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曾读过一篇名叫《从李叔同的"三鞠躬"说起》的文章,它写道,李叔同先生在上音乐课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看别的书,他没有立即点破。等到下课后,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才用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对这位同学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完,微微一鞠躬,表示拜托。又一次,一个学生上音乐课时,趁先生不注意,把痰吐在地板上。李叔同看到了,暂不作声。下课了,他把这位学生叫住,单独对他说:"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又是  相似文献   

2.
我曾读过一篇名叫《从李叔同的“三鞠躬”说起》的文章,它写道,李叔同先生在上音乐课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看别的书,他没有立即点破。等到下课后,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才用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对这位同学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完,微微一鞠躬,表示拜托。又一次,一个学生上音乐课时,趁先生不注意,把痰吐在地板上。李叔同看到了,暂不作声。下课了,他把这位学生叫住,单独对他说:“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又是微微一鞠躬。还有一次,下音乐课时,最后出去的一位学生无心中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响声。李叔同走出门来,满脸和气地把他叫回去,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上门。”说完又一鞠躬,然后把学生送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了。  相似文献   

3.
李叔同是一代宗师,在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为师之道也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 有次上音乐课,一个学生不唱歌而看别的书,另一个将痰吐在地板上。他们自以为李先生看不见,其实李叔同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且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这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别的同学都出去了,李先生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位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  相似文献   

4.
告诉的力量     
须惠琴 《师道》2009,(12):37-37
读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顿觉心澄如镜。有一学生上李先生的音乐课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学生吐痰在地板上。先生见此并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但严肃的声音郑重地告诉学生:某某等一等出去。等到其他同学离开了,  相似文献   

5.
<正>读了2013年第2期《内蒙古教育》(综合版)中的《向学生鞠躬》,深为李叔同的鞠躬折服。课上学生偷看书,课下"嘭"地推开门,扬长而去,李叔同没有批评半句,而是轻声细语叮嘱,还向学生鞠躬。这种做法在倡导师生关系平等的今天实属绝唱,更不用说在师道尊严犹盛的清朝。所以作者不无虔诚地说,一个名闻遐迩的老师居然向犯错的学生鞠躬,不仅体现了李叔同视教育为神圣使命的虔诚的敬业精神,更显示了他至善至美的博大襟怀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学生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  相似文献   

6.
<正>1912年,李叔同担任杭州师范学校的老师,教音乐和图画课。虽然不是主科,但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也很听他的话,因为这个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音乐、绘画课通常安排在下午一二节,年轻人的心情不免松懈些。李叔同通常很早就坐在教室里,面前放着点名簿、讲义和粉笔,他会先在讲台上说明单元要点,讲述歌词,然后再进行范奏。在上课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有一次,李叔同正在给台下的学生范奏,一个学生勾着头,在看闲书。琴声未停,他以  相似文献   

7.
孙双金 《教师》2013,(5):1-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举的案例: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去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听课时他总有一个习惯,记下执教教师教学环节,课后给予点评。可那堂课讲课教师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直至下课他笔记本上没有记下一个字。那节课太吸引人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于上学期听了两位新教师的课。一位新教师了解到这个班的纪律较差,于是刚上课就宣布:“在这节课结束前,我们要评一个红花少年组,下面老师就看哪个组的同学最遵守纪律。”此话很见成效,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良好表现。下课前,我正猜测这位老师如何开展评比,谁知他却说:“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差,红花小组我们就不评了。”到了“以后”,学生对他的话也就不再理睬了。另一位新教师上课时,提问必喊几个尖子回答,于是,举手者寥寥。他大概也发觉这样不妥,就在课堂上反复动员:"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错了也不要紧。"小学…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要正确掌握和分配时间,就免不了要看表。看起来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颇有讲究。因为教师每看一次表,在学生中都可能会发生“信息反应”。比如有一位教师,他每次看表都是在离下课五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这位教师一看表,就意味着快下课了。学生由于得到即将下课的信息,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大脑神经由积极思维的状态立刻松弛下来;注意的指向发生转移;产生下课的欲望等等。这样,以后几分钟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一些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每节课要看五六次表,更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干扰”。因此,教师看表要具有隐秘性,不被学生所察觉。第一,教学经验不多,上课时需要多次看表的教  相似文献   

