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吊裆功     
周颂南 《武当》2009,(2):48
吊裆功系武当内家功的一种,亦属铁布衫范畴。它充分体现了“内炼一口气.百病不缠身”之精义。对于补肾壮阳、强健身体和竞技搏击等方面都有显著功效。这种功法要求把意念导引、势子导引和呼吸导引.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对治疗遗精、阳痿、早泄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扭绕捶击功     
薛福连 《精武》2006,(12):49-49
我患胃溃疡20多年,胃常痛,曾几次大出血,下了病危通知。为了战胜这致病痼疾,我跑遍市内有名医院,寻访名医,觅用了许多偏方,服了大量中西药,病魔仍像毒蛇一样紧紧缠住我。幸得亲友指点我做扭腰功治胃病,并且我还自编了捶击功。经过持之以恒地习练,我的胃病十年未发、不药而愈,我的腰痛、便秘也随之而愈。现在我年近70岁,身强体健,每天在外工作8小时而不觉累。  相似文献   

3.
我患胃溃疡20多年,胃常痛,曾几次大出血,下了病危通知.为了战胜这致命痼疾,我跑遍市内有名医院,寻访有名医生,觅用了许多偏方,服了大量中西药,病魔仍像毒蛇紧紧缠着我.幸得亲友指点我做扭腰功治胃病,自编了捶击功.持之以恒,居然出现了十年未发病不药而愈的奇迹.我的腰痛、便秘也随之而愈.现在我近70岁,身虽体健,每天在外工作8小时而不觉累.  相似文献   

4.
腰椎增生神经疼功练两月疼痛止患者单会慎,女,46乡,家住邮电局家属院:因腰3──5椎骨质增生几年来,压迫了坐骨神经,使左腿的常疼痛发麻、走路困难,站立时间长了也痛,坐着也痛,服这药那药,烤电都不管用。八八年六,我参加了导引着生初学习班,学练了舒心平血功和疏筋状骨功,不到两个月,左腿不麻也不痛了,不管站着、坐着或走远路都未出现腿痛。导引养生动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患者张荣坤,女,33岁,家住东羊市街12号:五年前因感冒受风寒左胳膊、左腿天天疼痛难忍,每遇阴雨刮风疼痛更剧,冬季总比别人穿厚一点才行,一年四季也不敢…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领导周林老伯退休前,患有高血压、头晕、下肢麻木等多种疾病,身体十分虚弱.2003年12月,周林老伯不得不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的周林老伯便开始注重身体的保健.  相似文献   

6.
曹英峰 《精武》2006,(2):9-10
炼形,乃泛指导引、拳术等一切肢体动作的总称。静功属阴,动功属阳。行功必得动静相兼,阴阳才能调合。尤其静功,易生痰壅火滞的弊病,而辅以导引炼形,有病祛病,无病强身,舒导气脉,绝少流弊,见效既快,自然令学者产生无限兴趣,由此登堂入室。  相似文献   

7.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四段[题名]挽颏[功别]导引功[原文]一手长舒①,令掌仰;一手捉颏②,挽之向外③。一时极势二七④,左右亦然⑤。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⑥、内冷注偏风⑦,(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  相似文献   

8.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六段[题名]推掌[功别]导引功[原文]手前后递①互拓②,极势三七。(按:原文下接第七段功。)[注释]①递:轮流,顺次。②互拓:交错推托。[今择]两手前后依次递送、交错推托(图6),极力做21次。[浅解]第六、第七段功...  相似文献   

9.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三段[题名]拓捺[功别]导引功[原文]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①,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②。极势③,上下来去④,换易四七⑤。去⑥内风、两井⑦内冷血、两掖⑧筋脉挛急⑨。(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项目类型运动员上下肢无氧功率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实验着重研究有关上肢Wingate法测试有关问题,同时与下肢测定结果相比较,研究不同项目类型运动员上、下肢无氧功率的特点。实验结果证明,测试人体上、下肢无氧能力最适负荷可由瘦体重一负荷回归方程得出;运动员上、下肢无氧功峰值间存在高度相关;疲劳度内环境变化无氧能力密切相关;下肢最大静力值与下肢无氧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导引,属医疗体育的范畴。它是许多疾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患者机能康复的有效因素。几年来我们总结摸索出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经络导引功。一、腰痛导引功第一节:胸臂开合预备:立正抱拳,①双拳侧平冲成一字;②双肘向前合拢前臂垂直于地面拳心向面低头含胸提左膝脚尖点地;③两臂侧平举小臂上举拳心向前抬头、挺胸左腿还原,④同②③;⑧还原。意念在督俞,呼吸达膻中。作用:防治腰肌劳损。  相似文献   

12.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这套隋代导引七段功,系笔者根据《养生方·导引法》各有关条目选编而成的。《养生方·导引法》原本是隋代以前流传下来的养生导引法的典籍,很可能是汉代的作品。但它却是通过隋代太医巢元方主编的《诸病源候论》一书的分条辑录而保存下来,所以,...  相似文献   

13.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第五段[题名]转脊[功别〕导引功[原文]一足①地,足不动;一足向侧如丁字样②,转身③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④二七。去脊风冷,偏枯⑤不通润。(此条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二“风病诸候(下)”之三十五“风冷候”;也见于卷一“风病诸候...  相似文献   

14.
老人导引法     
风华 《健身科学》2010,(3):39-39
老人导引法是清代曹庭栋集前人各种导引法加以整理而成,初载于《老老恒言》卷二。本法是一套专门用以防治老年性疾病的自我保健功法。全套功法由卧功,立功各5节和坐功10节组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家养生长寿术——不老回春功》荟萃了我国道家秘之又秘的导引术精华,为人类战胜衰老、恢复青春、延年益寿、强化性机能,提供了“法宝”与“魔术”。  相似文献   

16.
吴氏太极拳有两大特点,一是带功走架,二是非常容易做到“尾闾中正”。吴氏太极拳带功走架虽然不同于俗称的养生导引功法(其气血运行,纯任自然,气机鼓荡,全由虚实生发。实则  相似文献   

17.
这里介绍的是一种峨嵋派佛门密宗自发动功功法,它属于筑基功的范围,因习成此功约须三年时间,所以也称“千日筑基功法”,只因为本派练功时主张身密,意密、语密,故谓密宗。 峨嵋密宗自发动功上功快,气感强,出功后会自动排打穴位,自动按摩病区,内气也会自然向病区进攻,不须意念上的意守和导引,一切自然而然,所以  相似文献   

18.
马雨人: 健身导引十一法马雨人,生于1914年,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健身导引十一法是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相结合为特点的一种方法,具有行气活血、养筋壮骨、除劳去烦、祛病延年的作用。马老说:练此功后觉得鼻息通利、视力增加、头脑清醒、手脚灵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雄 《武当》2012,(5):17-19
第二是松展。在大脑入静,意念导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松展、拉长。拳论中讲的"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对拉拔长"、"逢上必下"、"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要领,都是这种对称张开,节节贯穿的要求。腰胯以上松开往上领拔,腰胯以下松开往下沉坠,上领采天之气,下沉接地之力,这就是松展的重要体现之一(若练低架拳求松展长功,宜注重这个要领,否则容易造成下肢僵  相似文献   

20.
周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1):44-47,64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 ,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 ,对 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 ,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 .外负荷变化时 ,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 ,且存在极值 ,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 2 .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 ,肌肉储能最多。 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 ,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 ,随着外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