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因此可根据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鉴定生物组织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这个鉴定实验是高二《生物》课中必做实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 ,对本实验选材进行了探讨 ,除书本上提供的材料外 ,我们认为牛奶主要成分的鉴定 ,可做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本材料实验效率高 ,一种材料同时可做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是 :(1)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构成 ) ,能还原斐林试剂 (0 .1%N…  相似文献   

2.
一、书写方法——定一法根据相对量将不过量物质定为1 mol,由此确定过量物质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若不过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与物质组成比相符. 例1 写出磷酸二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  相似文献   

3.
孙玉明 《中学理科》2002,(1):67-72,96
检验即鉴定,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即区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特性辨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推断是根据已知实验及其现象,运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被检验样品是什么物质,或样品中含有什么物质、不含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等。  相似文献   

4.
在某体系中加入一种物质,可与体系中的2种或2种以上的成分发生反应,体系中不同成分与加入物质的反应能力不同,则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不同,关于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数学论证方法在解化学题中的应用在解化学题中常为确定某一种物质能否生成(存在)或能否发生反应而苦苦地搜寻.若能把数学论证方法应用于解化学题之中,则能极大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在数学推理过程中若解得的结果为“〉0”,则为反应能进行或这种物质能生成;若结果为“〈0”,则为不能反应或这种物质与假设的情况相反;恰好为“0”,则为刚好完全反应或假设的这种物质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一、反应过程中只发生一个化学反应1.解题策略按题意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预测不同阶段的生成物。以反应A+B C+D为例,具体分析如下:(1)若反应恰好进行,则反应后存在的物质为C、D;(2)若A过量,则反应后存在的物质为C、D、A;(3)若B过量,则反应后存在的物质为C、D、B;进行实验探究时要按上述三种情况进行猜想。如果题干中要求探究反应后存在的溶质,则应将反应后体系中的难溶物、易挥发物及水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7.
红榜注重对学生不同认识方式和水平的考查,具有教学诊断价值山东青岛卷第21题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  相似文献   

8.
物质的鉴别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别是依据几种物质性质的差异将各物质分辨出来的一种实验方法,物质鉴别题中有的不限试剂(自选试剂),有的限用试剂,还有的不另选取试剂.解答不另选取试剂的鉴别题,颜色是重要的依据,若都为无色溶液,“两两混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解物质鉴别题时,方法应简便,反应有特征且现象明显,下面就物质鉴别题的不同类型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9.
化学计算中,若两种反应物的量都为已知量,进行其它的化学计算则有二种可能的情形:一是两量刚好完全反应,这时无论用哪种物质的已知量均可进行其它的有关计算;二是两量不能完全反应,也就是反应后有一物质过剩,这时只能按不足量物质的已知量进行有关计算。下以一例谈谈不足量物质的几种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电解水实验与研究水的组成的关系《水的组成》一节的教学目的是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元素,进而确定水的化学式。显然,解水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水的组成和的化学式的理解。二、电解水实验的改进教科书中设计的电解水实验装置和两个演示实,经笔者多次实践,觉得有些不足之处:①在实验置中,试管悬立于水中;②在演示实验的叙述中,注明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而加入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液的浓度,因为浓度直接影响电解产物的量;③另,没有告诉用什么物质来做电极,因而人们一般用铬金属来做电极。若用这样的简易装置来做电解水实验,实验结往…  相似文献   

11.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浓度、鉴定的物质、原理、使用方法、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都不相同。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应选择含糖量高且近于白色的组织。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相似文献   

12.
解题实践中,经常遇到通过燃烧、加成等反应推断混合烃的组成,计算组成相似的有机混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等问题,若合理运用“平均原则”,就能顺利解答这类试题。该原则的要点是:对由两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当两成分某一意义的量(如摩尔质量、碳原子数、氧原子数、分子式等)不相等时,混合物同一意义的平均量必介于两成分量之间,称之为“不等量平均原则”;当两种(或多种)成分量相等时,  相似文献   

13.
对模拟钢铁吸氧腐蚀实验时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铁电极处产生的Fe2+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采用类比猜想、实验探究、理论解释的方法,用铁粉、铁丝和铁钉分别进行实验以探究铁能否直接与铁氰化钾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探究结果表明:铁氰化钾溶液能与铁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生成的Fe2+再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物质。在此基础上提出铁电极处检验是否有Fe2+生成的正确实验方案以及通过实验探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13,(12):91-91
创新探究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基于创新探究的理念,笔者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来看验证实验向创新探究实验的转变。问题一: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吗?学生质疑: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颜色反应。实验课题:探究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生活及化学研究中,人们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但是有些同学往往考虑问题不全面或选择的实验方法不恰当,造成试剂的浪费或者得出错误结论。下面就检验中常见问题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化学实验探究”类试题成为中考改革的新亮点.本文就中考试题中常见的“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归类评析,希望对同学们的中考迎考复习有所帮助.一、“物质的成分”探究“物质的成分”探究是指通过对某一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和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分析,确定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命题的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实验探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这类题型在各省市的中考题中所占比例较大.从命题的形式上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物质的检验     
一、应试精要1.物质的检验有鉴别和鉴定两种功能,鉴别是根据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通过实验方法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鉴定在中学阶段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定性确认。2.检验物质的常用规则(1)不另加试剂:只能根据被检验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先找突破口,再进行互检。  相似文献   

18.
金属与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或电解某溶液产生气体再验证气体,并利用生成的气体或空气进行后续反应.是中学常见探究化学反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要求1 识记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重要反应现象。2 了解物质检验、鉴别、推断的含义及其区别。3 掌握鉴别、推断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要领。二、主要内容提示(一 )检验、鉴别、推断的含义尽管检验、鉴别、推断都必须依据物质的特性去进行 ,但三者之间的含义不尽相同 :检验即鉴定 ,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 ,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 ,它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即区别 ,是根据几种物质特性辨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是对物质的区分。进行物质鉴别时 ,通常先从物理方法入手。若必须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鉴别时 …  相似文献   

20.
鉴定物质,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某物质是什么物质。这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1.单一型鉴定题。即被鉴定的物质只有一种。解这类题的思路是:根据被鉴定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先后鉴定出构成这种物质的阴、阳离子,那么由这两种离子构成的物质,就是被鉴定的物质。解这类题的步骤是:(1)取少许待鉴定物质;(2)加入合适的试剂;(3)叙述反应现象;(4)根据现象得出结论;(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五步可以概括为“取少许动D试剂、叙现象、得结论、写方程”。例且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怎样确定它是稀硫酸?解析取该无色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