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侃 《浙江档案》2005,(5):20-21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对坚持华中敌后乃至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战略支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连夜搬兵     
新四军在黄桥取得东进决定性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泰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黄桥决战胜利后较早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府. 新四军东进后,在苏北广大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这对日军和伪军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他们为了挽回失败,于1942年春掀起了“清乡”“扫荡”计划,妄图一举吞掉我抗日军民,以巩固他们的地盘.虽然是垂死挣扎,但一时还真有点鬼哭狼嚎的声势.我根据地军民在上级党政组织领导下,展开了强大有力的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侵略保卫国家战争中最波澜壮阔的一次战争.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系统地研究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总结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韦泽洋 《档案与建设》2013,(9):34-36,45
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北至陇海铁路、西达汉水、东临黄海、南起富春江,横跨苏、皖、豫、鄂、浙五省,包括苏中、苏北、苏南、淮南、淮北、皖江、豫鄂边、浙东八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25.3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420余万。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为夺取抗战胜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创作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突出标志就是文学创作。抗战期间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抗日战争成就了中国新闻界大团结的时代,孕育了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真正大发展的时代.抗日战争的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刊,仅解放区的报刊总数约计达到400种之多.这些报刊在抗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为抗战胜利发挥着舆论喉舌的作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就是抗战时期山东地区战火中的一支神笔.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述评了活跃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一是述评了从《时事简讯》到《新浙东报》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报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二是述评了《战斗报》、《解放周报》的创办对浙东抗战并取得胜利所起的宣传与鼓动作用;三是述评了浙东印刷厂与浙东韬奋书店对浙东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丽  王家平 《兰台世界》2012,(19):50-51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民主对于抗日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1]274因此,党把抗日和民主结合起来,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各阶级、各阶层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制定颁布一系列指导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及条例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为了动员一切可以  相似文献   

8.
徐莉 《出版广角》2015,(12):58-60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纸和刊物,出版了许多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论读物等,这些新闻出版物,在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政策、对敌斗争和联系群众、团结抗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和作用.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其独特的办报办刊特点和理念,也成为新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宝贵财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时间跨过了半个世纪.欢腾的火光似乎仍在眼前闪耀.胜利的锣鼓似乎仍在耳边震荡.那是1945年8月11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庆祝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一个狂欢之夜.  相似文献   

10.
整风以来,我们的报纸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表现在报纸与群众的联系大为增强了,与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各种实际运动的联系也大为加强了。我们有许多记者和通讯员,散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个角落里,他们把每一地区各种工作的经验反映到报纸上来,经过报纸的公布,使大家来效法好的经验,对于坏的经验则有了“前车之鉴”。这样,报纸对于运动的指导作用也就加强了。  相似文献   

11.
三里庄战斗     
<正>血战三里庄,是发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清河区的一次著名战斗。三里庄地处垦利、广饶、博兴、蒲台四县交界处(现属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是进出垦区根据地的咽喉要地,也是国民党保安十六旅三团——成建基团的顽固堡垒。1943年5月28日夜,八路军山纵三旅在杨国夫、刘其人、郑大林等将领的指挥下,以牺牲两个连的代价,拔掉了三里庄这颗楔入抗日根据地的钉子,为夺取反“扫荡”胜利和战略大反攻开辟了道路。战斗中,爆破队长侯登山舍身炸敌堡,为我军打开了胜利之门。血战三里庄,也以其惨烈程度与重要意义,永载清河抗日史册,光照千秋。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中共北方局派汪之力、高鹏等中共党员到北平近郊开展抗日工作.同月,八路军总部派赖富、吴伟等12人和中共北平地下党员胡敬一在青白口成立了平西游击支队.1937年10月,中共北方局派苏梅、陈群、陈仲山开辟抗日根据地.11月,中共河北省临时省委派胡景翼、刘杰等建立中共宛平县临时县委.1938年2月,晋察冀军分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奉聂荣臻司令员命令,率独立师三团挺进平西,3月建立了3个县委和抗日民主县政府.在涞水县的马水村组建了中共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在涿鹿县的谢家堡村建立了宣(化)涿(鹿)联合县,在宛平县的斋堂村建立了宛平县.至此,形成了以百花山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平西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战略要地,包括宛平、房山、良乡、涿县等12县的大部分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平西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地方政权和革命武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平西抗日根据地是北平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而房山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前沿,是平西抗日根据地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  相似文献   

13.
(一) 《晋察冀日报》(它的前身是《抗敌报》)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创刊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祭冀边区的五台山麓,到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四日,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和晋冀鲁豫、晋祭冀两地区党报合并改出《人民日报》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在抗日战争初期创刊,在解放战争胜利中结束,出版了十一年六个月零三天。十一年半中,它与晋察冀根据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在反围攻、反“扫荡”中始终坚持了报纸的出版。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边区对敌斗争是频繁的艰苦的。因为晋察冀党的组织,正确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路线,抗日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都发展得很快,人民民主政权建立起来,一个以五台山、恒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抗日战争成就了中国新闻界大团结的时代,孕育了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真正大发展的时代。抗日战争的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刊,仅解放区的报刊总数约计达到400种之多。这些报刊在抗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为抗战胜利发挥着舆论喉舌的作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就是抗战时期山东地区战火中的一支神笔。  相似文献   

15.
王艳梭  王飞 《档案天地》2012,(12):13-1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时期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抗战中我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  相似文献   

16.
"敌进我进"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一个重要战略转折点,它改变了敌我双方在战争中的地位。在"敌进我进"战略方针制定实施之前,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对日军的斗争中基本上处于"被动者"的角色,忙于应付、招架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敌进我进"贯彻实施后,敌后战场的局面得以改观,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逐渐掌握敌后战场的主动权。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敌进我进"正确解决了对日占区的政策问题,该政策的实行不仅使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渡过1941至1942年生存危机,而且推动抗日战争走向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在日本侵略军队四面包围中,曾经在晋、豫地区,建立了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一块根据地建立较晚,它在著名的山西中条山区,包括:山西的踢城、晋城、沁水、翼城、绛县、垣曲和河南的济源、沁阳、孟县。我们三十二个同志在这块根据地里,创办了一张四开小型报纸,并在战斗中坚持了报纸的出版。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在日军的封锁之下,克服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缺乏、原料供应困难等问题,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关于根据地的兵工企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已经有所探讨,但仍  相似文献   

19.
《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是范长江1946年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新闻讲义.抗战胜利后不久,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苏北重镇淮阴进军.9月,淮阴解放后的第二天,范长江等人进入这座古城接收敌伪印刷厂,重建新华社华中分社,筹备《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出版和筹建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新专的筹划工作由谢冰岩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20.
开明士绅,是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过去,我们大多从政治方面讲其作用,很少再加以深化,这使我们对开明士绅的理解只局限于一个方面。实际上,开明士绅在根据地的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及社会救济等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根据地建设和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们的这些功绩,不能抹煞。本文拟就华北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的贡献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