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报业新军。但毋庸讳言,县市报由于覆盖面小,办报力量薄弱等原因,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 县市报应如何面向市场?县市报发展路子究竟该怎样走?笔者在县市报社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对这些问题有过较多的思考。在此,结合我们仙桃日报社的实践,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市场体制给予县市报的机遇多于挑战。更新观念,转变办报模式,出路就在脚下 市场经济体制对县市报的影响是空前的,它既给县市报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县市报的广告经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作为县市区域报经营支柱之一的政务信息市场,受相关政策制约而严重受挫,致使报社整体经营大幅缩水.然而,瑞安日报社更新观念,两头并进,抓住媒体融合的战略机遇,继续强化媒体资源与行政资源的有效对接,跨界进入当地智慧政务建设,多元开掘政务信息市场的“蓝海”,探索并求证县市报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以此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8月24日至26日,首届湘鄂赣毗邻县市报协作会在湖北通山召开,三省九县毗邻的修水报、赤壁报、临湘报等9家报社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湘鄂赣毗邻县市山水相连,且均属革命老区,毗邻县市报社每年召开一次协作会,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县市报业的共同发展。首届湘鄂赣毗邻县市报协作会在通山召开@晏立东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50多家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开始转型。2009年来,县市报的广告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增长性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日报。县市报如何取得收入的快速增长?本文作者介绍了县市报经营大市场类周刊的运作之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县市报经营改革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县市报高层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该数据分析了中国县市报经营改革的现状.研究发现县市报经营状况要好于官方统计中的县级报纸;县市报普遍开展了数字出版转型尝试,但盈利前景和信心略显不足;体制束缚、当地经济总量制约是县市报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传媒环境变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前景,提出4点对策:县市报未来应借助数字出版,突破体制束缚;树立本地新闻信息优势,获得区域广告市场竞争优势;把握居民信息需求,调整内容结构和报道姿态;深化数字化转型,把握城镇化机遇,加强与相关产业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6.
县报无论从地域、读者群、发行量上讲,在媒体中开展广告业务都处于劣势地位。怎样开辟县市报广告途径?这是县市报广告同仁们当前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试图以《襄阳报》近年来的一些做法,就开辟县市报广告途径问题一抒管见,以期就教于广大广告同仁。 就广告工作而言,县市报有哪些优势呢? 其一,县市报离读者近,传递信息快,读者稳定,可信度高,有特殊的版面空间,选择性大,便于保存,同时广告制作简便,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7.
目前,县市报广告经营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有难度,也有困扰。那么,如何从困扰中挖掘潜在优势,从商品经济的洪流中寻找发展契机,努力开拓县市报广告经营业务呢? 避“工”就“商”县市报仅局限在本县市范围内发行。但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却面向全国,有的甚至销往国外。产品的大范围销售与报纸的小范围发行,明显地暴露出县市报广告效应之弱点,这与全国发行乃至向国外发行的中央、省、地级报纸相比,形成了无法抗衡的态势。县市级报纸广告常是“找米下锅”,有时甚至是“空着锅子烧不成饭”。举一个例子:我们余姚报是周二  相似文献   

8.
崔益稳 《传媒》2007,(9):32-34
数字诠释变化:市场已经改变命运 当时管理层以4项指标来决定县市报的去留:当地人口50万以上、GDP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亿元以上、报社年广告收入400万元以上,当时全国能够跨过这道门槛的县市报不足15%.《市场决定命运》一文这样解读:这道门槛不是人为因素的作用,而是报业的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看来,这四项经济指标的设定是煞费苦心的,地方区域"大指标"和报社"小指标"互为制约,从外部市场容量和内部市场能力两方面,框定了一个报社的市场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县市报广告经营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有难度,也有困扰。那么,如何从困扰中挖掘潜在优势,从商品经济的洪流中寻找发展契机,努力开拓县市报广告经营业务呢?避“工”就“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媒体的增多,党报的广告经营越来越艰难,广告收入连年滑坡已成普遍现象。同时,多数地方的财政已给报社断“奶”,许多地市报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广告经营如何冲出困境、求得报社发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出版视野》2008,(3):28
4月28日.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四届第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我市酉阳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7家县市报社负责人及特邀嘉宾参加了会议。会议以“中国县市报创新发行”为主题,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全国记协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与会代表深入讨论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县市报的发展方向.并就县市报创新发行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的“生存、市场、办报”问题是新形势下县市报迎接挑战、夹缝求生的基本问题。 一、充分认识县市报存在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县市报办成党和人民的“传声筒”,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县市报已达到500多家。县市报为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文明知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在大是大非面前,县市报都能发挥自  相似文献   

