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周瑜打黄盖是《三国演义》上一个有名的故事。记者阎振国、倪小林巧妙地借用了这个典故,勾勒出现今社会上的一种反常现象:甘心情愿向摊派者交钱纳款。从采访写作的过程看,这显示出的是以对比见反差的美学效果。《“黄盖”为何情愿挨打——“三乱”心态透析》(新华社6月11日播发),首先展开的,是一个令人觉得奇怪的悬念:大家都在指责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这“三乱”太可恶,但是有许多“黄盖”却自愿出钱维持这个“三乱”现象。这种写法  相似文献   

2.
明史向来是国史研究领域的"显学",不仅是因为这是五千年中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也是因为朱氏王朝276年的国祚,遗留下的史料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供后人想象或演义.君不见,那套《明朝那些事儿》常年高居历史类图书榜单之首,就连方舟子这样的网络红人都要"戏说"一把明史,以显示一下自身的学识. 然而,殊不知浩如烟海的明史资料,或由于作者立场各异,或由于为社会现实考量,各种史料文献的记载间有太多的抵牾,让人很难分辨其中真假.即使如那个年代的学人著作,诸如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张岱的《石匮书》,都难免有阙误之处,更不用提如今这些四处流传的野史了.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纪传体文献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学术价值,在史料传承、历史写作及文学成就等方面意义深远.王锦贵所著《中国纪传体文献通论》,是我国首部全面、精细研究中国纪传体文献的学术专著.该书以论题为经,以遵循时序排列的具体史书群为纬,为我国纪传体文献构建了完善的学术研究体系,并有史料整理和保存之功.文章将该书与王锦贵旧著《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对比,提出该书的创新点在于:关注书志及其跨学科价值,重视典型文本的选择与分析,聚焦纪传体文献的当代传承.  相似文献   

5.
李康 《视听界》2015,(2):102-103
《雪域彩虹》是编剧以江苏学者的研究新作《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为史料基础并融以广播剧艺术创作而成。作为历史题材广播剧,《雪域彩虹》具有传奇性和地域风情,更有现实意义:让历史告诉今天,让听众了解西藏,并以此传承爱国主义和民族和谐的精神力量。信息独特、人物传奇、故事精彩是该剧的三大亮点,用现代意识解构历史题材,是该剧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错位"竞争,重大策划出新出奇纵观近年来的纸质媒体,有一个极其普通的"通病",那就是相互模仿成风:你开这个栏目,我也开这个栏目;你这个版面能吸引广告,我也迅速跟上;你这个版位能夺来眼球,我也这样安排.去年年末,《人民日报》使用网络词"给力"得到追捧,于是,几乎全国所有报纸都出现过"给力"的标题词,一时,"绐力"成了标题区最无创意甚至令人产生视觉疲劳的语汇.而"千报一脸"恰恰是纸媒生存的最大敌人.  相似文献   

7.
偶读我国现代文学的史料,看到一则颇发人深思的文坛轶事.鲁迅先生早期以周(辶卓)为笔名发表在《小说月报》(1913年4月)的文言小说《怀旧》,受到编辑恽铁樵先生的赞赏,并加评语云:"曾见青年人才能握管,便讲词章,卒致满纸饾订,无有是处,极宜以此等文字药之."这条批语,不仅是经验之读,而且对教和学两个方面,都不啻为一个深刻的道理.笔耕之道,有大体之法可循,却没有固定的程式可套.因为循大体之法,可以通变,不必依样画葫芦;套固定程式,势在拘泥,一定囫囵吞枣.元代是戏曲创作的鼎盛时期,有位叫乔吉的批评家提出写作作戏曲的门径,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是也."(见《陶宗仪·  相似文献   

8.
<正>1937年面世的《毛泽东自传》是国内外关于毛泽东的最早的传记,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口述自传,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篇幅不大,不是一本巨著,但它的史料价值是极高的。……它提供了毛泽东史料、红军史料、共产党史料等许多方面历史的第一手珍贵史料。"[1]  相似文献   

