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婷婷 《文教资料》2009,(16):33-34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人文学科领域里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丰富多彩的后殖民研究文献相比,后殖民翻译研究只是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以及学者对后殖民主义研究的相关争论分析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珊 《考试周刊》2007,(50):43-44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知识体系,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范畴。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以其文化政治的批判策略引导翻译研究走向更广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语境,由此给予翻译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研究的概况,后殖民主义研究给翻译的启示以及后殖民主义入侵下的翻译策略。与丰富多彩的后殖民研究文献相比,后殖民翻译才开融了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翻译理论在国内的误读与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是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审视不同殖民时期的翻译实践。我国学者在采用后殖民视角来分析翻译中各种问题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乏对该理论的误读和误用。通过发现并找出国内学者利用后殖民翻译理论进行翻译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错误,希望对翻译的更好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交点就是权力关系问题,基于这种权力关系的差异,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翻译这种行为中是不平等的,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交锋,胜负关系显而易见。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文化翻译策略,解构翻译中的"文化霸权"行为,搭建后殖民语境下合理化翻译的平台,以便使"失语"的异质文化在与强势文化交往中发声。本文在论述归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的基础上,研究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如何合理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身份定位”一直是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后殖民是一种“精神殖民”、“文化殖民”。平等的文化交流,既避免“文化缺钙”,又避免文化交流中的“民族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提倡的一种文化交流模式。边缘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一定要让自己的文化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主义”理论于1993年前后被引入我国,笔者在简单地介绍其理论的内容、性质、进步意义之后,分析和阐述了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中的“后殖民”色彩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韦新建 《红领巾》2005,(4):45-48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秀清 《考试周刊》2011,(39):35-37
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后,许多翻译理论家开始关注和重视隐藏在翻译文本中的权力差异和历史语境,着手研究翻译与帝国、翻译与文化身份、翻译与殖民主义霸权之间的关系等热点问题。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可是长期以来,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东方只是透过窗口去欣赏西方文化,而自我的展示却处处受制于人。而作为翻译学和社会学等其他人文学科跨学科结合的后殖民翻译研究为此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本土化翻译吸取归化和异化之长,使"他者"文化和本土文化得以和谐共存,为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平等交流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1.
混杂性是当今跨文化研究和后殖民研究的一个重要词汇.自混杂性引入翻译理论后,混杂性为翻译的文化转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混杂性的词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以霍米·巴巴为主要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者对混杂性的定义,以此解读混杂性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混杂性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翻译研究不同,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研究重视语言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认为翻译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翻译的过程受到双方语言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文从后殖民的角度探讨翻译的产生和发展与帝国的需要、政治权力斗争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翻译在帝国统治下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风靡台湾,引发了一股台湾后殖民主义思潮。在邱贵芬、陈芳明、廖朝阳等后殖民主义批评者的影响下,后殖民思考成为台湾文学研究中的普遍现象,台湾儿童文学的后殖民理论研究也日益兴起。台湾儿童文学界先后出现了以蔡尚志为代表的"去中国"派;林文宝、邱各容为首的"抵一切中心"派;杜明城的"去西方中心"派。以上三种理论学派基本构织了后殖民视野下的台湾儿童文学研究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杨文滢 《海外英语》2011,(2):128-129
以后殖民文化格局对中国文化国力的威胁为研究背景,以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研究视域,深入探讨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翻译的尴尬处境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并以此为根据探讨本科翻译专业如何培养中译英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宇 《文教资料》2012,(20):41-42
本文概述了后殖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后殖民主义背景下的翻译研究,讨论了在西方世界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历史语境下,翻译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应采取何种对策。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见仁见智。在翻译界内部基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归化一。一派主张“异化”.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他反对译者的。隐身”.倡导“异化”的翻译策略即“抵抗式翻译”以使译者“显身”,译作“显性”。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并提出了解构主义的反对译文流畅的翻译策略。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突破了西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的束缚,从西方批评理论、解构理论、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为西方翻译理论建构了新途径。但他的理论也有着本质的缺陷。后殖民主义思维下的理论基础缺失.翻译方法与文化霸权的联系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拥有跨文化身份和多元文化观,与后殖民理论家有着诸多异同。她从积极的意义上言说中国,解构殖民话语霸权对它的歪曲和丑化;在与明恩溥的个案比较中可见,她和殖民主义文化立场有着巨大差别。这一切证明赛珍珠有鲜明的后殖民性,对她的研究可以和后殖民主义建立起联系。  相似文献   

20.
略论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的后殖民主义倾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研究领域对文化殖民主义理论反应滞后的原因在于研究方法论上对教育研究文化特征的忽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后殖民"倾向,文化殖民主义理论有助于提高对这种殖民主义倾向的认识.但是,文化殖民主义理论中也存在着将"殖民主义"概念泛化和滥用的倾向.正确处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向发达国家学习与反对殖民主义倾向的关系,有助于我国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