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说到20世纪叱咤美国文坛的巨匠,人们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提到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的恐怕不多,殊不知,我们提到的这些文学巨匠大多受到过安德森的深刻影响,或者可以说他们有些人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功的。他被福克纳视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著名的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也称他为“作家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除诺贝尔文学奖外,他几乎获得了所有的文学奖项,包括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他是唯一一个生前全部作品就被收入“美国文库”的作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批评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赵强 《世界文化》2001,(2):31-32
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被赞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和“一个奇迹”,1978年曾荣获“爱佛瑞·费歇”大奖。马友友1955年生于巴黎。他的父亲马孝骏曾任教授,是一位小提琴家,早年从中国移民到美国。母亲玛丽娜以前是位歌唱家。在马友友的眼里,父亲是个“严厉的家庭教师”。父亲教他法语、中国历史和音乐,还要他每天背诵两段巴赫的曲子。四岁时,他就能够演奏巴赫的组曲。不久,一位给他以很大影响的人进入了他的生活,那就是艾萨克·斯特恩。“第一次听他演奏时,他才六岁,大提琴都比他高。”斯特恩回忆道。马友友一家移民到美国时…  相似文献   

4.
比尔·盖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经常皱着眉头顶撞母亲。一次,母亲玛丽叫他吃晚饭,他却不做回答。见他在一动不动地看着家里的电话装置,妈妈着急地问道,“你在干什么?”“我在思考。”盖茨不耐烦地回答。“思考?”“是的,在思考!”他重复道,“你不曾思考过吗?”他的父母决定去找心理医生。一年之后医生建议,玛丽今后要尽量适应自己的儿子。玛丽是个外向而且个性很强的女人,“不过后来她还是明白了,长期和孩子对立于事无补。”盖茨的父亲回忆说。如今,不少电脑信息企业都想和比尔·盖茨一争高低。从离开哈佛大学,到后来成立现…  相似文献   

5.
<正>沃尔夫冈·波尔歇特是德国战后"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于1921年5月20日出生于汉堡,父亲是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乡土诗人。十五岁时,他创作的诗歌就被刊登在《汉堡报》上。然而这些诗歌并不能真正体现波尔歇特的原创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荷尔德林、里尔克以及后来被排斥的表现主义作家的作品。1938年上完七年级后波尔歇特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学史中不乏著名的导师级的伯乐,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曾发现并培养过T.S.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罗伯特·弗罗斯特等千里马: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则帮助提携过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弗兰克·诺里斯等年轻作家.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伯乐是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他的两个学生也是赫赫有名--厄内斯特·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7.
赫尔岑是俄国19世纪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著名的政论家和作家,他于1812年4月6日出生在俄罗斯古老的贵族世家雅可夫列夫家族。他是私生子,不能继承父亲的姓,但他的父亲很爱他,给他冠以“赫尔岑”的姓氏,即德文“心”的音译,意为“心爱的儿子”。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教师的影响下,赫尔岑从小就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自由而战的作家理查德·赖特黄维合编译理查德·赖特(RichardWright)能够写出几部20世纪最受欢迎、最有影响的作品,并使自己名扬四海,这实在令人惊异。这个奴隶的后代于1908年出生在密西西比的乡村,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黑鬼”作家。他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斯蒂芬·金:恐怖小说之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蒂芬·金是当今读者最多、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被奉为“恐怖小说之王”。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他也是最有钱的作家之一,在《福布斯》2008年10月公布的全球作家收入榜单上,他排名第三。他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7本。  相似文献   

10.
从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的小说可以看出他受到英国19世纪作家如狄更斯和现代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深刻影响。这也许是由于他青年时代自身的历史背景所决定。他在澳大利亚度过一部分青年时代,饱尝了守旧的殖民地的滋味;另一部分青年时代是在英国度过的,在那里他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文学创新时期。怀特出生于澳大利亚上层社会的一个“古老”家庭。这就是说,他的祖辈在19世纪中叶就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牛马成群的大型牧场,非常富有。1912年他父母亲在伦敦旅行时生下了他。幼小时,他父母亲把他带回澳大利亚,随身雇了一个苏格兰保姆来照料他。帕特里克·怀特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而他父亲却希望有一个健壮的儿子来帮助他管理牧场。做母亲的认为他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帕特里克·怀特14岁那年,母亲又把他带到英国,送他到一所著名的儿童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怀特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堪与古希腊众多的悲剧作家以及莎士比亚相媲美,“由于他那体现了悲剧概念剧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1936年,奥尼尔荣膺诺贝学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盖了一座叫“大道”的别墅。  相似文献   

