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足球队兵败伊尔比德,再一次被拒之于世界杯大门之外,痴情于中国足球的我彻夜难眠。某夜恍惚睡去忽发一梦,梦到了一段“公案”:法官:关于某些舆论状告中国足球队洋教练施拉普纳是“国际骗子”一案,现在开庭。原告,你告他是“骗子”,可有什么根据吗?某些舆论(理直气壮地):当然有。一年前我们花了三十万美金请他来,就是为了能让中国足球队出线。可在他的指挥下,中国队连小组都没有冲出去,这是历年来最糟糕的一次。钱拿了,事儿没办成,他不是骗子是什么?施拉普纳(急于申辩状):我冤枉啊!当初中国足协聘我时说得清楚,请我来任务有二:一是带领中国队打好世界杯外围赛,二是传授先进经验,在整体上提高中国教练的水平。这一年来我一直为这两个目标花费着极大的心血,凭什么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就说我是“国际骗子”?某些舆论(得势不饶人状):你还别喊冤,你难道忘了我们为你花了多大心血吗?你所到之处,我们无不象欢迎国家元首一样地欢迎你,唯恐照顾不周。总之一句话,只要你能带领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让我们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施拉普纳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足球队第一位外籍教练。 应该说最初见施拉普纳完全是好奇心的驱使。那一阵在龙潭湖国家队训练基地四周,每天都有一大帮球迷聚集于此,我本是不喜欢凑  相似文献   

3.
拖拉普纳担任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已经一年,他的一套训练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历史必有定论,本文无需涉及。但是,作为一个德国人.他的那一套思维逻辑、生活习惯乃至工作方法能让中国人适应吗?国人对他的期望乃至给予他的礼遇是否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常人?读者看过德国《明星周刊》记者哈尔博格和施密特发表在该刊第22期上的这篇文章后,也许会找出确切的答案应该说明的是,原文题目为“中国的皇帝——施拉普纳”。译者特在“皇帝”的前面加上“足球”二字,目的是给  相似文献   

4.
在京城的球迷圈中有一位领袖级的人物,他便是有“施拉普纳”之称的王占军。作为一名老资格的球迷,王占军必然要与一个场所、一个中国足球史永远也不会忽略的场所结下不解之缘。它,便是已经经历了风雨四十年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相似文献   

5.
古广明寻踪     
数月前,当德国著名足球教练施拉普纳决定来华执掌中国足球队帅印时,中国人谁将出任施氏的主要助手,便成为广大球迷的热门话题。是徐根宝?是李应发?还是王后军……球迷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6月初,中国足协通过新闻媒介宣布应施拉普纳要求,正式邀请古广明为施氏助手。这消息使广大球迷既意外,又惊喜。意外的是古广明这位叱咤风云的前国脚早在7年前便金盆洗手告别足坛过洋留学,近年来他重披战袍在国外走红,恐难归国。惊喜的是,这位深受广大球迷爱戴的古仔赤子之心未泯,慨然应召归国,协施拉普纳重整足坛,二人珠联壁合,我国足坛大业中兴可谓有望矣! 古广明1959年1月31日出生在广州,从小就酷爱足球,8岁时就成为绿茵场上的小足球队员,9岁时进入广州著名足球重点小学素社直小学。12岁又闯入广州市中心体校的大门。古广明天资聪慧又刻苦好学,在该校足球教练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球技长进颇快,不久他便成为学校足球队的拔尖人  相似文献   

6.
从施拉普纳到拉德中国足球的悲壮曲,一直奏了许多年。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超级大国”,足球运动一直上不去。提起中国足球,或叹息,或伤悲,甚至失望,更有不少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苏永舜到高丰文,一次次的捍师壮行,又一次次的折戟沉舟,中国足球灾难深重。“请进来”刻不容缓。于是,就有了施拉普纳这个洋教练。由德籍教头施拉普纳统帅的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预赛上魂断伊尔比德,又一  相似文献   

7.
李央:施拉普纳终于正式移交了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的大印,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我觉得中国足球的这段风云史终于画了一个句号。这个句号,同时也是下一个宏篇巨制的卷首语。施拉普纳“神话”好象一下子被破译了,就象一部侦探小说,前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推出了好多情节,最后一看结果,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8.
他是这个世界对小小罗和范尼情有独钟、跑得最快的球迷,他是这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球迷,他是这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谜,他是这个世界……他是乌塞恩·博尔特,如果他没有足球这个爱好,我们真的以为他是外星球派来的人。  相似文献   

9.
足球是圆的。这里有最痴心的等待,最激情的爆发,最狂热的追随,最无奈的守望。中国足球就让中国球迷在2001年高兴了一回,随即又陷入了重重劫数。球员们踢着黑白分明的足球,中国足球的前途,看起来却仍然是混沌一片。我是球迷第一次看球是1990年的夏天。年少的我,看到了势如破竹的东道主意大利,看到了马拉多纳如鬼魅般的身形,看到了稳步前行并最终夺冠的德国战车,以及输掉比赛后潸然泪下的加斯科因。他们让我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所在,从此我喜欢上了足球。 1993年,我被"神话"般的施拉普纳所倾倒,守在电视机前为中国足球队加油。但那一年,中国队冲  相似文献   

10.
由施拉普纳先生与国内热心支持中国足球事业的企业家共同出资创办的,以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支持中国足球腾飞为宗旨的浙江老纳酒业公司4月16日在杭州五洲大酒店正式开业。同时公司在中国足协支持下独资组建的拖拉普纳足球队亦宣告成立,该队赴德留学计划即将开始实施,并宣布向全国征求组建施拉普纳足球俱乐部的“落户”地。 热心的球迷朋友都知道,施拉普纳自从五年前担任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后,就与中国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未能带中国队冲出亚洲,可要在中国足坛有所作为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这几年中,老纳一直关注着中国足球——充当中国足球顾问,带领德国球队来华比赛,介绍组织安  相似文献   

