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第一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五世孙、嗣魏国公徐俌及其妻朱氏二人的墓志,于1977年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地,但考古简报对徐俌夫妇墓志内容的探究失之疏简。徐俌墓志系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所撰,犹存录于明隆庆五年刊梓的《乔庄简公集》,出土的徐俌墓志原石对于修订《乔庄简公集》中的墓志文本具有重要价值。同出亦为名臣王恕撰写的徐俌夫人朱氏墓志,对于补证明代中叶的徐达家族史事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应秋三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15-20,2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刘应秋的生平事迹加以考证:一是考证其家世。主要考察刘应秋与安康刘姓文学世家的关系;二是考证其履历。主要根据刘应秋的诗作及其序文,对有关其生平的史料加以梳理,整理出他的生平履历;三是考证其交游范围。主要选取与刘应秋过往甚密者加以分析,突出这些人物对其生平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是明代基层教化的指导思想,在明代有许多诠释文本:成化年间王恕的略带训诂色彩的《圣训解》为其滥觞;嘉靖年间因与乡约的结合,各种诠释文本蔚然兴起,并发展出纲目式、说理式、歌诗式等多种诠释形式;至晚明,则多有援引善恶报应故事及律例入诠释中者.明代六谕诠释的历史,既是明代后期基层教化的一个面向,也是晚明思想演变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4.
明代辽东灾害研究是开创性工作,本通过对史料整理,尽量给出当时灾害的细节,同时对当时救灾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人们对明代辽东灾害有大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祁朝丽 《文教资料》2007,(11):101-102
从史源学的角度分析了《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史学的评价,认为《总目》批评明代史部书在采录史料时多取撰述史料而非原始史料的评价大体是正确的,但不应以偏概全,要逐一而论。  相似文献   

6.
北方民族文化研究资料整理工作,向称难事。新出版的《全辽金文》上册:辽朝史料的汇辑整理,其工作不精,底本与校本的选择及作品的收录等存在明显差误;编撰方面等也欠妥欠佳。辽朝史料历来以简陋著称,研究整理多需文物考古资料的弥补。该书却漏收考古新资料80余篇(目),涉及总字数10万以上。  相似文献   

7.
张翔 《文教资料》2013,(32):127-128
《树艺篇》是一本明代的手抄本文献。该书对明代字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书内俗字的归纳整理来梳理出书中俗字的类别,分析其成因,并与唐代的俗字进行对比看看有无出现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李会艳 《华章》2007,(6):133-134
尹湾汉简中的一篇<神乌傅>所含假借字数量丰富,且出现了多个未见于古书的假借字,整理研究这些假借字一方面可以帮助解决传世文献的一些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工具书补充一些重要的条例和史料.  相似文献   

9.
张萱为晚明著名学人,其著述丰厚,于史贡献犹多,惜其著作散佚较多,《西园闻见录》是其现今唯一一部存世的史著。该书卷帙浩博,详载明代有关德行、政事、边疆问题等方面的众多资料,实为一部明代史料的汇编,史料价值很高,是研治明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国榷》是一部编年体明史巨著,其史学价值主要有五:一是记载较为系统和完整,二是史料来源颇为可靠和真实,三是为研究明代科举史提供了系统而丰富的史料,四是为研究明代政治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五是为研究明代社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朔在他的“顽主”系列作品里塑造了一群顽主形象,而王小波在他的《时代三部曲》里塑造了相互联系的王二形象,二者对于现有价值的质疑与消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王朔与王小波的身份与经历的不同以及写作目的不同,致使两种人物在姿态、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尤其是人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黄晖等人指出王充、王莽均有孙、王二姓,且同出魏郡元城,乃是同族,然细考《汉书·元后传》《论衡·自纪篇》之记载,详玩汉人传记的通行文法,此说难以成立。诸般史迹表明,王充、王莽分属两个平行发展的独立家族,绝非同宗。王莽的宗姓在东汉一朝备受猜忌,王充对王莽之行事素无好感,《论衡·自纪篇》交待"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仅是陈述事实,并无攀附王莽之意。  相似文献   

14.
王朔与王朔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是当下文坛的一个热点 ,它蕴含着颇丰富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本文联系时代社会和作家作品的实际 ,依次从三个方面对王朔进行了阐释 :一、他作为新发迹的文化个体户的代表 ;二、在文化上他追求都市潜意识的快意释放 ;三、在文体上他创建京城侃爷式的新京味小说。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16.
望京楼是繁盛于宋代的一种建筑,它的修建是末人表达忠节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他们对君臣关系的重视。望京还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紧相关连。望京现象也反映了宋人对贬谪的惧怕,对京职的留恋,对中原化的眷恋和对落后地区的畏惧与鄙视。  相似文献   

17.
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内容之一,拟通过对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念孙、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固然有其理学、国学基础,也与其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有关,文章在文史大家萧一山、祁龙威等先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著作及有关评论对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少年中国学会本是一个松散的学术团体,强调思想的兼容并包,倡导社会运动,排斥政治运动。但是随着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鼓吹和投身政治已成为一股浪潮。除少部分会员仍坚持学会初衷,大部分会员则开始信奉和实践政治理念,其中之一即国家主义派。作为学会“灵魂人物”的王光祈是始终坚持学会初衷的代表,他与国家主义派成员(特别是其领袖)私人关系交好,但思想分歧较大。当初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双方,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梳理双方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20.
王绩与王维适意诗创作的不同思想成就与艺术成就,是他们各自不同适意观的体现:王绩注重主体的自适;王维关注主体精神的“空”——“忘适”.两位诗人适意诗创作的相同之处在于均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创作心态不同、读者审美接受不同、当代实践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