10.
一堂爱心课     
班里来了个插班同学,名字叫岁娃。他和别的同学明显地不一样,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上课时他头也不抬,下课也不和别的同学玩,老师怎么逗也不行,他一句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11.
一堂爱心课     
班里来了个插班同学,名字叫岁娃。他和别的同学明显地不一样,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上课时他头也不抬,下课也不和别的同学玩,老师怎么逗也不行,他一句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校的周老师在市级青年教师评优课中通过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冲入决赛。她上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作为她的指导老师,我和她一起作了充分、精心的准备,可没想到在上课时竟“一波三折”,险象环生。风波一:教具不见了第三节下课的铃声响了,可上课老师迟迟不下课,宝贵的课间十分钟竟被她“霸占”了一半。下课后,我赶紧给学生分发学具,周老师则忙着启动电脑、调试课件。学具刚发一半,一个低而急的声音传来:“我的书怎么不见了?”我扭头一看,只见周老师正到处找书。我轻松地说:“别急,反正你对上课过程已烂熟于胸,没书也无妨。…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同学到一个差班去实习。刚上课就宣布:“在这节课结束前,我们要评一个红花少年组,下面老师就看哪个组的同学最遵守纪律。”此话很见成效,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良好表现。下课前,我正猜测这位同学如何开展评比,谁知他却说:“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差,红花小组我们就不评了。”到了“以后”,学生对他的话也就不再理睬了。一位同学上实习课时,提问必喊几个尖子回答,于是,举手者寥寥。他大概也发觉这样不妥,就在课堂上反复动员:“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说错了也不要紧。”小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天地》2010,(9):46-47
我是一名有上进心的初二学生,一直在努力学习,可是我的成绩一般。而我的同桌总是上课时看小说,听MP3,有时甚至还在课上睡觉。即便如此,他的成绩还是名列前茅。一直在努力的我总是比不过他。是不是我脑子笨一些呢?老天对人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那年,我读高二。花一样的年龄。6月,我们换了班主任,我不喜欢他,他上课时,我看小说。我疯狂地迷上了小说,迷上了班上一个男生。下课的瞬间,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拿起同桌的手机给他发短信,或者骚扰他一下,看着他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的  相似文献   

16.
“调皮大王”孟庆天无人不晓。上课时,他会趁老师不注意,不是撕同学的书,就是把别人的本子藏起来,或用彩笔画在女同学的脸上;下课,他好欺负小同学,时常有一些孩子哭着向老师告他的状。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读高二。花一样的年龄。六月,我们换了班主任,我不喜欢他,他上课时,我看小说。我疯狂地迷上了小说,迷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下课的瞬间,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拿起同桌的手机给他发短信,或者骚扰他一下,看着他惊慌失  相似文献   

18.
<正>鞠躬,再鞠躬如您有幸得看2005年韩国MBC电视台的中秋特别节目,《Star Dance Battle》,一定会对彼时东方神起队长郑允浩的舞姿留下深刻印象,那时他尚青春年少,动作舒展而有力,如疾风劲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丝毫看不出他身体的不适。但比起那场斗舞,那年他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十八个鞠躬。你没看错,十八个鞠躬,在那场节目彩排时,给前辈艺人,给工作人员,每一个经过他身边的人。他不知道有人在拍,也累得几乎精疲力竭,靠着本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定律     
佚名 《高中生》2012,(10):1
识人定律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张广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可在小学毕业时,他却因数学成绩实在太低,而进了补习班。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要强的张广厚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尤其是数学,一定要学好。从此每天天刚蒙蒙亮,张广厚就坐在校园里的路灯下看书、解题。上课时,他用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下课休息时别的同学都出去玩,只有他还在演算数学题。有一次数学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