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植物根系通过影响土壤的抗蚀性,从而影响土壤流失量进而对林草措施的评价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是缺乏相应的研究数学模型,建议结合现有SWAT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根系形态指标,进而定量描述土壤可蚀性因子,完善SWAT模型在模拟流域径流过程中,缺乏的土壤可蚀性因子模拟程序,从而为正确评价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保护流域、河流、农业、生态安全而服务。  相似文献   

2.
毛凤滨  赵艳娥 《今日科苑》2007,(18):192-192
通过进行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岩性、植被覆盖度、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耕地面积占坡地比例、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等八个影响因子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评价研究,确定其潜在危险度级别。  相似文献   

3.
皇甫川流域小流域地块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壤侵蚀模型预报研究方面 ,国外早于国内 ,并以美国的研究为代表。 5 0年代中期 ,美国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利用全国 49个地区 1 0 0 0 0多个小区年的水土流失基本资料建立了著名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LSE)。到 70年代 ,方程进一步完善。我们于 1 980年开始至今 ,在“六五”、“七五”、“八五”以及“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 ,测验获得了 40个坡地土壤水蚀小区 2 0 0多个小区年资料 ,以美国“ULSE”为原型 ,初步建立了皇甫川流域典型小流域地块土壤水蚀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
选取降水量、地形坡度、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指数、水土保持措施等因子,作为评价钦州市城区土壤侵蚀危险性的主要因素,运用GIS方法和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与评价该区的土壤侵蚀状况,利用空间分析工具及模型的空间关系识别和叠加分析,实现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为该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细骨料体积分形维数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设计7组不同级配细骨料,计算其体积分形维数;采用7组不同级配细骨料制作砂浆试件并进行60 d氯离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研究细骨料体积分形维数与砂浆试件氯离子表观扩散系数相关关系;采用电镜扫描试验观测各试件细观孔隙结构及孔隙分布情况,研究细骨料不同级配参数对水泥石细观结构发育及其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通过本文研究,建立了细骨料分形维数与砂浆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相关关系经验公式,得到细骨料级配参数不同对砂浆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机理及规律。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3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影响侵蚀产沙过程的因素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从而增加了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复杂性.因此尺度转换是进行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关键所在,该文列举了5种土壤侵蚀模型建立中可以参考的尺度转换方法.通过分析评述不同空间尺度上侵蚀产沙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和国内外常用的不同尺度上的侵蚀产沙模型,特别是众多科学家在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所做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模型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以后建立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谷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度多中等到高等。  相似文献   

8.
三岔河流域坡耕地垄向与侵蚀沟分布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土区坡耕地的侵蚀沟发育发展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垄向分布对沟蚀的影响机制研究能够为黑土区采取更合理有效的耕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的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地理国情普查提供的高精度基础数据获取耕地垄向和侵蚀沟数据,对沟蚀密度和裂度与耕地垄向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垄向下沟蚀与地形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坡耕地横坡耕作的趋势非常明显;②研究区耕地沟蚀强度为中度侵蚀;③耕地垄向角与沟蚀密度和裂度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垄向角的增大,研究区耕地的平均沟蚀密度和裂度呈线性下降趋势,横坡垄中的侵蚀沟密度和裂度最大,其中垄向角和沟蚀密度的线性拟合效果最好,沟蚀裂度稍差;④不同耕地垄向中的侵蚀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当海拔大于280 m时,各垄向耕作都不能有效地抵御侵蚀沟的产生;当坡度大于15°时,横坡垄中的沟蚀裂度最小,但仍高于缓坡各垄向耕地中的沟蚀裂度;各耕作垄向在阴坡对侵蚀沟面积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3个不同层次。在坡面尺度上,主要考虑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及其相互影响;小流域尺度上,不但考虑坡面侵蚀的特点,还要考虑坡面来水来沙对沟道侵蚀产沙的影响、重力侵蚀及泥沙输移情况;在区域尺度上则主要考虑小流域各自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侵蚀的空间尺度不同,在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时,要考虑由于空间变化所引起的侵蚀因子对侵蚀产沙响应的不同。影响侵蚀产沙过程的因素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从而增加了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复杂性。因此尺度转换是进行不同尺度间侵蚀产沙模拟的关键所在,该文列举了5种土壤侵蚀模型建立中可以参考的尺度转换方法。通过分析评述不同空间尺度上侵蚀产沙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和国内外常用的不同尺度上的侵蚀产沙模型,特别是众多科学家在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所做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模型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以后建立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植被保持土壤效应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志远  刘焱序 《资源科学》2013,35(3):610-617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较大尺度、较高精度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效益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高值集中在秦巴山区一带,其值超过5000t/(hm2·a);青海东南部三江源地区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在(500~2000)t/(hm2·a);而1万t/(hm2.a)以上的植被土壤风蚀保持量样本很少,集中在天山、西祁连山、三江源三大区域;沙漠内部几乎不发生植被土壤保持作用.单位面积价值量大于2亿元/km2的像元几乎全部位于陕南和陇东南的秦巴山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保持价值量也多在1000万元/kim2以上.最后统计土壤保持价值总量,进行县域单元的土壤保持生态效益分级,并阐述了4种县域生态建设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