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2.
何小红 《学周刊C版》2019,(22):170-170
在现代化社会中,家庭教育是大众较为关心的一件事,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如何有效、合理地在孩子处于幼儿园时期进行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也是较为困难的一件事。但是对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他们在健康、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从而树立健全的人格,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要正确与孩子沟通,融洽相处,让孩子在充满爱、理解的家庭中成长。  相似文献   

3.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4.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5.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6.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7.
真真刚满三岁,再过几个月可以上幼儿园了。真真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出生到入园,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期。那么,入园以前,父母应该对他们进行哪些教育?怎样才能使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个重要时期,并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呢? 真真的父母认为,要让女儿心情愉快,自觉自愿地上幼儿园,首先要使她充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他们从来不说“你不乖,明天就选你上幼儿园”或者“你不听话,让幼儿园老师去管教”之类的话,以免孩子误以为上幼儿园是一种惩罚,对幼儿园产生反感和恐惧心理。他们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意识  相似文献   

8.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9.
明智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但怎么培养责任心,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责任心既需要孩子自己觉悟,也需要父母师长的“栽培”,而最好的栽培方式是给孩子机会,“知行合一”在哪里也没有在责任心养成上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人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最近有一个“教育妈妈”“教育爸爸”说法,却有着另外的意思,含有明显的否定意义。被称为“教育妈妈”和“教育爸爸”的父母,他们所关心孩子的教育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仔细分析一下,几乎都是集中在学校教育上,更确切地说,是对孩子的考试和升学极为关心。他们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喜或忧,为让孩子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等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许多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只是孩子的升学。他们是自己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还一个劲儿地问我孩子到底出…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一带,有句老话:“只有上待下,没有下对上。”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对孩子好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而孩子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却是一件少有的事情。笔者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接触到很多的咨询个案,其中大多数学生也是表露自己对亲情的无比渴求,却没有在体谅父母方面有所反思。直到那位来访学生的到来,才让我开始意识到其实孩子对父母的爱丝毫不逊于父母对孩子,只是这份爱太缺少展示的平台了。  相似文献   

12.
2岁左右,幼儿将进入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他们一改先前听话、顺从的乖宝宝形象,开始不遗余力地、鲜明而强烈地和成人的意志进行对抗,你让他朝东他偏偏朝西,你不让他怎样,他却偏要怎样。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种情况在本质上是孩子不断成长、自我意识逐渐萌生并增强的必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在发展的典型标志。因而,这是一件值得父母为之庆幸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比如天气变凉了,孩子却一定坚持要穿单衣出门;洗澡水放好了老半天,孩子却仍然不停地跑来跑去等等,往往会让父母头痛不已。很多父母无奈之…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被比作人生第一起跑线。孩子们在这时学到一生中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在学习上的态度。此时的教育对孩子日后的智能、人格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那么,让孩子早一点开始学习,能帮助他们成长得更好、更快吗?孩子的身心能负荷多少?会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这时候孩子究竟需要或可以学习什么?这些都是父母们需要深思的。了解这些问题,父母会更懂得用科学方法帮助孩子,让他们在人生的开端,有一个健康而扎实的起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儿童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只注意孩子的体格、智力等因素,却忽视了心理健康,致使孩子心理“营养不良”。为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在供给他们物质营养的同时,还应添加心理营养,主要有: 自信,自信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它是  相似文献   

15.
别小看两三岁的幼儿,他们知道“哭一下”就等于“可以买东西”,而孩子从小观察父母的消费行为,便会知道父母爱不爱花钱、花钱有没有计划。家庭生活中,父母让孩子衣食无忧,却容易忽略教育他对钱的态度。那么,孩子怎知钱为何物?怎知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孩子今后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孩子便在父母的唠叨声中诚惶诚恐地学习。如果说家长只重视智育的发展,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作为教书育人责任主要承担者的学校,如果也忽略了一个人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会塑造出健康人格的事实,我觉得那将是一件不可挽回的憾事。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艰辛根本不予理睬,有的孩子已经十六…  相似文献   

17.
新闻点评     
父母委托广告公司培养教育四胞胎日前,南京著名的3岁半四胞胎的父母和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了一份孩子教育培养的委托书,请这家公司协助为孩子们寻找更利于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孩子的父母讲,孩子出生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人寻上门来,做节目,拍广告……年纪虽小却已经成为了南京的社会人物,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的心里却越来越没底。所以他们想委托公司向北京各界专家征询良方,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摘自《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他们蹒跚学步时,却找不到父母搀扶的肩膀;他们开始上学时,与父母的联系却只能靠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当别的孩子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像荒草一样孤独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标题出自《战国策?赵四策》,意思是说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就应该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这句话对我们很多的父母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生活中随时做到这一点却不那么容易。就拿本期的话题《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来说,就是许多父母忽略的一个问题。一家人如何睡觉,本来是一件私事,但是关系到孩子的教育,所以就不得不说一下。据我们的调查,妻子离开丈夫而和孩子睡在一起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这些母亲往往也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出这个决定的。但是我们采访的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中日…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