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在侵权行为、主观过错、隐私内容等方面都较以往有了很多改变。网络隐私侵权的内容主要有公开被害人姓名、地址和足以使人辨认的特征,不正当地公开他人的财务状况、家庭生活状况、生理缺陷、特殊疾病史以及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他们的违法行为和其他不光彩的历史等;要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治理,除了用技术手段管控传播空间外,还要完善隐私权立法,加强公民的素养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西方新闻传播学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一、媒介新技术对隐私的威胁以及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悖论问题;二、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三、社交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研究发现,社交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对隐私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现象在各国依然存在,侵权主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有效的保护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权,则需要社交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和政策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陈伟 《今传媒》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伟 《报刊之友》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法律问题,网络隐私权的范畴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一些特征。面对网络隐私侵权现象的频发,如何实现有效的法律保护是迫切而现实的挑战。因此应在宪法中确立隐私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相关信息立法中也要强调网络隐私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络隐私权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嘉 《兰台世界》2008,(4):15-16
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揭示网络隐私和一般个人信息的内在区别,并就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揭示网络隐私和一般个人信息的内在区别,并就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侵权已成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从隐私权的基本定义和图书馆读者隐私权内容着手,阐述了保护读者隐私权的重要意义,并就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涉及到的读者隐私保护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五家网站的隐私声明,发现原本应是保护网民网络隐私权的隐私声明,并未对网站过度收集和使用网民的个人信息而获利的行为进行任何限制,实际上起到了麻痹网民作用,成为网站“引诱”网民“主动”提供个人信息的“诱饵”。  相似文献   

10.
刘涵 《今传媒》2016,(6):30-32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高速发展,在带给广大网民便利的同时,也为部分网民及组织实施网络侵权,乃至破坏网络生态安全等行为提供了平台和渠道。目前,网络有关隐私泄露、造谣中伤、人身攻击、以假乱真等问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损害网民合法权益。网络侵权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本文将根据网民举报的侵权信息,简要梳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网络侵权信息的具体类型和典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服务商、技术研究者、媒体机构、普通网民等多方力量联合治理网络侵权信息的策略和措施,积极营造开放、规范、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法  盛钊  刘梅 《新世纪图书馆》2010,(1):80-82,20
论文通过对隐私权概念、各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公众对隐私问题的认知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图书馆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隐私侵权风险,并根据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丽莉 《新闻世界》2014,(8):306-307
自美国学者沃伦(Wallen)和布兰代斯(Brandeis)于1890年提出隐私概念后,学界就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其边界问题仍存在争议。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人隐私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保存和传播个人隐私信息非常容易实现,当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另外由于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要求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隐私权的界定及特点、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表现形式与抗辩事由以及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最高层次的人格利益.在网络经济时代,对用户网络隐私的确认和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现实中侵害网络隐私权的现象非常多,因此,迫切需要确立和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而隐私范围的界定又是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文章由"Google Earth"事件说开去,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特点和隐私范围的界定,并结合我国有关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金  韩文涛 《传媒》2016,(18):86-88
微信朋友圈中的隐私信息作为私人生活秘密的一部分,理应受到保护.朋友圈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包括主体主动性的活动不受干扰和安宁权;朋友圈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往往是多重责任人;其侵权过错既有主观过错,也存在客观过错;目前我国仍缺乏对新型网络社区的隐私权保护立法,需通过行政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出台专门法律提高隐私权保护法律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5.
防止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发生率仅次于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是位居第二的新闻侵权类型。与对名誉高度重视不同,我国公民长期以来并没有养成保护自己隐私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知悉对方隐私多少作为彼此感情深浅的标志。一个隐含的潜规则是,要想获得某个圈子的接纳,就必须首先将自己的隐私告知。于是,我们时时可以看到在一些聚会上隐私被大张旗鼓传播的局面。这种情况也使得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对隐私权多有侵害但被诉诸法律的却并不多见。但是,随着人们隐私权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新闻侵权程度的不断加深,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正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汪思婕  杨璞 《新闻世界》2009,(12):147-14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明星隐私遭遇危机。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不够健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报道侵犯明星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以网络媒介为例,探讨媒介披露明星隐私的合理界限,寻求媒介报道权、公众知情权和明星隐私权三者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涉案事件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未成年人有普通未成年人和未成年公众人物之分,既不能用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对抗舆论监督未成年公众人物,也不能借舆论监督之名肆意侵害普通未成年人隐私权;网络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还来自于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而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受制于法定监护权,必须进行适当限制,让其慎重而又节制地传播未成年人的隐私内容;代理律师的传播权受到法律和职业伦理的双重规范,避免律师通过博客、微博等传播平台操纵舆论,影响和干扰案件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的发展使收集整理分析传播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隐私权保护的主要范畴。本文分析了隐私权保护与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所倡导的个性化服务的矛盾,介绍了我国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中的隐私权保护现状,并参考国外隐私保护标准,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对法制新闻报道影响的表现在:网络聚焦法制议题,使个别问题变成全局性问题;网络上的二级传播影响网民认知;网络极群化现象致使法制信息在特定网络群体中传播。因而,网络法制新闻报道面临新闻源可信度降低、泛娱乐化、侵害隐私权和干扰司法独立等问题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新闻价值与法制价值的统一,以正面报道为主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严格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害;坚守新闻职业伦理道德,不干扰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