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书架上又添了一本有关张爱玲的传记,是江西胡辛女士写的《最后的贵族——张爱玲》.这是继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先后出版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和余彬的《张爱玲传》之后的又一关于张爱玲的传记新作.胡辛是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创作过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陈香梅传》等近十部作品,有着较深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传记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回看那逝去的光阴,飞扬的尘土,掩映的云月。”谜一样的张爱玲,张爱玲之谜。说到张爱玲,有一个疑问,人们始终不得其解——张爱玲当年为什么和《万象》闹翻的?长篇小说《连环套》为什么中断了连载?有一个很流行、似乎已被固定下来的说法是——张爱玲之所以“腰斩”《连环套》,之所以从此再不给《万象》“一行字”了,是因为《万象》在《连环套》连载之时,突然发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女作家张爱玲似乎逐渐销声匿迹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先是张爱玲的旧相识柯灵在《香港文学》1985年2月号以亲历者身份发表《遥寄张爱玲》,是"祖国大陆第一篇最新评价张爱玲作品的文章"(李子云语);不久张的代表作《倾城之恋》又在老牌的《收获》杂志(1985年3期)旧文新刊,张爱玲的名字遂在大陆由沉寂多时而逐渐浮出水面,为更多人知晓.  相似文献   

4.
再读张爱玲的《小团圆》,有一段家常情节从纸面上跳出来:“(九莉的母亲)有一次看了电影,在饭桌上讲,里面琼·克劳馥演一个饭店女侍,为了子女奋斗,自己开了饭馆,结果女儿不孝,抢她母亲的情人。”这里的《米尔菊德·皮尔丝》,正是好莱坞名片Mildred Pierce的直译——不知道在张爱玲时代,  相似文献   

5.
曾弘毅 《大观周刊》2012,(46):396-396,381
近日.我将自己化身为哲学爱好者.有幸拜读柏拉图的作品——《斐多》,由于才疏学浅,我没能读懂原著,选的是杨绛老先生的译本,符合自己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颖 《出版广角》2013,(4):82-83
"疯女人"在自己充满悲剧的一生中,有着对自己命运的思索和认识,渴望真挚的爱情,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处处显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张爱玲笔下的"疯女人"形象,充满欲望和苦闷,充满叛逆和抗争精神,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留下极制化的"疯女"典型。从《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再到《十八春》中的顾曼璐等,她们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特别是曹七巧,她所展现的"疯女人"典型在文  相似文献   

7.
台湾影剧界今年开展张爱玲传拍摄工作纪录片导演蔡登山将他追寻和研究张爱玲的心得撰写成《传奇未完——张爱玲》一书,已由天下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蔡登山拍片也曾锁定张爱玲,但数次联系采访都未成功,辗转寄出企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今年第八期载袁京梅《试论文件"平时归档"》(下称袁文)一文,该文论述了文件"平时归档"的七大好处,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苟同.  相似文献   

9.
正张爱玲1931年入学上海白利南路(今长宁路1187号)圣玛利亚女校(St.Mary’s Hall),1937年毕业。后世人们对于这一时期张爱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1944年7月发表的《私语》。这是张爱玲成年后回顾自己少女时代的一篇文章,以作者在天津度过的幼年为始,到8岁来上海,至中学毕业后与家庭的矛盾不断加深而出走为终,夹叙夹议,娓娓道出个中感受。1944年12月上海《语林》第1卷第1期发表的《记张爱玲》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三题     
张爱玲:非关“炒作”——《张爱玲评说60年》前言现今文坛上,确有一些作家,经由他人或自己“炒作”,借以收揽注意力,于读者转瞬之前,卖出几本书,然而,张爱玲不是。我们可以证言:当年犹豫再三,唯恐赔本的出版方同意签约出版《张爱玲文集》后,经其姑父李开第先生要求,张爱玲予以授权,只是意在以每千字25元的微薄稿费,济助亲属,嗣后不久,国内盗版盛行,台湾皇冠提出交涉,此项授权遂终止。国内无数版本的张氏作品,无论有无合法授权,一分钱收益也与张爱玲无关。而后来,《张爱玲文集》居然流行起来了,这是作为编者的我们和出版方所没有想到的事,我们按规定获取出版方支付的编选费和代理费总共二三千元,那时已“落袋为安”,决计不会再想去“炒作”以获额外好处;而出版方呢,很木然,像突然中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新闻天地》2009,(7):55-55
张爱玲——《小团圆》 《小团圆》的出版,确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再度看到张爱玲的后期的创作面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天才女作家没有衰竭的创造力和坚持不懈地对创作的执着,也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和更为丰富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12.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色·戒》,预示了近代文学史上最传奇的一宗公案"张胡恋"必将在21世纪继续燃烧。而今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一经出版,胡兰成这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恐怕再难于尘土中清净了。《小团圆》出版后,作家学者张小虹  相似文献   

