵味。此外,这些典故对于作者研究、中日文学文献交流研究以及《日本灵异记》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的互补互证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儒教与道教音乐思想的异同,对比了《淮南子》、《乐记》两部儒道著作中所主张的音乐观点,分析了儒教与道教在音乐的作用、音乐技巧、音乐欣赏所持的对立观点,以及二者在音乐的表现、音乐的属性方面观点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大江健三郎的《人羊》和鲁迅的《示众》都是短篇小说。两部小说中一部反映日本的公车社会相﹐一部速写了中国的街头社会相﹐可谓把世间“看客”描绘得淋漓尽致。本文试图从两篇作品的人物刻画比较入手﹐解读其共同反映出来的看客们的精神暴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与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同为现实主义杰作。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了它们的异同─—两部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的总体比较,两位作家曹雪芹与紫式部的出身、经历和思想认识高度、深度之异同及其对作品影响的比较,两位男主人公贾宝玉与光源氏的比较以及两位女性宝钗与紫姬的比较。在着眼“同”的同时,也论析了《红》对《源》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的两部巨著。两者都反映了国家、民族的某一段沧桑史,寄寓了作者追求美好、进步生活的理想。文章就史实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幻想夸张手法与其文化内涵,作者的创作经历与思想等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深蓝色的大海上》与《樱桃树》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创作的两部少儿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战争语境,其作品创作与池田少年时代的战争经历有关,折射着他的和平思想,对少年儿童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京华烟云》是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经典之作,作品真实形象的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林语堂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创作的这部文学作品包含了浓郁的宗教文化元素,笔者试就《京华烟云》对林语堂的宗教思想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黑泽明编导和拍摄的《乱》,是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一次成功地移植和改编,黑泽明移植了莎剧的情节,但又依据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惯对其作了改编。他变换了作品中人物的性别,增加了日本武士道特点和东方的佛教色彩,融入了日本的传统艺术,使改编后的《李尔王》——《乱》,不仅适合日本民族的阅读心理,也反映了日本时代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宣讲了大量的佛教义理,《心经》内容又占有较大的比重,作品不仅全文引用了《心经》并在作品中多次提及,且师徒间以之为谈资,相互勘验对方的佛学修为,作品对《心经》部分原文一再引用,对《心经》义理一再发挥和阐释,化《心经》名相为人物形象,在《心经》空观的影响下,作品穿插了大量谈空的诗句,主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心经》的崇爱,而且大大增加了作品的佛学美感,也拼成了作品宗教内容的万花筒。  相似文献   

16.
空蝉,是日本古典名著紫式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①(以下简称《源》中的一个贵族妇女形象。《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代表作,是日本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典范。作品共分三大部54帖(回)。第一、二部(前44帖)以主人公派氏的情场和官场上的生活经历为中心;第三部(后10帖)写源氏逝世后其子器君的情爱生活及所造成的悲剧事件。关于它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的从佛教的宿命观念出发,认为它是劝人去恶从善的书;有的从儒家的道德观念出发,认为它是海建之书;有的从人的情感出发.认为它体现了衷感精神。这些观点都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中日文学史上分别占有重要地位。两部作品在相同题材和主题背后,隐藏着同中有异的文化结构。两位作家虽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但都从自传体角度阐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与根源,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巴金的《家》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岛崎藤村的《家》则包含着神道与儒教相融合的多元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廖晓菲 《考试周刊》2015,(13):22-23
无常观是影响日本许多文学作品走向的观念之一,《方丈记》和《徒然草》更是其重要体现,这两部作品比较全面地揭示了日本人的无常观。日本学界,历来对这两部作品多有研究。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对无常进行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介绍,侧重对积极的无常观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一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了那个时代以前的所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以至于形成了今天的一门显学——红学。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斯言信矣!《红楼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民众广泛地阅读、学人不断深入地  相似文献   

20.
《范进中举》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收获。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称得上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