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试》2008,(4)
本文总结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目的与组织方法,指出了传统考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社会类考试评估特性,倡导建立社会类考试的第三方评估与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类考试;同时根据社会发展、个体发展需求,提倡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出发设计全新的社会类考试。  相似文献   

2.
考试是测度、甄别和评价人的活动,是人的理性构建方式和人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尺度。作为竞争性选拔的方式和手段,考试在注重测评结果客观真实性的同时还要统筹测评的选拔性特征,实现考试的工具理性。作为社会活动,考试还需要注意善的取向,通过考试的设计安排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考试的价值理性。作为联结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同机制,考试在对"真"的探求、"善"的诉求过程中,实现了必然与自由、共同性与差异性、物与我的逐步统一,推动了人的价值的升华,力图达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试题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逐步普遍运用,导致近些年来在各种考试中使用这类题型渐次推开。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招生中有用它的,成人高、中等学校招生中也用它,而且比重一年比一年加大,现今甚至已发展到在正常教学中的考试也用上了标准化试题。时下,大凡是文化考试,从几岁到几十岁的人几乎部在埋头“打勾勾”、“画鸭蛋”。何为标准化考试,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标准化试题的内容却十分明确。这种试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其中主要是客观题(主、客观题之说其实  相似文献   

4.
李家林 《考试研究》2012,(1):37-44,10
文章对考试的科学性与适宜性问题进行探究。作者认为,考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考试目的源于社会客观需要,考试内容体现社会时代要求,考试形式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特征,考试运行满足自身规律,考试管理符合社会规范,考试结果可靠和有效等六个方面;考试的适宜性主要体现在主考者办考行为的合理性、主考者为应试者创设应试环境条件的公平性等两个方面,坚持考试科学性与适宜性可以为人们正确开展考试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 1 984年实行以来 ,考试规模从 1 984年上半年的 4个专业、1 3 0 63人、2 591 8科次 ,发展到 2 0 0 0年下半年的 3 4个专业、1 2 573 3人、3 52 0 53科次。截止到 2 0 0 0年 6月底 ,共培养选拔毕业生 4 0 1 4 6人 (不包括中专及卫电、沟通等毕业生人数 ) ,其中专科 3 893 9人 ,本科 1 2 0 7人。如此高速度的发展 ,说明自学考试这一教育考试形式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充分显示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考试制度的巨大生命力 ,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 ,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省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6.
庞大的考试规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突发事件的产生对考试立法提出了客观要求,教育考试立法已成为教育考试事业健康发展、考试工作安全运行的必要选择,已经启动的考试立法工作将是教育考试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电大考试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大考试的现状电大的考试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从命题、校对、印卷、运输、到考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每一学期都要进行几百个学科的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有几十万人参加。就应试者的社会层次和范围而言 ,电大的考试又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社会现实对电大组织的如此规模巨大的考试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 ,由于在理论指导、主持、组织、实施、技术处理等诸方面的发展较为落后 ,致使电大的考试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试题的质量指标不高 ,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学员的真实水平。从技术上讲 ,考试是对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杨建 《科学教育》2006,12(5):45-46
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而传统的考试过份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但由于用考试作出评价具有客观、精确、简洁等优点,使考试仍成为当前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如何实现考试与新的评价理念的融合,使“考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方面谈谈笔者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考试有校内考试和校外考试之分,下面主要就校内考试而言。1改革命题内容和命题方式1.1改革命题内容,实现多元评价传统的考试由于对客观、量化的过度追求,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育评论》2007,(2):52-54
考试(考核、考察),是指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测定,是一种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测量人的知识和智能的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考试方式是规范化、标准化的试卷考试,并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这种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个性化考试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和现代考试发展的内在需要。开展个性化考试须从确立“因人施测”的观念、建立完善的考试服务网络、加快考试现代化建设步伐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及其互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内容及价值定位,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的80%是在7岁前开发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教育自然也就成了人生的关键,幼儿(3-6岁)阶段的思维特点证明,幼儿是以动作方式来认识客观事物的,此时,如何使幼儿贮备丰富、生动、清晰的表象,并促进幼儿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对幸福的追求需要内在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来于人对自我发展本身的自觉,来自人对生命价值与人生目标清醒的自我意识,来自人对探索与认识世界的冲动与觉悟。只有当人对世界的探索及自身的发展具有理性自觉的时候,才会产生强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动力,才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人类认识、协调、利用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活动过程中的精神实质,它们唤起人追求幸福的欲望和需求,激发起人追求幸福的动机和动力,支配和支撑着人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节奏与美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社会中的美 ,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艺术中的美 ,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 ,美 ,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保证,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和谐具有时代性。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尊重和谐、谋求和谐和实现和谐,既需要科学合理、符合时代逻辑要求的科学理念,也需要相应的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适应时代逻辑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和谐理念,造就有效的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却导致人们精神追求和主体价值的丧失。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需要价值向度的偏离。确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人的需要的价值向度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旨归,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的涵义,一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二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三是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生产力,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前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们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顿从传统的价值论伦理学出发,直接地把生态规律转换成论证人与自然存在伦理关系的理论平台。认为生态系统拥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是客观的,不能还原为人的主观偏好,因而维护和促进具有内在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是人所负有的一种客观义务。他指出了传统价值观以人为中心的局限性,拓宽了人们价值观的视野,从自然共同体的高度为我们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但其理论仍带有一定的折衷性和自相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表现形态及其内在根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矛盾已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其表现形态是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分裂和文化与人的价值的分裂。文化一旦被人创造,它就作为人的对象活动的结果反作用于人,这是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内在根据。这个内在根据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践的二重性;二是启蒙的极权性。对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分析与批判有助于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视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