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她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的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里凭借自己的技巧终达权力巅峰;作为皇太后她在男权世界里纵横捭阖,操权柄于股掌之中;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局面。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慈禧到底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一生,她又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数千年未见之变局”呢?  相似文献   

2.
里一 《档案时空》2005,(3):37-38
光绪二十一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上光绪皇帝一路逃到了山西太原。此时,慈禧不仅为丢失了皇太后的威严而发愁,更为生活上的事而发愁。原来,因急于逃命,她手头十分紧,已到了要向地方官伸手的地步了。太监李莲英四下放出消息,暗中用卖官来帮慈禧。要说当时的官员,许多都是花钱买的,见慈禧已有卖官的意图,很多人想趁国难之时,便宜捞上一个大官当当。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走向共和》在国内掀起了一浪从未有过的近代史热。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大批观众认为该剧是在为反面历史人物翻案。历史上的慈禧到底是什么样子?《走向共和》对慈禧的诠释是否准确?文化程度不高 传世资料少 著名历史学家、安微省社科联的翁飞先生认为,慈禧虽然多年执掌大清皇权,但她文化程度不高,留下的文字非常少,研究起来很困难,慈禧发动过三次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如果没一定的政治手腕,这些事情是不可能办到的,她在清末政治  相似文献   

4.
慈禧观戏     
一凡 《湖北档案》2009,(8):37-37
慈禧太后虽然头上顶着"老佛爷"的光环,其实骨子里也无非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普通人相同的爱好--看戏. 慈禧看戏有许多癖好.首先是避讳.慈禧属羊,所以带"羊"字的<变羊记>、<苏武牧羊>、<龙女牧羊>等剧目一律不能唱,唱词中更不准出现"羊"字.<玉堂春>里有一句:"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为了避开"羊"字,伶人陈德霖只得改唱:"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有一个著名的武生王福寿跟人合伙开了间羊肉铺,本来和唱戏毫无瓜葛,可也照样犯了忌讳,慈禧从此不再赏赐他,吩咐说:"不许给王四(王福寿)赏钱,他天天剐我,我还赏他?"  相似文献   

5.
大沽位于天津东南,海河入海的东南,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是通向北京的门户,乃天津的海防要隘,军事地位十分重要。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陆续对大沽炮台进行了修复和改造。到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之前,大沽炮台数目由原来的6应减为4座,南、北岸各两座,炮台的...  相似文献   

6.
周末人物版如何定位万强长江日报人物版是该报1994年扩版时增加的一个新版头,在全国许多报纸纷纷扩版的情况下,作为中心城市市委机关报周末版的一个专版,如何做到既有高品位,又有可读性;既服务中心,又生动活泼,一直是编辑部同仁探寻的问题。作为党报的人物版,...  相似文献   

7.
佚名 《湖北档案》2003,(5):47-47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李鸿章为让慈禧亲眼目睹新式的“交通利器”火车为何物,以促使“老佛爷”支持洋务派在中国兴修铁路的奏议,特地在中南海的瀛秀园与北海的镜清斋(现名静心斋)之间,铺筑了一条长约3华里的西苑铁路(窄轨),并从法国订购了一台机车和6辆客车。 该年冬天,西苑铁路竣工,火车也运抵北京。6辆客车中,有“上等极好车1辆,上等坐车2辆,中等坐车2辆,行礼车1辆”。每辆客车的长度为3至4丈,车厢内“两列纵向座席可容28人”。不过,可笑的是,当它沿着太液池西岸缓缓启行时,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美国年轻画家卡尔(清译柯尔乐,Miss Katherine A.Carl)由美国驻华公使康格的夫人引荐,在颐和因为慈禧绘画肖像。画像完成后,于光绪三十年运至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上展出,让世人第一次目睹了清朝皇太后的仪容。圣路易斯博览会结束后,清政府将该画像赠与美国。现从馆藏外务部全宗档案中选出相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赛平 《视听纵横》2005,(3):119-119
细节,在学创作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有人将它誉为学的生命,有人说它是学的细胞。同样,细节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广播人物通讯写作中,也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的。有时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语,恰恰能最准确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广播人物栩栩如生,增强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物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关注重点,有关各类人物的书,层出不穷。我在《世界大人物》丛书的序言中说过这样的话:“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人有过多少,恐怕难以数清,能称得上‘人物’的却是少数……”而我们常说的杰出人物,就是各种人物中的最为出色者。在中国,杰出人物历代都有,但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时代杰出人物的作为和影响也有程度的不同。多年来编辑和写作有关人物的图书,使我感觉到,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最为突出,其问不但人才众多,而且出自各个方面,其作用也是划时代的和开创性的。这两个时代,一个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1840年到1979年的近代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