12.
1956年5月13日,以著名长篇小说《毁灭》和《青年近卫军》饮誉世界的原苏联大作家法捷耶夫突然开枪自杀。消息传出,世人无不震惊。法捷耶夫正当壮年,并且处于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的鼎盛时期,一直是苏联文坛的高官显贵。他为何要饮弹弃世?这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大问号。然而官方的讣告只简单地写道:“因酒精中毒,在精神抑郁中自杀而死。”这种说法是不能解释其悲剧的。尤其让人生疑的是,据当时第一批赶到法捷耶夫自杀现场的人说,死者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写有“致苏共中央”的蓝色信封。后来作家肖洛霍夫专门去询问赫鲁晓夫,而赫鲁晓夫坚决否认法捷耶夫留有遗书,这就使得作家之死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索尔·贝洛以其“对于当代文明富有人性的理解以及对这种文明所作的精妙分析”而于197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金。贝洛是美国众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而目前尚健在的两位作家之一。贝洛是当代一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意识流”、心理分析、时空倒错等现代派表现手法;但是,他并没有割断自己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见到欧洲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观念”。所以,也有人认为他与德莱塞是一脉相承的,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城市自然主义作家”。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库斯·坎利夫赞  相似文献   

14.
鲍罗廷是著名管弦乐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作者,1833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像“强力集团”的其他成员一样,音乐对鲍罗廷来说,也不是他最初的职业:他原是一名经验丰富、享有世界声誉的分析化学家,大部分时间花在先后所担任的圣彼得堡医学院化学教授和院长的职务上。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医生,他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音乐是他的业余爱好,这种爱好由于他与一位出色的钢琴家的相受而变得更为强烈。她把他的目光引向李斯特和舒曼,后来他们结为伉俪。当时他已创作了一些室内乐作品,其中包括一首钢琴五重奏。1862年他结识了“强力集团“的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前,还在基辅上中学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1891—1940)就迷恋上戏剧。这个青年才华出众,性格活泼,思维敏捷。他常参加业余演出,自己撰写并排练戏剧、小喜剧和话剧。布尔加科夫终生酷爱和崇拜戏剧。就是在那命途多舛的岁月里,他,一个已蜚声剧坛的作家竟还渴望去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只要与戏剧有关,那怕是跑龙套也行。在基辅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建筑物”——安德烈耶夫斯基斜坡,斜坡上有栋最奇怪的房子,布尔加科夫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白卫军》中的主人公也“安家落户”在这里。布尔加科夫毕生  相似文献   

16.
亨利·路易斯·门肯(Henry Louis Mencken,1880—1956)是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知识界的一位中心人物。在向美国中产阶级文化发动进攻的作家中,门肯的攻击最为犀利,他甚至杜撰了一个词把中产阶级描绘成“笨伯大众”,此词是由“资产阶级”和“笨伯”合缀而成。门肯以诙谐讥讽的文章嘲弄那些支持中产阶级的机构和组织;他视争论为乐事,甚至不惜以其直截了当、尖刻的抨击去挑动自己的对手;他讨厌囿于自己小天地的宗教集团和商品化社会;他不支持民主  相似文献   

17.
奥尼尔将美国戏剧从情节剧的人物模式(“纯洁”的女主人公和善良的父亲等等)中解放了出来。有了他,美国戏剧才真正成为一种文学形式。他通过数量极多的剧作,用新的主题和新的风格拓展了美国戏剧舞台的视野。他所有的剧作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奥尼尔一生只写过一部喜剧:  相似文献   

18.
贺江 《世界文化》2013,(4):8-10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1933—)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福克纳式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又有海明威式的极简风格,可以说是福克纳和海明威最合格的文学继承人。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麦卡锡一共创作了十部小说,三部戏剧和一个电视剧本。他是一个自我流放者,用生命谱写着伟大的流浪之魄。麦卡锡最初是以南方小说创作登上文坛的,但他并非生在南方,而是出生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罗德岛。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曾担任田纳西水利局的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19.
萨罗扬出生于弗雷斯诺,父母都是亚美尼亚的移民。父亲去世后,萨罗扬在孤儿院住过一段时期。后来又跟住在弗雷斯诺的母亲、兄弟和姐妹团聚,在叔父家的葡萄园干活儿。这时他常听到家里的人讲民间故事,了解到亚美尼亚移民在新国家里维持原有的价值标准和生活习惯之困难,也结识了一些游动的短工和壮工,以及各种各样命途多舛而又孤独寂寞的人。从这样的接触中,他创造出一个幻想和寓言的世界,但是在这世界里,今日的凄惨现实并没有掩盖住明日的美好憧憬。十四岁上,萨罗扬下决心要当作家,所以就从弗雷斯诺的朗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出生于一个无名小山村,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代表和当代名人。他是哲学家、社会评论家、发明家、畅销书作者,而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他对什么是由东西方优秀道德价值交织在一起的“文明”重新下了定义。下面是他的女儿、中文版《读者文摘》前主编林太乙撰写的她父亲杰出的一生以及他和她母亲廖翠凤之间的爱情。他代表男子的“阳”,是男性力量的具体体现:才华横溢、聪慧睿智。而她则代表女性的“阴”,是一位处处顺从他的温柔的女性,使他一直眷恋着家和纯朴的家庭欢乐。我们从他所生活的最充实的一生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