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和需要来分解的。实际上,学生接受的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引领学生,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力的实际效果”,从而进行合理的分解。(课前布置好学生要带的一些简要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2.
力的分解有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和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而进行分解的两个原则。为了在教学中演示力产生的直观效果,设计了一种新的演示实验,即通过力、电、光结合,将力学中的弹性形变通过弹性开关转换成灯炮的亮灭,从而突现了实验的实际效果,能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清晰,运用得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3.
力的分解有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和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而进行分解的两个原则。为了在教学中演示力产生的主观效果,设计了一种新的演示实验,即通过力、电、光结合,将力学中的弹性形变通过弹性开关转换成灯熄的亮灭,从而变现了实验的实际效果,能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清晰,运用得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4.
姜立东 《物理教师》2007,28(4):8-9,12
这节课是“相互作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的一节,难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力的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强,故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难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力的分解是高一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按力产生的效果对斜面上重力进行分解,并且直观地根据看到产生的效果来透彻理解斜面上重力的分解,笔者自制了一个“斜面上物体重力分解演示仪”,在赛课中成为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一个已知力在实际问题究竟该如何分解?这个问题常使很多刚步入高中的同学一筹莫展.下面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来归纳已知力分解的几个原则.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进行分解按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进行分解,这是实际问题中分解力最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1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材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生物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上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落实到教学中则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这个教育理念构建的生物学“菜单式”实验教学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菜单”基础上选做、设计实验 ,大胆构思 ,通过实验研究和验证 ,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二《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光合作用”中的一个学生实验 ,本节课中探索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为教…  相似文献   

8.
《力的分解》,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其教之难,难在“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互为逆运算的两个物理过程,力的合成方法刚刚成功解决,而力的分解,无论是课堂逻辑语言设计,还是演示实验的设计,都不好再作引人人胜的创新安排;其学之难,难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知  相似文献   

9.
分解一个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如图1所示,但这样分解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力常常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分解。  相似文献   

10.
邢红军  宁成  胡扬洋 《物理教师》2013,34(6):26-28,34
"力的分解"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及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第一个"台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其教学活动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示范作用.1当前教学中的两种偏向本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偏向,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代表的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通过"拖拉机拉耙"的例子引入力的分解的含义后,指出了力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  相似文献   

11.
分解一个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如图1所示,但这样分解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力常常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分解.  相似文献   

12.
力学部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力的分解》在力学部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设置演示实验来进行力的分解的教学,层层推进,可促进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难点,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加强力的分解实验教学设计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3.
徐忠岳 《物理教师》2009,30(7):26-28
摩擦力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建立起这两个概念,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然而摩擦力尤其是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俗称“红蜡块”实验)一直以来是中学物理实验设计的难点.如何演示好这两个实验呢?从原理上讲,只要用绳子水平且匀速拖动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绳子的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中 ,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 ,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人们重结果 ,更重一个求知的过程。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培养人才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各种教育手段 ,抓好每一环节。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 ,“问题设计”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1 课前问题设计课前问题设计 ,是教师为新内容做的一项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1 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笔者在听实习教师的课中 ,有两位实习教师均对“生物的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淑敏 《教师》2010,(16):33-33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课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7课的教学内容,是“有趣的变化”这一单元的首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选择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物质现象来研究其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姜立东 《云南教育》2007,(7Z):24-26
1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相互作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的一节,难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力的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强,故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难点上。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 《大气压力》是《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发现大气压力的存在。再在了解其存在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原因,我把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应用分为两个课时分别研究(第一课时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第二课时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9.
<正>"力的分解"是我在组内进行的一次公开课,经过全组教师的评课,得到了各位同仁的认可。这节课是高中生学习物理以来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一节内容,所以教学设计的重心是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感受、认识、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合力和力的分解的概念,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及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  相似文献   

20.
陶成龙 《新高考》2005,(9):14-16
力的分解一般是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进行的,但有时也需要按照研究问题的方便来进行(如经常用的正交分解法),因此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很多同学还是无法将力进行正确的分解,导致解题受阻,下面举例说明力分解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