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汉文教授新作《比较文化学新编》是以比较文化学的历史阶段、学科中心范畴与基本观念、学科的研究为学理依据,以八大文明体系、四次文化复兴运动、文化体系的可通约性与可比性以及冲突与融合为研究客体。《新编》是新世纪比较文明文化学理论体系新建构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礼仪文化是以礼仪观念的共同取向调控人们行为的发生、修正和完善人格的文化体系。高职院校积极推进礼仪文化育人意义深远。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目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基本目标是掌握技能和进行文化的传承;核心目标是掌握礼仪原则并进行文化融合;发展目标是知识综合基础上的文化创新。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实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立足第一课堂,完成知识传承;丰富第二课堂,融合校园文化;开拓第三课堂,接轨职场文化。  相似文献   

3.
走借鉴之路是许多学科形成的重要催生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学亦是在向其他学科借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由于文化学话语体系的独特性和强大的解释力,可从整体视野、具体文化研究及文化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方面对文化学进行借鉴;并从借鉴现状和特点两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借鉴文化学进行分析;最后对借鉴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和借鉴与输出三种关系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4.
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意识是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及有关礼仪的思想观念;礼仪行为是表现礼仪观念的个体的、群体的和社会的行为;礼仪习惯是在礼仪意识的沉淀和行为的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礼仪从观念到行为,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从一时到永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决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讨论"文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为宗旨.重点指向都市文化与都市创新这一话题.并提出"文化决定创新"这一创新行为的文化发生和文化动力学观点.文化学、创造学、文化社会学、行为科学相交叉的跨学科研究是本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1年,钟敬文提出了"民俗文化学",这可以看作他在最近20年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核心性创新概念,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民俗文化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有民俗学自身学科意识需要加强的情况,也有整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界尚与民俗学发生割裂的情况,钟敬文在两方面的研究实践,促成了他提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对于"民俗文化学"不能仅从民俗学单一发展的需要上理解,因为它对民俗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整体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是,从民俗学的建设来说,"民俗文化学"学科的提出,却包含着文化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广西文化研究在长期积累基础上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区域文化学及其区域文化研究格局,形成文化研究优秀传统与区域文化研究发展势头;以桂学的学科、学术、学派的研究指向和目标,进一步推动广西文化研究向文化学及其区域文化学方向发展,夯实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成为桂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建构的重要内容,以成为广西文化研究拓展深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语言伴随着人类行为不断丰富发展的时候,它作力一门学问,其研究的触角逐步伸向许多领域,与多种学科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各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表达成为学说,都离不开语言的记录.所以,语言在边缘科学的研究中表现出广泛接缘性,形成一系列交叉和综合性学科,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等。现在语言学又与文化学接缘,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即“文化语言学”,而这门学科理论的系统化和结构的模式化.最先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主编的《文化语言学》著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充斥着利益、物欲横流的社会,年轻一代的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思想的教育显得更为艰巨与任重道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学科,他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念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借鉴以研究各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为主体,注重实地考察的民族学的理论、方法和具有文化哲学理论高度及强烈时代意识的文化学的观点、态度,创立新兴交叉学科——中华民族文化学,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新拓展,也是把中国文化研究引向深入的大胆尝试;初步构筑了该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研究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寻求生生不息、赓续一贯的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寻找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文化渊源,探索全面振兴中华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