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高原一株柳》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第一节交代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第二节又交代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既给学生造成了阅读的心理冲突,又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作者对这株柳树“望而生畏”之情。而三四两节。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青海高原的苍凉。直到第五节才具体地描述了这株柳树的“巍然”“强大”。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  相似文献   

3.
近日,听了一节六年级的阅读课,执教者所上的课文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这株柳外形的语句,让学生说一说外形神奇在什么地方。接着,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干旱与寒冷,想象说一说自己会怎样来对待这株柳树,这株柳树又是怎样挺过来的,相机学习文中重点段落,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领入"藕花深处" 1.语言可以投石成浪.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育帮助学生自主进入角色,井在帮助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言之有物、育之有序、育之有情,这是语文学科的优势所在.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我先让同学们交流有关写"柳树"的古诗,比较古诗和平时我们所看到的柳树有何不同,然后让他们再来说说柳树生长的环境,最后引入课题:"有这样一株柳树,它却长在高原上,你有什么疑问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高原气候恶劣,它怎么能生活在高原上?""难道就只有一株吗?这株柳树长成什么样?"一个个问题正是学生在调动了情感之后进发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5.
常有教师抱怨,学生没有配合好自己,从“配合”一词可见,在教师的观念中,仍然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配角。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告别虚拟的主体性一位老师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上课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于是学生围绕这个课题说出了很多自己真实的想法,有的想知道这株柳树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的想知道青海高原的一株柳和其它地方的柳树有什么不一  相似文献   

6.
一条小小的河边,长着一棵老柳树,老柳树的四周,一个朋友也没有,真冷清呀。有一回,一位渔夫把一条破船拴在老柳树上,老柳树终于有了惟一的一个朋友。这条破船真爱说话,每夜每夜,它都絮絮叨叨地向老柳树讲述以前的见闻。渐渐地,破船耐不住这份寂寞,它依旧想去漂游。“你不愿和我做朋友吗?”老柳树问。“不,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你。”破船说。“可是你已经太老了,不能走很远的路了。”老柳树又说。“谢谢你。”破船轻轻地解开系在老柳树身上的绳子,“我会很快回来的,一定等我。”老柳树看着破船一摇一晃地游远了,心里空…  相似文献   

7.
小柳树钓鱼     
教材提示与教学建议 这首诗歌轻松有趣,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柳树的主要特征。幼儿通过诗歌可以感受到,长长弯弯的柳树像一副绿色的钓竿,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教材适合小、中班幼儿。 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公园观赏柳树,感知柳树的特征。在区域活动中,可引导幼儿通过动手粘贴、绘画、团揉等美工活动表现出自己见过的柳树的外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子《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柳树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顽强抗争,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听过不少教师的执教,总感觉"柳树"的根基扎得不那么深厚。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课堂基本上分三步走:先对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进行渲染,再引导学生想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柳树的种种摧毁,最后试图提炼出柳树的精神。诚然,学生最后似乎也能说出类似于"坚强不屈"之类的词语。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充其量是贴贴标签而已。学生过多地关注了环境之恶劣,摧残之残酷,淡化了对柳树本身形象的感悟,难以触及柳树的精神层面,又何谈对柳树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种树     
园林工人叔叔给我准备了四棵小柳树。我和爷爷来到花园里,在月牙形的水塘边栽种第一棵柳树。我们先挖一个洞,然后把柳树放进去,压紧,再浇一碗水。在水塘的另一边,与这一棵树面对面的地方,我们也种了一棵柳树。  相似文献   

10.
西湖的柳树     
株垂柳,斜斜地伸出水面。柳条拨弄着秋水,荡出一圈圈涟漪,向远处散开,如悠扬的笛声,为我们诠释出西湖全部的韵味。从东坡先生筑堤栽柳开始,柳树便成了西湖的精灵。诚然,它没有松的苍劲、杨的挺拔,更没有木棉的雄壮。但它,有的是秀美,有的是婀娜,有的是同西湖一样的典雅。于是,这一株株的柳树,便构成了西湖的一道风景。如诗,这是一首只能轻吟的抒情诗;如  相似文献   

