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而小说重要的是要写好人物。本单元教学突破口应选择在“怎样写人”上,准确说就是:“塑造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按说,学生进入初中后,已接触过一些小说。但由于编者的侧重点要么是让学生从再现生活画面的写人记事中去了解生活,要么是对记叙要素的掌握;要么是为了把握记叙的详略繁简。所以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小说的特点,在一般记叙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怎样写人”,继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怎样把握小说情节,怎样结合背景把握深刻思想意义,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这一单元的教学有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性。这是选择“怎样写人”为突破口的理由一。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人物通讯,记叙了崔国政烈士的母亲温桂琴的事迹。它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复杂,人物描写深刻,阅读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 一、本文用序数词标出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每一部分的层次如何?写了什么?从三个部分的内在联系,说一下全文记叙的顺序和线索。二、文章第三部分说温桂琴“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如何认识这句话的作用?怎样理解“普通”与“伟大“这两个反义词表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课文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普通而伟大的品格的?由此联想学过的课文中类似这样的母亲,还有哪几个?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最可贵的共同之点是什么?应受到怎样的思想教育? 三举例说明本文人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巧妙地找到阅读的切入口,促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不管是文本的情节、题目还是文本中的各种细节,都是阅读的切入点,只要找对切入点,就能找到探究文本的突破口。一、复述情节,整体感悟对于情节丰富多彩,人物生动多姿的小说来说,用复述小说故事情节的方法作为切入点,促进  相似文献   

4.
[案例说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篇幅较长,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或放任自流,读读了事;或面面俱到,流于肤浅。这样处理往往费时不少,效率不高,难免留下遗憾。如何长文短教,且教得深入?如何利用自读课,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呢?关键在于选好切入点和兴趣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究,取得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笔者做了如下尝试:[案例描述]一、导入激趣——一曲悲歌传千古课前播放歌曲《杜十娘》,上课伊始便提问:这支歌曲的曲调有怎样的特点?歌曲中的杜十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这首歌的曲调哀婉凄…  相似文献   

5.
(四)抓住人物的言行阅读写人的文章我们已经知道,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作者通过一篇文章要告诉人们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往往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阅读写人的文章时,首先要反复地读文章,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抓住事件中人物的言行来读,可以先将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画出来,想想人物这样说、这样做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特点。新课标·六年级同步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 ,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一、因文阅读 ,定向思维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的类型 ,是记叙类、议论类还是散文类、小说类 ,只有明确阅读材料所属的类型 ,才可能根据每类文章的相关知识去定向思维 ,通过阅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比如所给材料是一篇散文 ,我们就要懂得散文大多是用散碎的片断连缀组合而成的 ,需要我们挖掘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基本看法和评价 ,或受文字内外的氛围、情调和情感色彩 ,从而把握文章主旨。这就要求我们懂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分析零散的材料 (“形”)去综合概括文章…  相似文献   

7.
四 扩读  扩读 ,要求一个“配”字 ,一个“补”字 ,它解决的 ,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扩读 ,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 ,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阅读 ,但却与教材阅读息息相关。没有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刻了解 ,就难以找到与课文相配读的文章。所以 ,扩读是对阅读教学的直接的有显性作用的阅读。扩读 ,实际上是教材阅读中的一种板块粘连式的艺术 ,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 ,从某种角度出发 ,进行扩展式阅读 ,为课文找到扩读、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 ;就是由…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题:在记叙中抒情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依次阅读课本的“作文范围”、“参考题目”、“作文要求”、“作文提示”。 (“参考题目”提前,以便有的放矢地阅读“作文要求”和“作文提示”。) [难点点拨] 一.记叙的要求是形象具体,难点是要求写某一片断而能让读者把握住事情的来龙去脉。怎样解决? 解决办法:1.落实记叙六要素。2.事情的前因后果用略笔,而“片断”的关键处用详笔,重点写出如何“精彩”或“动人”。二.怎样抒情才自然妥贴? 解决办法: 1.选好抒情的位置。第一大题:在“难忘”点抒情,在“精彩”点抒情,在“动人”点抒情,在“会见”或“道别”的感受中抒情。  相似文献   