11.
英国“足球绅士”博比·查尔顿惦记着他,甚至八年之后,他仍向中国记者询问:“大孩子”怎么样了? 施拉普纳赞扬过他:“他是中国最具职业精神的球员!” 球迷们关注着他,他那头球施射的本领独步球场,无人能敌,好一个“金头”!  相似文献   

12.
邀月 《当代体育》2008,(5):12-14
在中国,有多少德国球迷我不知道,可有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但凡德国球迷一定就是巴拉克球迷。很难具体解析出这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但让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个叫做米歇尔·巴拉克的男人身上,集结着德国人以及德国足球的全部品质。执着、骄傲、坚韧、顽强……再没有一支球队比德国队更配承受起如此鲜明的褒奖,也再没有一个球员比巴拉克更能代表球队的这种品质。正因为如此,当米歇尔在蛰伏了7个多月后重返赛场,即便是重返此前根本算不上成功的英超,谁又敢小瞧这个德国人的能量,一个代表了一国足球精神的球员,他可能不会很快爆发,却绝不会永远沉默!  相似文献   

13.
米卢,这个南斯拉夫的老“游击队长”以其神奇的经历,特别是对中国足球队的神奇改造,给中国足球界上了生动的一课。米卢的神奇,并不在于一场乃至数场比赛的胜利,也不在于他把中国足球带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而在于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快乐足球。中国足球的落后首先在于理念的落后,在于自我封闭在一个固有的圈子里,陈陈相因,师徒相授,老套子,老办法,老规矩,中国足球的包袱太沉重。背着四十多年累积的包袱去冲  相似文献   

14.
法师与狗血     
汉语里常用“狗血喷头”来形容痛快淋漓地骂人。许多巫术盛行地方的人们则相信:家中闹鬼,泼狗血是驱邪的有效偏方。这两件事在本源上并无关系,但如果要痛快地骂人,总以揭老底最解恨。所以狗血喷头似地咒人,与巫师作法泼狗血让邪魔现形颇为神似。1993年5月,中国足球队在约旦的伊比尔德大败,有人便将一盆狗血浇到施拉普纳的头上,本来,施拉普纳是中国请来为足球驱邪的“法师”,但他驱邪未成却“作法自毙”,反而在一盆狗血中现了自己的“原形”。  相似文献   

15.
施拉普纳几乎是中国足球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伊尔比德他让中国人彻底地相信毛泽东的名言:“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可是施拉普纳有着可敬的中国情结,现在的他是中国足协的技术顾问,依然倾力提高中国足球水平。他带领着一个工作小组,为培养中国足球坚实的基础而不懈努力;而且他还帮助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德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同是洋教练,同是东亚足球,又几乎同时上任,一个荷兰人奥福特把默默无闻的日本足球推向了顶峰,而一个德国人施拉普纳却伴随着他的心血——中国足球跌进了深渊!何以如此,这是人们颇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因为在此之前中日足球双方似乎相差不多。在88年汉城奥运会的亚洲足球预赛较量中,中日双方打成2:1,最终  相似文献   

17.
久经磨难的中国足球和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中国球迷伴随着中国足球队渡过了四十年风风雨雨。这些爱球、懂球达到了迷恋程度的人们,是多么希望能亲眼目睹中国的足球健儿能靠自己真正的实力冲出亚洲,拼搏于“世界杯”大赛的疆场。然而。又一个四年过去了,中国足球队在狮城与卡塔尔最后一战的失利,使球迷们的希望成为“泡影”。这些曾为中国足球队  相似文献   

18.
记得沈阳球迷同仁有句名言,叫做“足球是我们心中的太阳”。这是痴球者的肺腑之言。球迷者,迷球也。说心里话,作为球迷,当然喜欢观看巴西、意大利、德国以及世界杯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和实况录像。但仔细想来,我们还是要花更多的时间,观看自己的球队——中国足球队的比赛。尽管我们多年来处于“痛心疾首”之中,但我们仍喜足球未心死。不论职业,不分性别,不管老少,喜爱足球者众。明明白白我的心,中国球迷真痴情。现如今,人们还是从这个黑白相间的皮球中去寻找解脱痛苦、排除困惑的钥匙。这就是球迷的禀性,酷爱足球的天性。不然,足球又何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呢? 自从去年中国足球队兵败伊尔比德之后,“立足国内,扎扎实实地搞好国内联赛”,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界和广大球迷的共识。为了搞好今年的足球甲A联赛,中央电视台也第一次安排了现场直播计划。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足球俱乐部,各队都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沈阳、上海、广州等队,还聘请了外籍教  相似文献   

19.
您想想,球迷眼巴巴地盯着,这个杯那个锦标在那儿放着,可中国队就是屡战屡败,沾不上边,您说败不败兴。可咱也不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的施大爷就认识到:“在亚洲,谁能打垮中国队?没有!我们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这大概不仅仅是施拉普纳的足球心理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是沈阳市文化局的干部,也是一个“超级球迷”,用他自己的话说:“足球是他一半的生命。”近年来,在省内外的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有关足球的文章和文艺作品。中国足球队狮城失利,使中国足坛又罩上一块阴云,人们欲哭无泪,而本文作者却含着眼泪奋笔疾书,这里凝聚了作者对中国足球的一片热诚和厚望,言辞难免有过激、偏颇之处,有些观点难免会惹恼某些人,然而,带点刺激总比麻木要好些,因此,编者愿广大读者和中国球迷继续为振兴中国的足球交流下感想和见解,本刊将不惜页码为之提供争鸣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