9.
书缘·人缘     
与董宁文初面是在"开有益斋",由蔡玉洗先生介绍。那时《开卷》创刊不久。第一印象,这是位质朴笃诚的青年。陆续读了多期《开卷》,又知道是他执行主编,署名子聪的《开有益斋闲话》是他的大作,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意。甲申春,先后收到宁文馈赠的两本大作。一是《开卷闲话》,一是《人缘与书缘》。两书都出在2003年。一年出书两本,可谓丰收。《开卷闲话》是月刊《开卷》中专栏《开有益斋闲话》精选的结集。读后曾致宁文一函,谈及对此书的感受:读着每篇闲话,似重见旧友,各人的言谈举止如在眼前。尤为宝贵的是这些篇章,无疑是研究当代文学的重要史料。窃以为,文史园地既需要有独创性见解的文章,也同样需要有搜集史料、穿针引线的引人入胜的文章。这一浅见已进入宁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我国百科全书编纂家和辞书学家金常政先生继《百科全书编纂概论》、《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话说百科全书》之后的又一新著《百科全书·辞书·年鉴:研究与编纂方法》。作者以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百科全书这一“人类知识总汇”,以及与之有关的词典、年鉴的历史、编纂方法,直至鉴别和使用的知识。本书还提供许多有关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背景事实和故事。全书内容分为:百科全书概说、百科全书史论、百科全书编纂方法、词典和年鉴评论、大百科人与百科纪事、百科全书译文七个部分。本书适于辞书、年鉴、百科全书编辑人员、图书发行人员、图书馆人员、工具书专业教学人员,以及使用百科全书和年鉴的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中有大量的宫殿建筑史料,主要集中于《本纪》、《列传》、《世家》等体例中。这些宫殿建筑史料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秦汉"侈靡"与"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宫殿建筑设计思想。同时,这些宫殿建筑史料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往往是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是展现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时期长兴人陈武帝(陈霸先)兵解广州之围的事件,由于《陈书》记载不详,宋朝司马光在编辑这一事件时,在时间上出现了差错;近年历史普及著作《二十五史新编.陈书》出现了更大错误:作者把"交州之乱"与"广州之围"混在一道,变得夹杂不清。文章通过对陈霸先兵解广州之围前后的史料分析,以纠正两书的误编,还交州平叛的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孙燕红 《文化遗产》2017,(3):126-131
《史记·殷本纪》有伊尹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未有详论,后世不得其意.马王堆汉墓帛书《九主》及《九主图》的出土,为追溯文本来源提供了史料.本文以帛书《九主》与《史记·殷本纪》《别录》等为文献参照,探讨"九主"的内容及其在文献记载上的变迁,分析帛书《九主》记载,对九主的含义和九主故事做一个统合的疏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一文中指出":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者也。"而往事得以流传后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文字记录的传播、实物的遗存、口耳相传。由此,这三方面的史料分别被称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就是"通过有计划地访问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知情人,录下他们的谈话从而获得的某一特定问题的口述凭证,也称口碑资料"[1]。司马迁在  相似文献   

16.
明史向来是国史研究领域的"显学",不仅是因为这是五千年中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也是因为朱氏王朝276年的国祚,遗留下的史料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供后人想象或演义。君不见,那套《明朝那些事儿》常年高居历史类图书榜单之首,就连方舟子这样的网络红人都要"戏说"一把明史,以显示一下自身的学识。然而,殊不知浩如烟海的明史资料,或由于作者立场各异,或由于为社会现实考量,各种史料文献的记载间有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中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文字脱漏,这源于对《通典》此则材料引用时的误抄.宋元时期的《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引用此史料与《通典》原文无异.而自南宋《玉海》、元代《资治通鉴》胡注,特别到清代以来的各类著作,则多采摭了《新唐书·西域传》此条文字,且引用情况繁杂.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新唐书》正史地位牢固树立的过程及其在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梅佳 《北京档案》2016,(11):6-8
一、《北京档案史料》的基本情况 1986年,北京市档案馆依据党和国家开放历史档案的决策,呼应学术界和社会对档案文献的迫切需求,创办了《北京档案史料》季刊.《北京档案史料》是一份兼跨档案界与历史界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以"发掘史料、公布档案、提供利用、推进研究"为宗旨,以刊登有关北京地区的档案、资料和发表相关史学论文、文章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读史有故事近日,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读史有故事》系列,完全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而且是非常短小的故事),以上千个精彩故事完整讲述了中国的历史。这是一套充满阅读快感的历史读物,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历史的全貌,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一直到元朝、明朝、清朝,基本达到了完整、丰富、简单的编辑宗旨,正史、野史、“偏史”尽在其中。让人轻松阅读中国历史,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的原则,是中国人“补上历史课”的首选范本。本书的文字、体例和结构通俗易懂,每个主要朝代都“面面俱到”,每个重点事件、人物各有突出,每个朝代…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很多人都在回顾反思,甲午战争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历史启示?这里涉及"落后就要挨打"以及海洋意识、海权意识、海军建设、人才培养等。《船政学堂》这部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的选题,对今天的教育意义极为深远。《船政学堂》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第一所海军学校的故事。这个"海军摇篮"的地位,应该明确树立起来。我曾经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叫《啊,海军》,讲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