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基督教的仪式音乐基本承袭了犹太教的音乐传统.但基督教音乐完全摒弃了犹太教音乐中的娱乐性因素,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功利性音乐.基督教音乐出现功利性抉择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是为了满足弘扬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的需要,又与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传播ゥ过程中的宗派斗争、世俗生活对宗教生活的渗透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教权与世皇的需要,而皇权与教权结合的直接结果,使格里高利圣咏成为中世纪西方基督教会唯一的仪式音乐.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的曾志?,本该十分注重音乐自身的审美功能及其审美本质,但他却格外强调音乐教育的社会功用,而将作为音乐艺术审美性质中要素之一的娱乐性视为“治身之末”,甚至有时还流露出否定倾向,在音乐审美属性与社会功用关系上,明显表现出了一种矛盾性。其音乐教育思想上的这一矛盾性,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功利性价值取向泛化的社会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利性价值取向泛化的社会成因与对策乔洪武,龙静云关键词功利;价值取向;泛化倾向;伦理学所谓功利性价值取向,通俗地说,就是讲求实惠,尤其是注重行为是否对增进行为者自身的物质利益具有功用。近几年来,功利性价值取向在我国社会呈不断扩张的发展态势。然而,历史...  相似文献   

4.
音乐赋是一种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文学作品.汉晋音乐赋在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同时,也担负着政治教化与娱乐两大社会功用.汉晋音乐赋的政治教化功用常与"移风易俗"的伦理说教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通过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描写,来净化人心,从而有助于立身、立国.同时,汉晋音乐赋也注重追求音乐的娱乐功用,描写乐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汉晋阶段,音乐赋的这两种功用常常交织在一起.到了六朝,音乐赋的娱乐功用渐渐取代了政教功用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5.
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从功利性走向娱乐性 ,从理性化到感官化增强 ,是当前大众审美观的变化趋势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应不断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6.
音乐在整个社会活动中自有其特定的位置,并占有社会一席之地,发挥其功用。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了音乐与政治、哲学、宗教、科学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功用,即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等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基于对功利性目的的追求,却以超越功利性目的为其最高境界。实际上,审美的超功利性缘于对其功利性,的反思、拓展和超越,它是一种由世俗的功利转化而来的“诗意功利”,相通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美学界形成的“审美功利主义”思想。由于这种诗意的功利性,审美便具有了实现“救世”之功用的充分可能性。“自由”和“超越”是审美活动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既是审美活动的功利性所在,也是其超功利性质的依归。  相似文献   

8.
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功利性走向娱乐性,从理性化到感官化增强,是当前大众审美观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不断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
汉水中上游在历史上是一个移民众多、五方杂处的地方,建国后又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并形成了多元随意性、功利性、广泛性、区域性和娱乐性特征。移民的生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区域的社会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点到为止"本是学武之人切磋武艺时,双方手下留情,刀剑留有余地的交流方式,因为不是功利性竞赛,只是文化性、艺术性、娱乐性的套路表演,所以,让刀光剑影的生活少了一些血雨腥风,多了一些温情和人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音乐审美、认知、教育三大功能的内容和作用,同时指出这一分类体系不能完全显现音乐的现代功能特性。并结合当今的社会状况,论述了音乐的医疗保健、娱乐功能及其经济效用,尝试将其纳入音乐功能的分类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音乐休闲的生理基础,指出了音乐休闲的显著作用;提出要高度重视音乐休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在高校中开展音乐休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强 《成才之路》2021,(13):122-123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运动器官的发展以及感知记忆的提升,而将音乐的特点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是一种寓玩于学、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文章阐述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用。教师可通过开展击鼓传花、音乐剧表演、歌曲接龙的游戏,提高音乐游戏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以及音乐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之际,音乐教育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尤其当音乐被用于教化、审美、创造、娱乐目的时,它有着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庄子>对音乐的论述无形式上的系统,宇宙化的音乐是能表现"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天地境界"天乐".庄子讲求在"虽出人工,宛若天成"的艺术技巧修养的基础上,经过精神修养,实现音乐与宇宙的和谐为一.他强调适性之乐,注重音乐的个体娱乐性,而不是群体的政治教化.本文旨在通过<庄子>的道论,根据"法天贵真"的主旨,批判儒墨乐论,探讨庄子乐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诗歌处在边缘化的今天,流行音乐所占有的大众消费空间却越来越大,这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与通俗性是分不开的,所以,大多流行音乐注定只能成为一种快餐消费,而不可能像诗歌一样作为经典永世相传。然而词作家方文山却将诗歌的押韵诗艺术运用到作词中,取古诗意象,融入古诗意境,使得流行音乐与古诗达到完美的结合。流行与经典的碰撞,也必将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丽花朵。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因具有新奇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传播性等特点,而深受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高校音乐教育是我国提高在校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在流行音乐背景下,探究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之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对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教学的"娱乐化"倾向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影视作品、故事、比赛、游戏、音乐等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的现象。高职思政课教学"娱乐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语言表达、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这种现象主要是社会大环境所致,也有学生和教师等方面的原因。"娱乐化"倾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待"娱乐化"倾向应有的态度是:既不可视为洪水猛兽,全盘否定,断然制止;又不可任其自由发展,泛滥成灾;应当有选择地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19.
季札观乐是《左传》中记载的一场重要的审美欣赏活动。季札将他的雅乐审美观和政治见解结合在一起,为后人提供了集表演、欣赏、评论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审美欣赏活动。从季札观乐活动,可以想见春秋时期的儒家中庸文化、政教风俗以及当时人们对《诗经》的文学风格及音乐审美的体验。季札的评论对我国的音乐和文学审美都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先秦音乐存在的文化形态除了审美娱乐功能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功能。音乐的实用功能通过“听乐省风”表现出来。运用于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指导农业生产;在军事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而知战事吉凶;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知民议政。“听乐省风”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先秦音乐特有的文化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