13.
常峰 《传媒观察》2014,(8):43-44
正●2013年7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百强报刊",是入选的全国唯一一家县级报。●2013年10月,获评中国县市报研究会"2012年度全国县市区域报最具实力媒体奖"。●在全国县市报中率先出版双面彩印对开大报,发行量多年保持5万份,位居江苏省县市报第一。●以建设全媒体为目标,做好"三报一网"互动融合,搭建常熟新闻网、手机报、"民情在线"论坛、"常熟在线"手机客户端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依托主流媒体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壮大文化产业,多元化经营稳步迈进,会展经济、文化培训、出版等各项事业发展形势喜人,2013年报社综合营业额超5000万元,其中全媒体广告收入超3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呢? 与中央、省、地(市)党委机关报一样,县市报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耳目,社会效益是第一标准;但从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而言,报纸又是特殊的商品,同样要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只有读者认可,报纸才有市场。因此,县市报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找准位置。 县市报的消费群体在哪里?县市报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性、接近性,这是县市报的立身之本,也是它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市报的市场在农村,其目标对象应锁定在乡…  相似文献   

15.
在县市报这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中,萧山日报的综合实力和经营总收入、总利润等指标位列全国县市区域报首位,成为县市报改革创新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之一,也为县市报创新发展的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年会,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全国百余家县市报的社长、总编和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紧紧围绕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新世纪如何进一步办好县市报进行了深入探讨,有10余家报社的代表在会上发言交流。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由36人组成的理事会。在三届一次理事会上又选举诸暨日报社长周光荣担任会长。()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在浙江义乌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周文华  相似文献   

17.
张剑秋 《新闻实践》2007,(10):60-61
2003年的报刊治理整顿,使县市报经受了一场"凤凰涅(?)"般的报业改革。萧山日报在这场新的报业竞争中,以转型为契机,创新发展理念,顺利度过了适应期、磨合期,走上了较快的发展轨道。至2006年,主业广告实现收入3500万元,较改革前的2003年翻了一番多;多元经营从无到有,实现收入1300万元,较好地改善了报社的收入结构,增强了报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辑部 《传媒》2003,(11):36-36
停办县市报是今年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农民负担工作中的一场重头戏。今年7月,中央决定,县(市、旗、城市区)不办报,只允许保留极少数已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有办报基础的县市报——当地人口在50万以上、GDP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报社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并经严格评估论证后,符合条件的可由地市级党报或省级党报有偿兼并。 县市报何处去?本刊在今年第8期特别策划了《市场改变命运——县市报之归去来兮》等一组文章,初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县市报的出路问题。三个月后的今天,县市报停办与否的命运大致尘埃落定,绝大部分县市级党报被停办,只保留一小部分经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县市区域报替代县市报的第十个年头。在那次报刊整治中,为了区别对待、科学取舍,只允许保留少数地方人口50万以上、GDP不少于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以上、报社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的报纸。在这4个硬性指标的划定下,当时全国接近400家县市报最终保留下来的只有48家。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县市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7家县市报建起了新闻网站或电子版,还有一些报社正在积极筹办之中。一些县域新闻中心,也建起了新闻网。要办好县市报新闻网,拓展县市报新闻网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正确处理报网关系,用心呵护新闻网县市报作为县市区域性报纸,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传播信息,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时期仍将起到其它媒体不可代替的作用。办好纸质媒体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是报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在搞好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