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集大成者,其五育并举、教授治校、教育独立等教育思想都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其成人教育思想却较少有人提及。本文就此论述蔡元培的成人教育主要活动、思想及其特点,以期为当前的成人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一、蔡元培的主要成人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有关成人教育活动和思想非常丰富,下面就他的一些主要成人教育活动和思想做简要论述。1.借助成人教育启发民众觉悟,培育新人,富民强国。1902年,蔡元培与叶瀚、蒋观云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蔡元培当选为会长,他在阐述创立教育会的目的时说:“我等设立此会者,实欲造成理想…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先生创立的中国教育会,是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的、国内学界建立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爱国团体。中国教育会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于民族危难之时广泛展开革命活动,不断壮大革命阵营,大造革命舆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高擎“反清反帝”的旗帜,其声势“震撼全国”!中国教育会之所以能成为民主革命斗争的坚固堡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着蔡元培在发挥着冲锋陷阵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教育腐败论、教育失误论、教育救国论和教育革命论为题,点评百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成败得失。可以看出,腐败的教育会亡国、失误的教育能误国、万能的教育是空想、教育的革命不要选择。曲折的经历,艰难的探索,使百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三次高潮,二次飞跃,一个方向。独特的演变轨迹,显现了百年教育的沧桑和下个世纪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经对我国近代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蔡元培曾是清朝的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后来,目睹戊戌变法的失败,弃官而转向新式学校教育。他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宣传民族、民主的思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浙江女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1868-1940)和黄炎培(1887-1965)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都是我国倡导职业教育的先驱,恰恰又都是我校前身浙江女子职业学校的校董。追寻前辈史迹,探索前辈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指导今日的职业教育是极其有益的。蔡元培,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曾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00年,弃官南返,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南洋公学特班教授、宣传民权、女权思想。1902年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1912年任教育总长。黄炎培,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清朝末年举人,1901年入南洋公学特班成为蔡元培的学生,辛亥革命后任江…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九个创举: 一、创办辛亥革命时期培养干部的第一个新型学校。蔡元培于一九○二年在上海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时,与同志共创上海爱国学社(同时办了爱国女校),成为当时国内革命的中心。二、大刀阔斧地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九一二年一月九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在蔡元培主持下建立,他立即以部长身份签发了有关改革法令,并发表论文,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教育主张。从此,以“忠君、尊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1868—1940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非常软弱,因而又具有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种两重性在蔡元培身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清朝末年,蔡元培是以“翰林革命”而闻名的,他渴望民族独立,鼓吹民权和女权,组织反清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1902年)和“光复会”(1904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05年),并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他甚至亲自参与策划武装起义和暗杀清朝官员的活动。在推翻清朝封建皇帝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蔡元培是作出过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中国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举出国勤工俭学。1916年3月,为“发展中法两国之友谊”,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曹在法国学者的支持和合作下,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次年,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1920年,华法教育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教育界的卓越先驱,其教育思想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理论体系。继续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的继续教育思想以教育救国思想、平民教育思想、大学教育思想为基础,通过将继续教育制度化、依托大学开办平民学校、组织华法教育会等活动得以实践。蔡元培的继续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蕴含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对推动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1918年秋,由蔡元培、李石曾等创立的北京华法教育会在长辛店开设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青年学生半工半读,攻读法文的同时也经受劳动锻炼。后来,这批毕业后赴法留学的青年学生中的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座二层小楼见证了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的光辉不朽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0,(3):81-81
孟禄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部主任、著名教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行政专家、美国国际教育会远东部部长,也是陶行知留学时的导师。1921年随杜威之后受邀来华,调查中国的科学教育并讲学。为了迎接他的到来,京、津两地教育界知名人士范源濂、蔡元培、张伯苓、陶行知、严修、袁希涛等专门在北京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全程跟随孟禄考察调查。这是实际教育调查社第一次调查团同仁与孟禄的合影。  相似文献   

12.
清末爱国学社在近代中国影响甚巨,然学界相关研究尚存在诸多缺失。爱国学社于1902年成立于上海,为筹集经费,蔡元培等中国教育会负责人积极奔走募捐,外界亦热心捐助;学社本着"重精神教育,重军事教育"的宗旨,开设诸多近代新兴科目,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努力壮大革命队伍;爱国学社学员年轻气盛,因经济原因不满教育会的领导,要求学社独立,师生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会、社分裂,爱国学社也因清廷的打压而于1903年解散。  相似文献   

13.
范国盛  胡娇娇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82-83,185
中国的革命,只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才能取得胜利。井冈山革命时期,党经过探索实践,在群众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群众教育路线从错误的左倾路线中恢复过来;并根据中国革命力量弱小的特点,指出红军和地方政权的干部都要做好群众工作,做个合格的群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上,以革命教育为主,同时兼顾新文化教育、生产教育和识字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文化水平出发,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懂易记的通俗形式。  相似文献   

14.
胡晓风 《生活教育》2010,(11):41-43
1915年四五月间在天津举行第一届年会的全国省教育联合会和1921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是中国20世纪北伐成功前的两个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教育集团。前者由黄炎培(1878—1965)等人发起,是由各省教育会及特别行政区教育会推派代表组成的全国民间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教育是指教育者借助革命遗址、革命"三老"(老革命、老红军、老八路)和革命文艺作品等红色资源对人民大众(主要指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其掌握中国革命历史、了解中国革命纪律、感受中国革命精神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1]而历史(学科)是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6.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由爱国而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由一位爱国运动的积极支持者,逐步成为一名彻底的抗日救亡战士。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民族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他为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孔亭 《宜宾学院学报》2007,7(4):118-120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而1958年的教育革命是这段曲折道路的开始。本文试图以1958年教育革命为研究对象,分析这段历史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造成的结果和影响,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总结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推进当今教育的改革,推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典革命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江姐》等再现了中国革命实践,弘扬了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内涵。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革命文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石,欣赏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对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具有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欣赏有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中国革命实践的认识,有助于引领高校学生感受中国革命精神。因此,我们应当看到,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在当今仍然具有弘扬革命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运动中,批判清政府封建教育政策,明确提出了革命教育思想。南京临时政府在此基础上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与洋务运动时期和“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政策有着本质区别,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