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与情人》一时代与个人因素的悲剧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瑞 《科教文汇》2009,(26):241-241
论及20世纪英国文学,劳伦斯的作品必居其中,这位英国最具天赋与争议的作家留下了许多名篇。其中,《儿子与情人》可谓其小说创作的巅峰,结合其身世,我们在景仰他天才的同时,也深思这部作品中的时代与个人悲剧。  相似文献   

2.
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常常以两性关系为题材,以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为主题,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都是劳伦斯的重要代表作。通过对笔下人物的描写,劳伦斯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强烈渴望。大家一致认为劳伦斯的小说有三个本质特征,即有生命、各部分有内在联系、诚实的。本文将讨论"有生命"和"各部分有内在联系"这两个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完整地了解劳伦斯及其小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鲁枢元的三分法,生态学可分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劳伦斯的作品正是从这三种形态来诠释人类的性﹑婚姻和爱。本文着重分析劳伦斯生态思想的根源,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造就了劳伦斯的生态思想:时代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指出了劳伦斯毕生追求生态理想的努力最终没能挡住工业文明的前进的脚步。这是劳伦斯的悲剧,但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4.
拉纳尼姆是劳伦斯心中的理想国,他的拉纳尼姆理想国从最初的英格兰,到无人的小岛上,再到意大利等,最后着陆到了美国。但美国最终也不是劳伦斯拉纳尼姆理想的所在地。本文通过劳伦斯的后期小说和书信,来解读劳伦斯的拉纳尼姆情结在美国破碎后所流露的无奈与悲痛,也是我们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劳伦斯的后期作品和其思想的关键纽带。  相似文献   

5.
李静 《科教文汇》2010,(4):79-80
拉纳尼姆是劳伦斯心中的理想国,他的拉纳尼姆理想国从最初的英格兰,到无人的小岛上,再到意大利等,最后着陆到了美国。但美国最终也不是劳伦斯拉纳尼姆理想的所在地。本文通过劳伦斯的后期小说和书信,来解读劳伦斯的拉纳尼姆情结在美国破碎后所流露的无奈与悲痛,也是我们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劳伦斯的后期作品和其思想的关键纽带。  相似文献   

6.
拉纳尼姆是劳伦斯心中的理想国,他的拉纳尼姆理想国从最初的英格兰,到无人的小岛上,再到意大利等,最后着陆到了美国.但美国最终也不是劳伦斯拉纳尼姆理想的所在地.本文通过劳伦斯的后期小说和书信,来解读劳伦斯的拉纳尼姆情结在美国破碎后所流露的无奈与悲痛,也是我们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劳伦斯的后期作品和其思想的关键纽带.  相似文献   

7.
该论文从哲学二元论思想解读劳伦斯的作品.劳伦斯的二元论思想经历了变化,并最终超越了广义二元论单纯的对立理论.其短篇小说《请买票》中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爱情二元对立观点.  相似文献   

8.
林涛 《科教文汇》2014,(4):117-118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当代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在其作品《潜水鸟》中,劳伦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统一结构。小说以潜水鸟作为以皮盖特为代表的梅提斯人的象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弱势群体或少数民族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9.
韩英花 《科教文汇》2009,(14):249-249
《简·爱》是维多利亚时期最流行、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本文主要从罗切斯特的婚姻实质与圣约翰的“印度传教之旅”两个方面分析殖民主义因素在这部作品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孙伟 《科技风》2011,(17):214
《红字》是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整篇作品包含了很多意味深远的象征。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红字"A"本身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而且其象征意义不断地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解析红字"A"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来加深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简·爱》是维多利亚时期最流行、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本文主要从罗切斯特的婚姻实质与圣约翰的“印度传教之旅”两个方面分析殖民主义因素在这部作品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色彩的运用尤为精彩。通过颜色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象征手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的深刻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苏童转折期的代表作品,《妻妾成群》在文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使得这部小说在形式上告别了先锋,却又把先锋精神融入了作品的内容,面对绝望而又执着的救赎使得这部作品呈现着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于《废都》这部作品,历来被关注的焦点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以及小说中有关性的描写。事实上,这部作品针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充斥着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情绪,引发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和挑战。小说通过对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等女性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状,体现了作者对所谓现代文明的本能抗拒和对受到挑战的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专利法详解》是一部专门研究、论述中国专利法的鸿篇巨著。这部作品的出版,创造了中国知识产权图书出版历史上的若干个可圈可点的历史记录。首先,这部作品在规模上创造了个人著述的篇幅记录。中国知识产权图书出版的历史并不长,屈指算来,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史不过三十多年,专业  相似文献   

16.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麟斐 《科教文汇》2008,(14):169-170
劳伦斯是位颇有争议的作家,批评界对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对现代小说的看法、他的小说与道德关系中的道德和他的幸性观。本文试用劳伦斯散文包含的文论思想来重新阐释这些问题,发掘劳伦斯思想自身的矛盾性和理论界对于这些问题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当代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在其作品《潜水鸟》中,劳伦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统一结构。小说以潜水鸟作为以皮盖特为代表的梅提斯人的象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身处边缘的弱势群体或少数民族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20.
<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第九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由于其中众多的人物,复杂浩繁的叙事情节,使得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即被公认为狄更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运用两种不同人物视角--全知的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和第一人称人物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达到了将整部作品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糅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设置这种独特叙事视角的原因厦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