11.
柳树     
正我家门前,有几棵绿如翡翠的柳树。听妈妈说,它们是十几年前栽的。春天,柳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阵微风拂过,一株株柳树就像披着轻纱的新娘,头上垂下碧绿的"珍珠",迎风飘扬。柳树绿色的嫩叶,小得实在可爱。不过,因为小,它也让人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离不开生动传神的描写;而细腻准确的描写,也是读者阅读后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二泉映月》中,对整首乐曲声音的描绘,仿佛让我们听到了这动人的乐声,可谓当代“琵琶行”。《钱学森》中开篇的环境描写,读后让人入情入境,同时留下悬念,引发思考;文中对钱学森两处语言的描写,又让我们走进人物内心,领悟人物品格。《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对柳树形态的直接描绘,对柳树生存环境之恶劣的刻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株柳树不  相似文献   

13.
息止何所     
这么多年了,总也忘不了那棵小树。北方的冬天总是显得那么漫长,大地上的万物只好陪着冬天寂寞。春天被风摇醒了,一切都会让人们领略到春天的韵味,春天的色彩。去年栽下的一株柳树,长出的稚嫩枝条,到了冬天不曾想被淘气的孩子们全都折走了,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虽已是绿色蔓延的光景,可这株柳树似  相似文献   

14.
近日翻阅报纸,偶见一幅漫画,名曰“选材”。画上有两株树,一株是粗大笔直的钻天杨,可谓生机勃勃;另一株是歪脖子老柳树,可谓疤痕累累。几个选材者——大概是“木工”吧,手持利斧,把粗大笔直的钻天杨团团围住,似有“先下手为强”之势。而对歪脖子老柳树,众“木工”则大都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气。观毕,不禁为此画拍案叫绝!因为它正射中了时下某些教育工作者在“选材”问题上的不正确做法:对于品学  相似文献   

15.
问: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  相似文献   

16.
我们教室前面,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柳树,它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这棵柳树的枝叶十分茂盛,每到下雨时,那巨大的绿色的树冠,便成了我们避雨的一把大  相似文献   

17.
梅花     
我家门前有几株梅花。听爸爸说,这是因为爷爷生前喜欢梅花而栽的。扳着指头算算,它的年龄比我还大呢!梅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雍容华贵,没有玫瑰那么高贵清雅,没有水仙那么婀娜多姿,更没有玉兰那么洁白如玉,但梅花傲霜斗雪,不居功自傲,拥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品格。梅花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好。粉梅像霞,白梅如雪,绿梅白中隐青……最美的要数朱砂梅了。近看,在那坚硬而又屈曲而上的树干上,缀着一枝枝朱红的花,仿佛一只只红蝴蝶,停在鲜嫩的树枝上休息;乍看,那一株株梅花,一团团,一簇簇,宛如一把把火苗,一直燃烧着,一直耀眼着……  相似文献   

18.
<正>1684年,有一位名叫范·海尔蒙的荷兰学者,作了一个有趣试验:把一株2.25千克斤重的小柳树栽植到花钵里,钵内装盛着90千克干泥土,除了雨水之外,没有供给别的物质,就这样经过五年时间,柳树已经长得又高又粗,于是他拿回来称了一下,总计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依据】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设计思路】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篇课文原是初一学生所学,现在提前到小学六年级。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室中。课文中有一段对青海高原柳树的描写,一段对这株柳树生长历程的想象,我主要抓住这两段文字进行剖  相似文献   

20.
高春丽 《湖北教育》2004,(13):56-57
春姑娘不仅唤醒了柳树,而且唤醒了小朋友,你们一个个记性多好啊!这么快就和生字娃娃们交上好朋友。请同学们带着生字朋友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想一想:柳树姑娘在春天里结交了哪些好朋友?他们正在和柳树干什么呢?柳树有哪些变化?找到后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