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记叙了作者初访内蒙草原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族兄弟热情接待的情况。这篇课文的教学必须根据教材要求,抓住重点训练项目“初步理解课文中所讲的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读和训练。 《草原》一课描写的环境有两个,一个是草原的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草原》摘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内蒙风光》。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三个特点:一是草原的景色很美。写了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二是草原面积很宽广。主要是用具体的数字和行车的感受来体现的。三是草原人民很热情好  相似文献   

3.
《草原》(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一文,写的是老舍访问内蒙草原时的见闻和感受。文中有些语句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精妙之笔。现对文中的部分“疑句”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内蒙,自然想到的是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草原,而要品味草原佳作,却也少不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草原》。当年,老舍先生访问陈巴尔虎旗,该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该草原是内蒙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绿草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在那里,老舍先生感受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之大,之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品吧。一、开门见山,直叙胸臆,表达对草原的爱意  相似文献   

5.
草原行     
在内蒙生活了整整十六年了,或许是出于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我有一种作为内蒙人的由衷的自豪感,更何况我又是个蒙古族姑娘呢。然而由于生长在大城市,我从没见过千里草原、大漠风沙,不曾骑马牧羊、打草挤奶,这又成为我这份自豪中的遗憾,我能算真正的内蒙人吗?但我知道,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这里是我可爱的家园,于是我便久怀了解这块土地的渴望了。父亲很理解我这种心情,他曾说:“真正了解一块土地,首先要了解她的人民。”我对此似懂非懂,而今我却真的要到草原去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带着美好的梦想,我跟随草原…  相似文献   

6.
作品介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独唱歌曲,创作于五十年代初期。歌曲作者美丽其格,蒙古族作曲家,1928年生,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56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作有民族歌剧音乐《达那巴拉》等。歌曲立意深刻,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蒙族人民在解放后获得的幸福生活,歌颂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具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徐缓、优美、自豪的旋律,把人们带到了美丽、辽阔的内蒙草原。这首歌在1954年全国群众歌  相似文献   

7.
《草原》一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第一次到内蒙草原的见闻及其受到的热情款待。文章第一自然段是景物描写。从描写景的详略简复看,这段景物描写属于详细描写型;从取景角度看,它又属于动静交织类。作者为什么要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又为什么选用动静交织的取景角度呢?细读全文,作者之所以要详细描绘景物的目的有三: 一、展示环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景,接着分别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盛况。显然,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为后面发生的四个场面的盛况,展示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既为盛况增添了诗情,又为盛况增加了画意。 二、烘托气氛。作者在开篇着力于景物描写,一方面向读者说明了草原是辽阔美丽的,更重要的是为下  相似文献   

8.
《草原》节选自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写的《内蒙风光》一文 ,这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作者以生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间的民族情谊。这篇课文 ,不仅要使学生品味、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 ,而且要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培养爱美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美同学们 ,你去过草原吗?在影视中见过吗?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 ,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草原。(生有的背《敕勒歌》 ,有的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 ,还有的介绍蒙古族食品 ;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摔跤等。)…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以写简单记叙文为训练重点。写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描写景物。怎样指导学生描写景物呢?当然方法很多,凭借课文指导学生写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习课文《草原》时,我作了以下的写景指导: 一、写景要仔细观察老舍先生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由于作者观察入微,文章活泼感人。写出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让你觉得亲临那“碧绿的草原”,呼吸那“清鲜的空气”,欣赏那“柔美的线条”,采摘那“白色的大花”  相似文献   

10.
草原情     
几度秋雨洒,几番春风稠,而今红颜成皓首,草原仍揣在我心头。忘记不了马群似海潮,忘不了边城月如钩,亲亲热热是绿油油的草依依恋恋是风中的柳。说一声草原心里热,梦中几多泪花流。 几度秋雨洒. 几番春雨稠. 尽管相隔千万里, 草原总牵着我的手。 忘不了额吉亲情暖, 忘不了塞外真情柔, 滋滋润润是无名河的水, 甜甜美美是马奶子酒。 想起那草原难放下, 相思几多梦中游。(通讯处:内蒙赤峰市委宣传部)草原情@王燃$内蒙赤峰市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11.
简讯二则     
9月25—26日,乌盟文联在集宁市怀远大酒店,主办了“欧沛音、常明诗歌作品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小说选刊》社长、著名作家柳萌,内蒙文联党组书记阿云嘎,《草原》主编丁茂,内蒙社科院文研所张锦贻女士.  相似文献   

12.
东北草原包括东北三省的西部和内蒙东部的草原,位于我国温带草原带的东北部。东北草原根据自然特点可分为三大片草原:科尔沁草原、松嫩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它是著名的"辽文化"和"鲜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它较早成为东北草原一个汉民族与蒙古族文化交流融  相似文献   

13.
abo 《阳光搜索》2005,(2):40-41
选择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背起行囊,带着梦想,带着憧憬,还有很早沉淀于心中的渴望,我踏上了这片永远令我难忘的内蒙草原……  相似文献   

14.
王延晞 《下一代》2009,(6):12-14
1931年7月三伏天, 党派遣,王若飞来到内蒙大草原。 他化名黄敬斋乔装商人, 住进包头大客栈。 从此后,在这里领导地下党, 工作开展好似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5,(6):74-79
远离草原文明的云南蒙古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族群互动格局下进行着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虽然在文化类型上与草原蒙古族相去深远,却依然保持、维系着其民族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两地蒙古族的互动、交流相关,不断地复制、传播其族群性。随着云南蒙古族与内蒙蒙古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内蒙蒙古族为之提供符合民族认同发展的"文化素材"。两地蒙古族通过互动交流,建构起"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内部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白桦树原本以为,内蒙是没有白桦的。可今天,却看到了满山的白桦树。就是一条很小的山沟,也是在草原上。从山上骑马翻下去,便是和周边截然不同的景色——前面的山上,一片片  相似文献   

17.
《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本课意境深远、情感浓郁、语言优美。因此教学本课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破重点,笔者建议如下。一、激发阅读期待,感悟自然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奇丽的景色。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特有的美景?可设计如下:1.聊草原,请见过草原的学生谈谈印象中的草原;请没有见过草原的学生说说自己想象中的草原。2.看草原,展示多媒体(配有音乐的草原风光片)。3…  相似文献   

18.
《草原》一课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情景交融,诗情浓郁的文章,课文抓住事物的动态静态,生动地描绘了内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歌颂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能正确回答课后1、2、3题,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能说出草原景色的特点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表现事物的  相似文献   

19.
七月,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朋友走进内蒙古,参加《文苑》举办的全国草原夏令营,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本身是内蒙古人,对草原并不陌生,也有着一种特殊的草原情结。曾去过阿古拉草原,感受过草原之夜远到天边的静谧;也到过乌拉盖河滋养的乌拉盖大草原,领略过草原的辽远无际。每次与草原深情对望,都是记忆中最美的风景。而今日,一场草原文学之旅正在进行,我更多了几许期待……
  位于四子王旗境内的格根塔拉草原以强大的接待阵容迎接我们的到来。这里的海拔已达两千多米,云朵就在不远的天上,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扯下来,给老神仙做一件彩衣。静卧蒙古包内,充分享受蓝天、阳光、好空气,我再次找到了久违的宁静。远远的传来拔河的欢呼声,观看马术表演时的惊叹声。同行的友人早已不知所终,这些资深作家、编辑都回到了孩子般的至真至纯,尽情地在草原里挥洒自由的时光。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识记生字词(预习作业中体现)。 2.了解作者,特别是民族和成长经历。 能力目标: 1.准确概括草原特点,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2.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