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中it用法广泛、灵活。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it在句中的用法。一是it的一般用法,基本用法;二是it的特殊用法。我们应更加注意it的特殊用法,以培养和提高自身对英语语言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从语用角度出发,选取中英文物指空间指示词并对其基本用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中英指示词的基本用法包括语外用法、回指用法、篇章指示用法、识别用法。在这些用法中,中英文指示词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差异。本文发现,中英文指示词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这验证了指示词的使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if是英语中的一个常见词汇,可用作连词和名词,用法多变,意义多样。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一个常用词,用法灵活,词意多样,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使用中用心把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探析了if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范丽萍 《阅读》2014,(42):38-40
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出现表达爱好的话题,如喜欢某种水果、动物、颜色、体育活动等,所以like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其实,除了“喜爱”,like还有其他的意思和用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like的几种意思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颜氏家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除去其中表示韵部名称的“为”1见),全书“为”字共有581见。其中动词用法397见,占比68.3%;介词用法71见,占比12.2%;助词用法10见,占比1.7%;凝固结构103见,占比17.7%。可见,本文中作动词和构成凝固结构是其主要用法,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6.
兰心 《阅读》2009,(1):67-67
英语口语里,许多食品、水果的单词还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和用法。你能感受一下句子的语气并猜测这些单词的特定用法吗?连连看。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英语均有使动用法。汉语的使动用法往往可转换为使令类兼语式,英语的使动用法则往往转换为复合宾语。汉英的使动用法有一系列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虚拟语气为例,讨论了英语语法的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的层面,即,形式层面、意义层面和用法层面。这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英语语法的准确性、表意性和合适性。  相似文献   

9.
小苏 《阅读》2013,(5):40-40
同学们,上面两句话中出现了very和very much。它们的意思相同,都表示“非常;很”,但用法却完全不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非常”不一样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何菲 《职大学报》2002,(1):44-46
介绍英语情态动词的几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1.
说“拼”     
近期,"拼"字的释义在原有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外延。本文从语义特点、形式特点和功能特点几方面阐述了该字的这一现象,说明"拼"发展出这样的新义新用法,是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的。  相似文献   

12.
殷商甲骨文时期没有“然”字出现。西周金文时期,“然”的本义为“燃烧”,后来通过假借和虚化的方法新增了代词和连词的用法。这两种用法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断完善和结合,并且在合用代词“然”的情况中,经过语言的演变,“然”的实词义逐渐消退、虚化,让原本独立的两个词凝固成了一个单一的词汇。  相似文献   

13.
助动词是日语附属词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而日语肯定式意志助动词「う·よう」更是日语语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接续规则、意义和用法特点经常被混淆或用错,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唇、眼睛、耳朵、鼻子、嘴等都属于五官词汇,这些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在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中,它们却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本文以这几个词为例,探究其特殊用法的出处。  相似文献   

15.
绥德方言"家"的用法比较丰富,与北京话不同的是可以用来表示类别、时间、方式、状态、语气与作话题标记等。从历时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家"的用法大多数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出现,与绥德方言相关的用法有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有的产生于宋元时期。"家"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同写法,主要有"价""贾""介""假""口叚""加"等。不同的写法,有的是因为用法与最初意义有较大距离,如"价""介";有的是同音字,如"贾""假""口叚""加"。有的是地域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会觉得像get一类的小词不太好学。这个感觉是对的。因为英语中的小词是难点,它们有很多的的用法及意思。Get在英语中,特别是在英语口语中用得相当广泛。下面就对它的主要用法做一下小结。  相似文献   

17.
日语动词「引く」和汉语动词「拉」作为多义词都有很多的意思和用法.本论中将会用对比的方法,就「引く」和「拉」的对应关系,被翻译时和其它动词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在两个词的前后接续和用法上,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小飞蛾 《阅读》2014,(4):38-39
我是乐于助人的for,我经常帮助别人,送人礼物。如:Hereis a doll for you.(这儿有个洋娃娃给你。)如果你认为我就这一点点本事,那你就小瞧我了,其实我的用法可多啦!  相似文献   

19.
“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在先秦文献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意义多样,用法繁复,历来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文章将以《孟子》一书为考察对象,采取定性量的研究方法,从而深入探讨先秦汉语中“以”字做虚词时的语义、语法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通常认为“某”的自称代词用法是由于避讳而形成。笔者以为,唐代自称代词“某”由魏晋时期指代不确定人称的“某”发展而来。“某”自称用法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由泛指向确指的转变,这恰恰适应了汉语表达精密化的需要,反映了汉语无定范畴和有定范畴即对立叉统一的辨正关系。元代以后受语言经济规则和明晰规则的制约,自称代词“某”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