9.
在“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中,老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引导呢?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的切入点,以点带线,推进阅读。这个切入点就像建构主义倡导的“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让学生沿着支架一步步向上攀升。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关键词语设计切入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出自名家之手,那些经典之作的“文眼”往往就是一个词语,找准了这个重点词语,就有了切入点。比如,老舍先生的《林海》,课文中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就是课文的关键词。抓住这个词语来阅读,就能读懂课  相似文献   

10.
路路通:在我的作文后面,老师总是用红色笔批道:“文章层次不清”或“请注意文章的层次”,请问大鼻子李教授,什么是文章的层次呢?大鼻子李教授:文章的层次就是文章记叙事件,或者记叙人物所遵循的叙述秩序。记叙事件时,文章总必须是有头、有尾、有发展过程的,记叙人物时,文章总应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三篇讲读课,一篇自读课,各课的学习重点各有侧重。但无论怎样,写小说,重在写好人物;读小说,自然就要体会作者怎样刻画人物。单元教学要求指出了两点:“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但环境是为写人服务的,人物离开了环境,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性格形成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因此,我认为两个问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一个问题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即“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突破口 人们要获得知识和能力,就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信息从哪里来?报纸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要“养成读报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读报能力,我以为,应以“读报应该怎样去读,读些什么“作为读报单元的教学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张弢同学: 读你的文章,我的心有点儿颤动、眼有点儿潮润。的确,我被感动了,被你的文章中的那位失学少年——挂香的人格力量感动了。你写的是一篇虚构的小说?抑或是一篇记叙真人真事的散文?这部无关紧要,只要你笔下的这个人物能感动读者,就说明她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至少我相信。  相似文献   

14.
对阅读教学现状稍加研究,我们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学生阅读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走马观花”——耗费了大量时间,也阅读了相当数量的文章,但最终却收获甚少。学生在阅读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常常是:我应该读些什么?我该怎样进行阅读?“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众多还未成为“成熟读者”的中学生的主要困惑。有鉴于此,我认为,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中学生,亟待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阅读规范——这实际上等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学生可以借此得到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得到效果更加明显的阅读实践机会,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挑选的,它们文质兼美的。那么,如何使学生顺利把握其中的内涵,品悟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呢?教师必须善于抓住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作者、走入文本。那切入点是什么?就是授课的起始点。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阅读赏析的突破口,由此入手阅读,可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刻处。"可见,切入点,它可是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用“栩栩如生”一词来形容一篇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好。栩栩就是“生动活泼的样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记叙类文章的核心是写“人”,人是万物之灵。人对于人最感兴趣。不同体裁的记叙类文章,对写“人”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点是共同  相似文献   

17.
现在读诗的人少了,读经典小说、戏剧读出经典的更少。面对经典,我们读得粗糙,读得浮光掠影,满足于简单化的情节疏理和人物图解,成为经典小说、戏剧阅读的匆匆过客,如何读得出新教材中小说、戏剧的“经典”?笔者以为,不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验接受与体验发现两相结合,寻找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一方面作为突破口进行读解把握。  相似文献   

18.
一、记叙文1.通过抓记叙要素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在找人物要素时,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明确谁是主人公;在概括事情经过这一要素时,可以根据“谁”“、干什么?”这一问题来概括。如果文中写了好几件事,就可以根据它记叙的顺序依次归纳出来。这样就能快而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在学习初一上学期《我爱读书》时,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觉得其内容较杂乱,就可引导学生找出表时间的词语,并看看在这些时间里“我”是如何读书的,即找出“我”爱读书的具体表现,然后再概括板书如下:2.通过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来了解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任何的语言文字都能传达特定的情感.无论是记叙议论类的散文小说等,还是说明类的科学小品。只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记叙议论类文章情感美感一读就会感悟到。作者的观点明确、立场鲜明,学生有时自己就能感悟.或者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把握.但是说明文一般只是让人感觉在介绍知识.情感美感很难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方法指导 1.概览参读提示,明确说明对象,透过其中所提出的“图书馆是怎样一个地方?一些有成就的人是怎样利用图书馆的?图书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如何?图书馆有哪些业务工作?”几个问题,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2.浏览全文。看文章是如何回答参读提示中的问题的,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总的直觉的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