13.
2004.1.2 五 晴 看书.《老头子汪曾祺》和张爱玲弟弟回忆姐姐《我的姊姊张爱玲》.写得都不错,前一本热烈,后一本凄然.我跟汪老会议上见过一面,那时他已大名鼎鼎,被许多人追围.老头挺可爱.张爱玲今天被那么多人议论,没人真去体会她的心.就像人们见面只说衣裳和气色.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曾经有过一本影响颇大的迷你开本女性周刊——《玲珑》。张爱玲曾在散文《谈女人》中如是说:“30年代上海的女学生手上总有一本《玲  相似文献   

15.
《瓶史》是明代公安人袁宏道的一部以综述插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在明、清两代有许多刊本流传.《瓶史》东传日本后,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直接催生出日本花道的一个派别——“宏道流”.本文拟对《瓶史》在中、日两国的刊刻流传状况进行梳理和探讨,分析《瓶史》在中国诞生的思想渊源,并结合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特性、文人情趣,对广泛流行的中国“有《瓶史》而不曾发生花道”的观点(周作人语)进行剖析,希望对袁宏道《瓶史》一书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刘辰 《出版科学》2007,15(4):88-90,94
自1993年至今,蔡学俭全心投入《出版科学》工作.对编辑工作的热爱是蔡老先生"乐而忘老之已至"的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17.
自愧不如     
前几年台湾《联合报》上,登了一篇女作家张爱玲的旧作:《编辑之痒》。张女士说,她为《皇冠》杂志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说话。话虽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失。”结果,刊出时,“言必有失”被改成“言必有中”。另外,上海的旧路名“张家浜”,被印成“张家滨”。张爱玲不无沮丧地说:  相似文献   

18.
后窗:更衣     
张爱玲写过一篇《更衣记》,讲不同时代里旗袍如何变来变去。张爱玲自己,就是那个时代衣着大胆、出门艳惊四座的女人。她同时代的钱钟书不能容忍她衣饰上的古怪出奇,他“很不以为然,说张爱玲近视,又不肯戴眼镜,总是眯着眼,又喜欢穿怪里怪气的衣服,还不如苏青朴实些……”已经是张爱玲了,旁人评价起来,着眼点也不是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更衣     
张爱玲写过一篇《更衣记》,讲不同时代里旗袍如何变来变去。张爱玲自己,就是那个时代衣着大胆、出门艳惊四座的女人。她同时代的钱钟书不能容忍她衣饰上的古怪出奇,他“很不以为然,说张爱玲近视,又不肯戴眼镜,总是眯着眼,又喜欢穿怪里怪气的衣服,还不如苏青朴实些……”已经是张爱玲了,旁人评价起来,着眼点也不是她的成就,而是她的面相和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老电影时代》 丁亚平著,大象出版社,2002年3月 这是一段串起中国老电影吉光片羽的回忆,五个用光与影构建生命骨架的电影人:费穆——田壮壮重拍《小城之舂》向之致敬的那个人;桑孤——张爱玲曾是他旗下编剧;夏衍——拍了一个世纪的电影;汤晓丹——商业化电影的先驱;孙瑜——诗意地栖息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丁亚平博士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任《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